哥伦比亚号事故原因调查:NASA文化毁了它
2003年8月28日 02:23 晨间新闻
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惨烈爆炸坠毁近7个月后,事故调查组于当地时间8月26日发布事故原因最终报告称,哥伦比亚号重演了挑战者号悲剧,而“责任人”有三个:美国宇航局、国会和白宫。
NASA一直声称不存在安全问题
今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返回大气层时突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灾难发生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分析,美国政府成立独立小组调查事故原因,耗时近7个月,动用2.5万人,耗资2000万美元,总结报告长达248页。在分析了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收集到的8.4万块飞机残骸后,调查小组得出结论,是“NASA文化”毁了哥伦比亚号。报告警告称,如果NASA不改变路线,“悲剧还会再次发生”。
报道指出,导致航天飞机解体的直接原因是哥伦比亚号发射后81.7秒,一块从燃料箱外表面脱落的泡沫材料撞击到航天飞机左机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导致出现裂纹。当哥伦比亚号再入大气层时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原因分析,超高温气体通过裂纹进入机体,直接导致航天飞机解体。不过,报道直言:“NASA的疏忽和那块泡沫一样致命!”
国会和白宫应承担责任
调查报告指出:“以哥伦比亚号当时的设计结构,宇航员在事故中根本没有生还的机会。”然而,NASA没有独立的安全预案,缺乏“高效的安全文化”和强有力的制衡机制,不善于学习和总结网校头条,始终没有展现出一个高科技组织应有的特质。
调查组称,在哥伦比亚号飞行过程中,NASA工程师们知道其左翼在起飞时曾被泡沫塑料击中,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当时也有补救的方法,但这些情况并未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这说明哥伦比亚号解体不是技术原因,而是管理不力。因此,报告严厉指出:“在这次事故中,NASA的组织作风应该和掉落的泡沫隔热板承担同样的责任!”
报道还指出,NASA总共失去了七次解决问题的机会,管理层也没有从悲剧中汲取教训。他们还反复强调NASA内部不存在安全问题,哥伦比亚号事故不可避免。自以为拥有强大的安全文化,是NASA最可怕的“盲点”。
报告除了要求NASA承担责任外,还对美国国会和白宫提出了批评。报告指出,NASA十多年来一直深陷预算紧张的泥潭。据统计,1993年至2002年间,NASA的预算丝毫没有增加,但实际购买力却下降了13%。
但另一方面,近10年来,NASA一直承受着国际空间站的压力,在预算限制下,NASA被迫裁掉大量员工,1991年NASA共有3.2万名员工和雇佣工人,但到了1997年,只剩下1.9万人。
报告称:“白宫、国会和 NASA 领导层不断施压,要求降低或冻结航天飞机的运营成本。结果,安全和技术支持被推迟,航天飞机的结构改进也未能及时完成。”
此外,为了追赶进度,NASA一次又一次地铤而走险,正是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幸运心态”,才让“哥伦比亚号”的七位勇士永远留在了蓝天上……
挑战者的回声
哥伦比亚号事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86年挑战者号坠毁事件,那次事故造成7名宇航员丧生,同样是NASA的疏忽所致。独立调查报告将两次重大事故进行了对比,称哥伦比亚号是挑战者号的“回响”,再次给NASA和美国政府敲响警钟。
在航天事业中,安全和生命本应是最重要的。然而,调查组成员之一巴里少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后,NASA似乎并未汲取教训,在对待安全问题的态度上也没有太大的改善。”NASA一门心思纠结于航天飞机的发射时间表,安全管理日益松懈,再加上资金短缺的问题,最终导致哥伦比亚号的不幸沉没。调查委员会警告:“如果这些长期反复出现的缺陷得不到解决,下一次事故将不可避免。”巴里少将在新闻发布会上一针见血:“NASA在资金、时间表和安全问题上都存在矛盾,不幸的是,他们最终放弃了安全。”
遇难者家属满意度调查报告
尽管事故已经过去半年多,但哥伦比亚号上遇难两名女性之一劳雷尔·克拉克的丈夫乔纳森·克拉克在提到妻子时仍感到难过。他说:“我心里对劳雷尔最美好的记忆就是她的笑容,露齿的微笑。”
克拉克等待调查报告已经七个月了,他对报告的深度感到满意。在所有遇难者家属中,克拉克是个特殊的人。他是美国宇航局的外科医生,哥伦比亚号发射时也在指挥中心。他说:“我当时在场,我知道危险。我也读了报告(关于安全问题)。我和所有在场的人一样感到内疚,因为我们没有站起来问:‘发生了什么?’”
克拉克认为,如果NASA能够改善自己的文化,那将是纪念妻子的最好方式。在记者面前,克拉克也坦言,资金是NASA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张楠(中国日报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