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据百度百科介绍,其本义是一种有角、有鳞、有爪的神话动物,能飞天入水,能行云造雨。它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物,完全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代表着吉祥、高贵、活力和勇敢,过去曾作为帝王的象征。
正因如此,它的英文译名是loong,以区别于西方文化中通常指恶龙,象征着邪恶和魔鬼。
值得探究的是,如果它不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动物,又怎么会进入古中国人的集体文化意识,被千百年来所认可,并被赋予如此美好的寓意?
我觉得这应该和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有关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非常独特的宇宙观,和古希腊、古印度的宇宙观不一样,这一点在《易经》的思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卡普拉,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系统理论家和深层生态学家,在其畅销书《物理之道:现代物理与东方神秘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如此阐释《易经》思想:
“现代物理学家和东方神秘主义者已经认识到,在这个变化和变革的世界中,所有现象都是动态相互联系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将这种相互联系视为宇宙法则,即因果报应法则,但通常并不关心宇宙事件网络中的具体模式。中国哲学也强调运动和变化,也发展了动态模式的概念,这些模式在道的宇宙流动中不断形成和消失。在《易经》中,这些模式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卦象(即所谓的六爻)来说明。
在《易经》中,这些图形排列的基本原理是阴阳两极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个卦象系统自然是由这两条线组成的:实线(-)代表阳,虚线(- -)代表阴。将它们成对组合,形成四种配置。在每个配置中添加第三条线,产生八种三线配置。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这三条线代表着宇宙和人类的各种可能情况。它们的名字反映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如“乾”、“坤”、“震”等。它们还与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概念有关,如天、地、雷、水等,以及由父亲、母亲、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组成的家庭。此外,它们还与基本方位和一年中的季节有关。”(第 227 页)
日益深入宇宙最微观层面的现代物理学之所以对《易经》的思想产生兴趣并受到其启发,是因为《易经》的宇宙观从一开始便不局限于日月星辰、山河湖泊、草木虫鱼飞禽走兽等现象,而是能够以敏锐的直觉和观察力看到这些现象背后的能量运动变化,以及更深层的“天”与“道”的运作。
《易经》与印度教、佛教和古希腊哲学有着相同的哲学思想,比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流动和变化。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是静止的。
然而,正如卡普拉所指出的,《易经》思想除了看到一切事物都在无限变化之外,还看到变化中会出现各种动态的规律,而不是完全任意无序的。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宇宙处于一种无规则、无规律的流动状态,那就不会有真实存在的事物,甚至不会有生命的出现,更不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更不会有人类历史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物理学已经证实,某些动态模式会在无限的流动中出现。卡普拉指出:
“亚原子世界是一个有节奏的运动和连续变化的世界。但它不是随机和无序的,而是遵循非常明确和清晰的模式。首先,给定种类的所有粒子都是完全相同的,具有完全相同的质量、电荷和其他属性。此外,所有带电粒子的电荷都恰好等于电子的电荷,或恰好是电子的两倍。粒子的其他特征参数也是如此;它们不能取任何任意值,而是限制为几个值。这使我们能够将粒子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或‘家族’。”
微观世界在绝对流动中也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使得发展和进化成为可能,因为发展和进化会以规律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进化。只有这样,才会出现各种新的现象,直至出现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否则,宇宙将永远处于混沌状态。
然而,卡普拉所引入的现代物理学或许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才能充分认识到,《易经》除了指出宇宙的无限变化和变化中会出现的相对固定的动态模式之外,还暗示了宇宙的本质是一种永无止境、不断演化的创造力。这一在《易经》中还比较模糊的含义,通过道家和儒家学者的解读和发展,已经变得愈发清晰,直至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宇宙观。
《易经》用龙来比喻宇宙不断变化、不断演化的创造本质。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形象是《易经》中的第一个卦象:乾。
乾卦如下:
元亨里真。
第九位:潜龙,勿用。
九二:田间见龙,利于见伟人。
九三:君子日间辛勤工作,夜间警惕,不会犯任何错误。
九四:或者跳进深渊,无可指责。
九五:飞龙在天,利于遇贵人。
上九:傲慢的龙将会后悔。
永久:见到龙群而无首领,是吉祥的。
通过对物质世界的不断深入研究,物理学开始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无限变化的过程,同时在无限的变化中又存在着相对固定的动态模式。但这种认识基本是作为观察者通过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内心的分析而形成的。观察者本身是相对超脱的。
相比之下,《易经》基于对宇宙本质和每个人自身生活的敏锐直觉,并为人们在不同情况下应如何行为提供建议和指导。
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对世界的客观认识,也不是为了现在人们用《易经》算命所追求的功利目的,而是告诉人们如何在天人合一的意识中,在自己的生活中活出这个宇宙自然、宇宙境界。
正是因为这种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中的宇宙性,才使得中华祖先能够想象出“龙”这个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却象征着创造力的生动形象,《周易·乾卦辞》就充分表达了这一点。
从初九到永九,乾卦讲的是人应该如何修炼自己,使自己生命中固有的宇宙性一点一点地发展,从基本潜伏到初显,再到蓬勃发展,得到世人的认可和认同。在这个阶段,乾卦告诫人们不要骄傲自大,不要自以为高人一等,不要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而要扶持和培育别人,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发展和成长,共同活出这个宇宙境界。
这样,就不难理解《团传》对乾卦的进一步解释:
“大者乾元,万物之源,主宰天道。云行雨降,万物流动成形。大明有始有终,六位时成,乘六龙,统御天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和合利义,生万物之首,万国太平盛世。”
可以说,“龙”这一文化符号之所以能深入中华民族的集体文化意识之中、经久不衰,正是因为它生动地表达了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创造本质和生命意识。
这种宇宙人生观从《易经》开始,被后世的道家、儒家所继承,并根据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被进一步诠释和发扬。
《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载阴抱阳,气充而和。”“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下有四大,人为其中之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道家更强调宇宙高于人类,因而对人类的能动作用持更为消极的看法;相比之下,儒家学者更强烈地意识到每个人在其自身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宇宙本质的潜力。
尤其重要的是,这里所说的生命,是指有血有肉的具体生命,包括整个身体。正因为必须考虑到身体发展的需要,而身体的存在与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与具体现实的世界,包括家庭、社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发生现实和谐的关系,所以儒家非常重视人伦,重视每一个人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提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关键在于,儒家对人提出如此崇高要求的时候,并不是要求我们“无私”、“利他”、“忘我”,甚至舍己为人。相反,正如乾卦“上九”所提倡的“潜龙不可使”,当我们对自己内在的宇宙本质和宇宙境界没有深刻认识的时候,我们没必要为了虚荣心或功利心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此阶段,我们要把“格物致知、诚心诚意、心正修身”等修身基础工作抓紧抓好,首先要通过家人、朋友、单位等身边的实践,不断体会“自己要想站起来,就帮助别人站起来;自己要想成功,就帮助别人成功”的内涵。
随着你的觉悟、领悟、生命能量逐渐提升,你的影响力自然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让你与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起联系,甚至可以作为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一员发出自己的声音,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即使到了这个阶段,这些任务和活动仍然不需要我们牺牲自己,而实际上仍是“修身”的一部分,也是“格物”“求知”“诚心”“端正心”的修炼。
当人们拥有了财富、地位、名誉等之后,如果不继续保持初心,而仅仅把它们当做帮助自己进一步认识生命本身的宇宙本质和无限潜能的辅助手段,就很容易得意忘形,把这些身外之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结果必然是得而无失,甚至失去一切。
因此儒家十分强调“自天子至庶民,无不以修身为本,本乱末则无不顺”,这也是《易经》乾卦“上九”“骄龙自悔”和“永九”“群龙无首,吉”的内涵的进一步发展。
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无疑将进一步印证印度教、佛教、易经、道教、儒教等东方精神传统中所蕴含的无限变化、万物互联的宇宙观,而这些古老智慧将因其有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更清晰的解释支撑而重新获得对这个时代的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也显而易见的是,《易经》和道家、儒家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生命轮回的创造性宇宙观,仅仅通过自我抽象的“客观”科学研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必然需要每个人意识到这种来自宇宙本质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并在自己的生活、人生和工作中活出它来。
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立下远大志向”,从事什么伟大的事业。其实只是要求我们活在当下,在每一刻找到生活的真谛,认真对待自己,也认真对待身边的人,认真对待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好高骛远。“砍柴烧水,无非大道”,所谓的宇宙性、宇宙境界,也体现在砍柴烧水这些小事上。当你达到那个境界,哪怕是小贩、小贩,都能影响世界。
“龙”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以周易、道教、儒教为基础的中华文化所独有的天人合一、生命轮回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最佳体现。
它所承载的民族精神,不仅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而且主张“万物并生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而不是争优越、追求特权甚至称霸。它把个体发展与和谐共处、活在当下与永恒创新、个人自由与世界和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既务实又崇高、既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方式。
龙年大年初一,万物新生,生机盎然,特写此文,恭祝新的一年里国家繁荣昌盛、家家平安、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