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师钱学森的故事
作为科学家,他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有着怎样独特的性格?他的离去,让美国紧张,让中国高兴,让世界关注!钱学森,一个响亮而光辉的名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科学大师钱学森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辉煌与荣誉的背后,他有过怎样的努力与收获、痛苦与遗憾、挫折与梦想?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不仅是知识的宝库、科学的旗帜,更是民族的脊梁、全球华人的榜样,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风采。
【传】
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物理学家 钱学森,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他出生于浙江杭州,1911年12月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1935年至1939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师从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1938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随后留美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火箭研究。1950年,他开始努力回国。 遭受美国政府迫害五年后,于1955年回国。自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负责人,在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华材料】
“我一直相信
我一定能回到我的祖国。”
钱学森1935年到美国留学,一呆就是20年。20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钱学森从来没有存过哪怕一块钱的保险金,因为他从来没想过要在美国呆一辈子。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急切地想回国,整夜难眠。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后,美国当局利用名誉和地位留住他,甚至派出间谍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军方甚至无理吊销了他参与机密研究的证书。美国海军高级将领金博尔说:“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队师,我宁愿枪毙这个家伙,也不愿让他回中国!”
面对美国的蓄意阻挠,钱学森不仅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心,反而更加坚定了报效祖国的信念。他独自一人到五角大楼海军部副部长丹尼尔·金博尔的办公室,据理力争;面对移民局的“无端”拘留,对联邦调查局的威胁、监禁甚至审讯一笑置之。后来,虽然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当局不得不释放钱学森,但仍然对他的行动进行监视和限制。在五年的折磨中,钱学森搬家五次。但即使在如此危险的环境中,钱学森家中始终备有三个小箱子,准备重获自由后立即返回祖国;与此同时,钱学森完成了30万字的《工程控制论》一书,奠定了他作为工程控制论奠基者的历史地位。
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强烈要求下,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疯狂点击:钱学森在美国可以说是前途无量。但是,名利都无法浇灭钱学森的爱国之心。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时刻准备着有朝一日重返中国这片乱世之地。钱学森不愧是一个把祖国和民族的利益和荣誉看得高于一切的人,不愧是一个忠于祖国、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中国人!
“我只是沧海一粟!”
回国后,钱学森担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但随着导弹工业的发展和五院的扩大,钱学森作为院长的行政事务也越来越多。45岁的钱学森虽然精力充沛,但他要为中国的导弹工业办“扫盲班”,带领大家进行技术攻关,还要为研究所的日常开销操心。有时研究所和幼儿园的报告要一起等他批示。他说,我哪懂幼儿园的事儿?为此,他给聂元帅写信,要求“退休”,改任副职,专心搞科研和技术攻关。上级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从繁琐的行政、后勤事务中解脱出来。从此以后,无论担任什么官,前面都要加一个“副”字,凡官都要当副职,但钱学森对这种安排很满意,乐此不疲。
钱学森姓钱,但他不爱钱,多次捐出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几十年住破楼,生活清贫,相机几十年不换,一辈子穿中山装,用一个破包五十多年……
钱学森曾主动要求撤销“两院院士”称号,并给自己定下四项原则:不题词、不为他人作序、不出席特殊活动、不接受媒体采访。或许他的举动不被别人理解,但这是他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完善人格的具体体现。钱学森舍弃名利的背后,是他少有的高尚品德。
“我只是沧海一粟!”钱学森在致其他同志的信中反复强调,设计、制造、试验是千千万万科技专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并不是某一位科学家独立创造的。
疯狂点击:看透真相后,他胆大包天,自信满满,文章开怀大笑。钱学森一生虽然获奖无数,担任过许多国家要职,为国家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和权力,但他却与名利无缘,这是怎样的性格和心境啊!
“艺术已经开放
我的科学创新思维
钱学森少年时特别喜欢贝多芬的音乐,还学习过钢琴、管弦乐,对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也很感兴趣。大学期间,他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管乐团,担任小号演奏。毕业前夕,他在《浙江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音乐与音乐的内容》的文章,阐述如何欣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
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和工作期间,钱学森参加了美国物理学会、美国航空学会和美国力学学会物理学家 钱学森,以及艺术与科学学会。几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钱学森感慨万千:“我们搞火箭时的一些想法,就是在和艺术家交谈时产生的。”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听说他对绘画和音乐很感兴趣,也很欣赏他“非传统的事业”,认为这些天赋很重要。
“我觉得我的艺术修养对我后来从事科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它开拓了我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钱学森常说,“这些艺术修养不仅让我深刻领悟到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而且教会了我以宏观的形象和宽广的艺术视野去思考问题。”
疯狂点击:掌握了所有知识的人,就有大智慧。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科学和艺术犹如汽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个翅膀,成就了钱学森的事业、人生和人格。
科学创新的火花可以在大范围内从不同领域进行关联和激活,艺术的诗情画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使钱先生能够突破领域之间的壁垒,汲取艺术广阔的思维方法,从而实现大范围的类比,完成创新。
【科学大师钱学森的故事】相关文章:
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故事10-21
科学大师缅怀居里夫人 12-06
关于钱学森的故事04-11
钱学森的3个故事02-18
钱学森的故事(精选23篇)04-22
钱学森的故事(精选16篇)07-17
钱学森的爱国故事09-03
太豆 的解释及例句 06-29
钱学森成长故事简述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