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初中物理“四轮驱动、评价导航”活动教育模式,丰富我市初中物理教学内涵,全面提升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苏州市初中物理教学研讨会于10月18日在昆山秀峰中学如期举行。来自苏州各市区物理教研人员、苏州各市区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还邀请了江苏省物理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教育大师、高级教师朱文俊作了《瞄准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维方法教育》专题报告。
秀峰中学张国庆校长致辞
课堂观察很精彩
本次活动围绕长度和时间测量、速度两个主题,同一主题有不同的结构。
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的徐子森老师讲授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课。徐老师从身高开始,逐渐过渡到长度的测量。他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初二物理课件,带领学生自己制作尺子,用尺子测量物理书本的长度,并与用已有的尺子测量的书本长度进行比较,指出不同刻度值的尺子,读数也不同。最后,徐老师测量了身高,并引导学生测量油菜籽的平均长度。整堂课活动丰富,环环相扣,安排紧凑,相互呼应。
昆山市秀峰中学余德水老师讲授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课,通过人与钢管的长度对比、北京到合肥、合肥到台北的距离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目测与实际的差距,以及测量的必要性。再通过三次体验活动,在实践中探索单位的重要性,获得标准化的测量方法。整节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初二物理课件,在探索中学习。
来自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的薛海峰老师讲授了《速度》一课。薛老师以《金鸡湖隧道让湖东西两岸进入3分钟时代》这则新闻引入新课,并让学生举例,感受运动速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多个气球比赛》活动,学生学会了两种比较物体速度的方法,进一步建构了速度的概念。通过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的速度知识,学生重新审视《金鸡湖隧道让湖东西两岸进入3分钟时代》这则新闻,发现并改正新闻中的错误。最后,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进一步巩固速度的比较方法。整节课环环相扣,生动有趣。
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的李春风老师讲授了《速度》一课。通过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视频,李老师让学生学会了物体速度的比较,既完成了教学,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然后,他通过比较纸筒在不同高度下落的速度,得出速度的概念,也留出了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学来学习速度的公式和单位。然后,他利用速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测量纸筒下落的速度。为了测量准确,他还对设备进行了改进。通过小组实验,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评估,确定优化方案,培养了学生的素养能力。
专家点评与交流
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秀峰中学教师刘东华评价说:
余德水老师的物理课能以科学探究的方式,在物理课程基础上拓展跨学科、创新性的学习内容,更好地落实学科实践。余老师直观地测量了北京到合肥、合肥到台北的距离,并通过测量结果对比,引发学生思考,认识到测量与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这堂课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测量方法、误差分析,而是通过初步探索、再探索、深入探索的实践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如何科学测量、如何减少误差,形成了以问题为驱动的螺旋式上升课堂,学生的经历成长路径清晰可见、循序渐进,有层次、有逻辑。
苏州高新区物理学研究员、苏州学科带头人李志云先生评价说:
徐子森老师的课堂注重引导学生以项目式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通过活动实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如果能用手机测量高度,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油菜籽长度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放大镜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这堂课更加有效。
苏州市相城区物理研究员、苏州市教学名师高成军点评:
李春风老师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合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从新课的介绍到物体速度的比较方法,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单位,过渡自然。还利用速度知识解决了纸锥速度测量的实际问题,并改进优化了实验设备,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物理学研究员李刚评论:
薛海峰老师通过“气球大赛”活动,在课堂中重现真实的物理情境,让学生看到、触摸到真实的物理情境,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薛老师还从实际新闻入手引入新课,在构建所学知识后,回归新闻本身,进一步分析具体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反思,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专家讲座提供高水平指导
江苏省物理大师工作室主持人、省333高层次人才、江苏教育大师、高级教师朱文俊教授作了《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维方法教育》专题报告。朱老师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方面阐述了2022年新课标的改革方向,以及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思维方法教育。朱老师将逻辑与物理思维方法相结合,以更高更广的视角俯视初中物理教学,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让在场老师受益匪浅。
本次活动为苏州初中物理教学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活动期间开展了精品课程展示、教研交流、专家指导等一系列活动,助力一线教师立足课程标准,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