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石其红
2021年,徐州市继续建设学校、招收师资、开展整改、提高质量、促进平衡。 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6所投入使用,新增教师7159人。 配合“双减”新政实施,我市大力实施“鹏城三好”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着增强。
实施“鹏城好课堂”建设工程,保持质量提升主阵地
围绕好班级制定标准。 确立学生上好课“听得懂、记得好、学得好”的评价标准,建立“立足学习条件、发展思维、融入思政、培养素养”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他们的精力和努力都集中在课堂上,并且要求45分钟内的质量。 围绕好班级建立一个系统。 树立“六精准理念”,指导学校精准分析、精准定位、精准教学、精准补短板、精准服务、精准评价; 围绕“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开展“读课标、讲教材、学习题、做课例”四项行动。 实施全员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国家、省、市级培训项目93项,培训教师10万人次。 加强市县教研机构能力建设,建立教研人员考核和退出机制,选拔壮大教研人员队伍,提高教研指导水平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促进良好课堂的平衡。 实施“县域质量振兴行动”,组织“千校质量提升行”,对县级普通高中开展全学科诊断督导,对170所质量薄弱学校进行拉网式督导, 40名省级专家、200余名教研人员参加了20000余场课程。 2021年,我市2万余名高考学生将能够“上大学、考上好大学”,1万余名学生通过春季高考考入高职院校物理资源网,1.5万名中职学生学校毕业生考入专科学校,2728名高职毕业生考入本科院校,努力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美好未来。
实施“鹏城好教师”培训工程激活素质提升主力军
要重视评价,尊重德才。 在中小学毕业年级开展“我心中的教师”评选,实现“师德高低学生说了算”。 三年间,评选出7461名“我心中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评选出680名“彭城教师”。 要深化教师评价改革徐州大学生家教,破除“五唯”痼疾,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成果,建设一支师德优良、能力优良的师资队伍。 多渠道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全国招聘教师4798人,购买服务2361人次。 实施“青年好教师、领军优秀教师、领军名师”“三名教师工程”。 我市新增高级教师29人,特级教师40人,居全省第一。 我们要全方位保护、护航。 制定《尊师重教十大政策措施》《最美乡村教师“坚守初心”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引导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
实施“鹏程好父母”成长工程,凝聚品质提升新动能
营造浓厚的家校合作氛围。 印发《关于“鹏程好家长”成长工程的实施意见》,建立家庭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与徐州报业集团合作打造“鹏程好家长”课堂官方学习平台徐州大学生家教,精选优质社会辅导课程资源。 全市150万家长参与学习,“父母努力学习,孩子天天进步”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全国爱护儿童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指示予以宣传。 探究家长的“持证”情况。 每年完成规定课程的家长将获得“鹏城好家长”课程结业证书,连续三年获得结业证书的家长将获得学习家长荣誉证书。 对子女教育成绩突出的家庭,将授予“科学辅导示范岗”称号。 2021年,我市已有6万余名家长获得结业证书。 深化“一形式、五清关、两系统”关爱行动。 开展“千所学校、数万教师走访家庭”家访活动,覆盖长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患有先天性疾病学生等五类特殊学生群体身体异常的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学生、特困学生、流动学生、家庭期望值高、学习压力大的学生。 建立“学生一张表”档案,推行成长“导师制”和“伙伴制”,实现精准心理健康筛查、预警和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和减少学生意外伤害。
新的一年,我们将稳步实施“三步走”计划:2022年,确保民办义务教育“双减”和规范化发展任务顺利完成,教育教学质量显着提高; 2023年,弥补教育资源供给短板,形成稳定的资源退出和补偿机制; 到2025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学在徐州”教育品牌产生积极影响,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徐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