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物体将会处于失重状态,而且不仅仅是空间的中心,在这个空间的任何地方,该物体都会处于失重状态。
(下面的讨论假设地球是一个均匀分布的不旋转球体;这个空间是球体,球体的中心与地球的中心重合)
1. 球壳内的重力
首先,您需要了解一些关于重力的知识。 质量为 M 和 m、距离为 r 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为:
F=frac{GMm}{r^2} ,
其中G是引力常数,这里并不重要。 从这个表达式可以看出,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首先,我们看一下地球中心物体所受的引力:
对于地球中心的物体(上图中的绿色球),首先考虑该物体从球壳(蓝色圆圈)施加的引力。 如图所示,通过球心画两条夹角较小的直线,对应球壳上的两个小球面(S_1和S_2)。 由于物体位于球心,因此物体到两个球面的距离也相等。 (即r_1=r_2),球面的大小相等,因此它们的质量也相等,因此这两个球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也相等,但这两个引力的方向相反。 因此,物体受到这两个小球面的影响。 总重力为零。 概括起来,整个球体对球心的引力为零,因此整个地球对球心的引力也为零。
上面考虑的是物体位于球心,那么如果不在球心会怎样呢?
如上图所示,薄球壳内任意位置都有一个物体(上图中的绿色点)。 考虑两个方向相反的局部球壳(红色)。 由于球壳的面积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注:这里我们选择的两条线之间的夹角很小,是一个很小的量。面积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还是成立的)严格推导需要运用高级数学知识),即S_1部分的质量与r_1的平方成正比,S_2部分的质量与r_2的平方成正比,即:
frac{S_1}{r_1^2}=frac{S_2}{r_2^2}\frac{M_1}{r_1^2}=frac{M_2}{r_2^2} ,
现在考虑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看到绿点两侧的引力是相等的。 这个结论对于任何角度都成立。 因此,图中绿球上的引力在各个方向上相互抵消,结果就是没有引力。 而且,绿点的位置也是任意的。 上述推导过程不涉及职位的选择。 这意味着对于薄球壳来说,球壳内部任意位置的引力之和为零!
(PS有朋友对这个方法提出质疑,其实上面的表达式和图确实不是很严谨,但是很严谨的证明涉及到微积分的计算,这里就牺牲了严谨性。但是这个结论是欠缺的。严格证明,所以结论仍然成立。严格证明请参考:
)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如果地球中间存在一个空间,那么这个空间中任意位置的物质都将处于失重状态。 2.《大地炮》
这样的特性会引发许多有趣的想法,其中最著名的之一就是“地球大炮”。 沿着地球直径挖一条隧道然后跳下去:
根据上面的讨论,只有人“下方”的地球部分对人有引力作用,而球壳“外侧”部分对人的总引力为零。 因此,在这样的隧道中,我们只需要考虑人与地心之间半径范围内的质量所引起的引力即可。 如果它在地球中心,就不会有力。
因此物理资源网,人跳跃时的运动过程是这样的:在到达地心之前,人已经受到指向地心的引力作用,但在到达地心的过程中,引力会越来越小。这个流程。 然而,只要重力存在质量为m的物体,速度就会增加。 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直到到达地心; 从地心到地面的过程是完全相反的过程。 在这段旅程中,引力仍然指向地球中心,但运动方向相反,因此它继续减速。 当人到达地面时,他的速度恰好为零。
这个过程从能量的角度会更好地理解:在人和地球组成的整体中,总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人的动能。 在这个过程之前和之后,引力势能是相同的,因为引力势能只与人有关。 地心之间的距离有关。 为了满足能量守恒,人的正面和背面的动能也必须相同。 如果人一开始就从静止处掉下来,那么当他从另一端出来时速度为零; 如果这个人有一定的初始速度,那么你会以相同的速度从另一端跳出来。
那么,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 事实上,在物理学中,这是一种典型的简谐振动:将一个物体绑在水平弹簧的一端,拉长一端之间的距离并松开,物体就会来回振动。 这个过程就是简谐振动。 人在土隧道中的运动与物体在弹簧上的振动相同。
据计算,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约为40分钟! ! ! 40分钟不够!
北京位于东经116度左右,洛杉矶位于西经118度左右。 纬度差别不大。 从北京到洛杉矶的航班平均需要12个小时,但在这架地球大炮上,12个小时变成了40分钟。 是的,我有! 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公里。 这样出行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19200公里。 难道哪有高铁飞机就这么弱吗? 南极科考队员下班后即可前往北极,当晚即可返回。 这就是地球村!
地球和洛杉矶的位置。 事实上,由于它们不在赤道上,穿过隧道的时间不会超过 40 分钟。
别激动。 冷静下来。 我突然想起我在哪里见过40分钟这个数字。 对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数据显示,神舟五号绕地球运行14圈,共耗时21小时22分钟。 每圈时间为90分钟,半圈时间为45分钟,与地球炮的40分钟单程时间非常接近。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这很重要! ! ! 神舟五号在近地轨道运行,高度为343公里。 与地球6400公里的半径相比,可以说是贴近地球飞行。 因此,神舟五号做匀速圆周运动,人在隧道里做简谐振动。 经过计算可以发现,神舟五号圆周运动在隧道中的投影正是人的运动! 如下所示:
隧道内的运动是近地卫星运动在隧道内的投影。
因此,两者的周期相似,往返时间接近40分钟。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写过一部小说《地球炮》
3. 详细推导
我们来严格推论上面的定性描述。 当人处于距离地心r距离的隧道中时,他受到的引力只是半径为r的球体的引力,其大小为:
F=frac{Gfrac{4pi r^{3} }{3}rho m}{r^{2}}=frac{4Gpi rrho m }{3} ,
指向地球中心,其中 m 是您的质量。 再根据Niu 2 F=ma=-mddot{r}(假设半径增加的方向为正),可得:
ddot{r}+omega^{2}r=0 ,
其中omega^{2}=frac{4}{3}Gpirho。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微分方程质量为m的物体,可作为三角函数求解。 这里我们取解为:
r=Acos(omega t) ,
其中,A为待定系数,由初始条件决定。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往复运动。 如果站在地面上,初始t=0时往下跳,则A等于地球半径R,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时间为:
t=frac{T}{2}=frac{1}{2}frac{2pi}{omega}=sqrt{frac{3pi}{4Grho}} 。
当然我们知道地球的质量 M=frac{4pi R^{3}rho}{3},
带入数据:M=5.965times 10^{24} kg,R=,得:
t=pisqrt{frac{R^{3}}{GM}} 42分钟! ! !
事实上,这种往复运动的周期接近近地卫星的运动周期绝非偶然。 我们来看看后者:
由frac{Gfrac{4pi R^{3}}{3}rho m}{R^{2}}=momega^{2}R我们得到:
omega^{2}=frac{4}{3}Gpirho,这与之前的结果相等! 这意味着该模型中两个运动的周期相等! 其实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地球表面的圆周运动在直径上的投影就是三角函数描述的运动。 两者是平等的! 计算和实际运动也非常相似,这意味着这个模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描述现实。
我之前的回答(๑‾̀◡‾́)σ» 我的下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