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在整个高中阶段,一年级物理是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基础不扎实,后续的学习就会更加困难,所以学好高中物理非常重要。
第一章 权力
1、重力:G=mg
2、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f=μFN,即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2)静摩擦力:①计算一般静摩擦力应采用牛顿第二定律。 切记不要乱用f=μFN; ②最大静摩擦力有一个计算公式:f=μFN(注: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有关)μ的差异,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它们是相同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和分解应遵循平行四边形规则。 (2)具体计算是解三角形,主要是直角三角形。
第2章 直线运动
1、速度公式:vt=v0+at①
2、位移公式:s=v0t+at2②
3. 速度位移关系:-=2as③
4. 平均速度公式:=④=(v0+vt)⑤=⑥
5. 位移差公式: △s=aT2 ⑦ 公式说明: (1) 除公式④外,以上公式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式⑥是指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值恰好等于该时间段中间的速度,从而建立了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间的联系。速度和速度。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下规则成立:
(1).1T秒、2T秒、3T秒...nT秒结束时的速度之比为:1:2:3:...:n。
(2).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比例为:12:22:32:...:n2。
(3).1T秒、2T秒、3T秒...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4).1T秒、2T秒、3T秒…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5:…:(2·n-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F sum = ma
注意:
(1)同一性:式中的三个量必须属于同一对象。
(2)同时性:F和a必须同时。
(3)瞬时性:上式反映了F与a之间的瞬时关系。
(4) 局限性:仅在惯性系中成立,且受宏观低速影响。
2、整体法和孤立法:
整个方法不需要考虑整个(系统)内部的力量。 该方法解题比较简单,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震法需要考虑内力,一般比较麻烦,但计算内力时必须采用该方法。 选择要隔离的对象时要小心。 应选择应力较小的对象进行隔离研究。
3、超重与减肥:
当物体在垂直方向加速时,会出现超重力和失重现象。 超重力和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显示的大小不符。 不是实际重力变了,而是实际重力变了。 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 4 章 对象平衡
1、物体平衡条件:F=0
2、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
(1). 当物体只受到三种力时物理资源网,最好采用合成分解的方法。 合成法是将作用在物体上的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为两个平衡力; 分解的方法是将物体上的三个力分解,转化为两对平衡力。
(2)。 当物体受到四个以上的力(包括四个力)时,应采用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先分解后综合,转化为两对平衡力。 想法。
第5章匀速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说明:
①.线速度的定义:v=(s是指弧长或距离,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义
③.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④.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
⑥.向心加速度
2、(1)向心力公式:F=ma=m=m
(2)向心力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 计算向心力时,必须以指向圆心的方向为正方向。 向心力的作用是改变运动方向,但不改变运动速度。 向心力始终不做功,因此它不能改变物体的动能,但可以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6章 重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中,从宇宙中的恒星到微观的分子、原子。 但一般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 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恒星或者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引力即可。
2、万有引力定律:F=(即两个粒子之间万有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粒子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注:①该定律仅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 ②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G=6.67×10-11N·m2/kg2。
3、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的物体: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量(如图所示,F代表重力,G代表万有引力,F代表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然而,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向心加速度公式,因此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相比也很小。 因此,以下关系成立:
F≈G>>F方向
因此,重力加速度和向心加速度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它们还有:
a≈g>>方向
请记住:万有引力和地球表面物体施加的引力不是同一回事。
(2)脱离地球表面成为卫星的物体:重力、向心力、万有引力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不同的术语。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卫星时,我们会立即写出以下方程:=m =m
4、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1).v=即:半径越大,速度越小。
(2).=即: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3).T=2表示: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4).a=即: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解释:对于v、T、a、r这五个量,只要其中任意一个确定了向心加速度公式,其他四个量就唯一确定了。 以上定量的结论不需要记忆,但定性的结论必须记住。
第7章 势头
1、冲量:I=Ft 冲量是矢量,其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2、动量:p=mv 动量也是矢量,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3、动量定律:F=mvt–mv0
第8章机械能
1、工作:
(1)W=Fs cos(只有恒力且物体做直线运动时才可以使用)
(2)W=pt(这里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W总计=△Ek(动能定律
2.功率:
(1)p=W/t(只能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2)p=Fv(可计算为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3、动能:Ek=mv2 动能是一个标量。
4、引力势能:Ep=mgh 引力势能也是一个标量。 式中的“h”是指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垂直距离。
5、动能定理:F加s=mv-mv
6.机械能守恒定律:mv+mgh1=mv+mgh2
晶科在线优质视频课程,助你顺利过渡到高一。 顶尖名师独创策略,让你高效复习,系统思维,构建整体知识框架,提高分数,让学习更轻松。
晶科在线物理老师简介
努力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用对方法,找对方向。
我们在精客在线等你。
我们一路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