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课外辅导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参与课外辅导,课外辅导也越来越密集,内容也越来越高级。
那么,小学生参加校外辅导的现状如何呢? 对学生个体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生态有何影响? 这些都是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的事实,也是当前教育研究的盲点。 2012年开始,笔者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对北京市小学校外辅导班进行专题研究,试图从理论和理论层面回答上述问题。事实方面。
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的时间越来越早
笔者于2014年4月对北京市一所示范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该校初一至三年级共有学生1798人。 共有1691名学生参与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635份,问卷有效回复率为90.93%。 有效问卷中,初一年级552份,初二年级567份,初三516份。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小学阶段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中至少参加一门课程的学生比例高达92.2%,样本中的三年级学生已进入小学课外辅导市场的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提前。
小学各年级首次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人数
小学各年级参加校外辅导的学生人数
某年级首次参加相应课程课外辅导的学生人数,以及各年级参加该课程课外辅导的学生总数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由此可见,不少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加入了“家教大军”,而家教总数在小学至初中的关键阶段也达到了高潮——第五名。年级。
调查还发现英语作文,小学一年级,学生参加英语课外辅导的可能性最高补习高中数学,其次是数学,语文最低。 到了小学五年级,没有参加过数学或英语课外辅导的概率已经很低了,而语文则略高一些。 这与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非常重视数学和英语成绩的现象是一致的。 第一次参加校外辅导的概率在四、五年级之间也是最高的。
关于小学生是否早晚参加课外辅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同伴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等。具体来说,女生比男生更早进入英语辅导市场,接受中文课外辅导之后; 小学生周围的亲密朋友越多参与家教,该学生就越有可能更早进入家教市场; 学生母亲的影响是文化程度越高,越早参加数学和语文辅导。 父亲的文化程度对其早晚参加课外辅导没有显着影响。 非重点小学的学生比重点学校的学生更早进入数学辅导市场。
校外辅导真的有用吗?
家长热衷参与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课外辅导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 越早参与,在未来的学术竞争中就越能获得优势。” 事实真的如此吗?
尽管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探讨课外辅导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但主要考察短期影响,缺乏对长期影响的评估。 为此补习高中数学,我们从实证角度跟踪分析了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校外辅导对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业成绩起点和增速的影响。 所用数据为2014年问卷调查数据和学校管理数据。 这个数据包括了上述学生小学时参加辅导的情况以及他们之前的初中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
剔除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等家庭背景的影响后,我们发现,学生在小学参加语文、数学、英语辅导对其学业成绩(起值和增长率)有影响。初中相应科目。 影响各不相同。
总体而言,小学早期广泛参与课外数学辅导有利于学生进入初中的初始成绩提高,但对学生初中数学成绩的长期增长率产生负面影响。 参加小学课外英语辅导对初中英语起点成绩有正向影响,但对后续英语增长率无显着影响; 小学参加课外语文辅导对初中学业成绩(包括初中语文起点分数和学业增长率)影响不大。
小学参加数学辅导和未参加辅导的两组学生初中数学成绩变化趋势示意图。
图3直观地展示了整个小学期间接受辅导和未接受辅导的两组学生在初中数学成绩上的平均差异。 横轴为时间,代表学生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到三年级下学期参加的11次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不含初三第二学期期末),纵轴为相应考试数学成绩标准化成绩(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实线代表整个小学阶段参加过校外数学辅导的学生,虚线代表整个小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数学辅导的学生。
由此可以看出,刚进入初中时,辅导组的数学平均成绩比非辅导组有0.8个标准差的优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对优势逐渐减弱。 到了初三下学期中期,这个优势已经缩小到0.3左右的标签差异。 虽然我们的数据只追踪到初中后期,补习对高中乃至更长期学生的影响尚不得而知,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情况并不乐观。
为什么小学过早强化课外数学辅导不利于初中学习? 我们收集了小学一到五年级的校内数学教材和课外辅导机构的数学讲义,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每个知识点的难度进行评分,然后进行比较辅导班和学校的知识。 点之间的难度差异。
我们发现,小学奥数班的教学难度已经超过国家教学大纲规定的难度达4年之多。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课外辅导往往以超前、灌输和高强度重复练习为特点,而不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循序渐进的培养。 抢先辅导虽然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初中时获得分数优势,但严重违背了孩子认知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系统的数学思维,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另外,由于小学生在校外提前学习了知识点,知道了许多典型问题的答案,因此上课时往往不认真听讲,不愿意跟着老师训练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 。 另外,长期、大规模、高难度的习题很容易损害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反感。 这些学生进入初中后,无论是数学思维能力还是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都缺乏后劲,逐渐失去了先机。
校外补习破坏基础教育生态
教育的特殊社会性决定了课外辅导影响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 越来越多的学生过早地进入辅导市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长远学业发展,还会对整个基础教育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学生家庭。 校外补习是对整个家庭财力、脑力、精力的巨大考验。 许多家庭在假期和周末牺牲大量时间来接送和陪伴孩子参加辅导班。 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素质教育、家庭娱乐、亲子交流,培养孩子健康的品格、人格和价值观。 这些方面的和谐发展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远比认知能力的短期提升更重要。
课外辅导常被比喻为主流学校教育的“影子”,但与大自然的“影子”不同的是,这个“影子”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主体——师范学校教学。
采访中,学校教师普遍反映,小学几乎全员参与的课外辅导对正常的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大挑战:一方面,辅导经常采用碎片化技能灌输、重复练习的方式,不重视。到基础知识的掌握。 而系统思维的培养,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基础训练和思维矫正; 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已经提前学习了知识点,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很容易被忽略。 这对于没有上补习班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公平,迫使他们提前到校外学习。
家庭和学校是社会的缩影。 课外辅导给学生、家庭、学校带来的各种压力和负担,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压力和负担。 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投入到辅导活动中,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没有实质性帮助,甚至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社会成本需要政策制定者全面审视、慎重应对。
(本文最初发表于9月21日中国青年报,作者为:张宇,清华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李曼丽,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娟娟(清华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