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感叹大自然的美丽,人类也用无数的诗歌、音乐、绘画来歌颂大自然的美丽。 但事实上,“自然”、“环境”、“美丽”这些词只是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概念。 它们不是自宇宙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客观事物。 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认为自然是美丽的呢? 美的感觉从何而来?
正如前两篇关于人脸和人体之美的文章中提到的,“美”的概念来自于人本身。 我们今天所分享的美学,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繁衍和进化的过程中,以特定的喜好代代相传下来的。 自然之美也不例外。
但与人本身不同,人有越平均越美丽、越对称、特征越不同越美丽的可衡量规则,大自然的美似乎没有规则。 ,也就是说,它是不对称的且不是平均的。 造成审美标准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人体的美丽更多地取决于遗传学规律中的性别选择,即通过将染色体分裂成两种性别来增加遗传多样性来维持种族的健康繁衍。 大自然的美丽更多来自于自然选择,即人类为了在环境中生存而留下的特殊偏好。
大自然的美丽从何而来?
人类公认的美丽自然模板就是我们最早的祖先居住的地方——非洲大草原。
人们喜欢草原的照片,即使他们从未去过那个地方。 在一项实验中,不同年龄(8-35 岁和 70 岁以上)的测试对象观察了热带雨林、落叶林、针叶林、沙漠和东非大草原。 8岁的孩子表示更愿意去草原参观甚至居住,而15岁以上的测试对象则开始有不同的偏好。 其他类似的实验也表明,受后天文化影响越少的人,越喜欢非洲大草原的景色。 这些现象表明,这种偏好可能从出生起就根植于人的大脑中。
是什么让非洲大草原如此特别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一是草原上树木分布稀疏,枝点低,水平延伸。 树冠很大,整棵树就像一把大伞。 这种形状的大树通常生长在资源最丰富的环境中,它们提供阴凉和庇护。 就连起源于中国的盆景,也喜欢把树修剪成伞状。 我认为这并非巧合。
二是视野开阔,地势起伏。 这种环境使我们的狩猎采集祖先更容易确定去哪里、哪里是俯瞰地平线的最佳观察点以及哪里最有可能出现最丰富的资源。
第三,环境中有水,周围有一定的复杂性。 水是生命之源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任何有清澈水源的环境都是一种享受。 相对复杂的环境会激起人们的探索欲望。 太简单的环境会让人觉得没有潜在的资源,太复杂的环境又会让人感到失落、脆弱、不安全。
喜欢这些特征的祖先设法在大草原上生存下来,并在迁徙到其他大陆时保留了这种偏好。 我们今天所认为的大部分自然之美基本上都遵循非洲大草原的这些基本特征。
除了空间特征之外,时间的变化也是我们觉得自然美的另一个因素。
例如,黎明和黄昏时的光线变化是所有风景摄影师都在等待的“金光”,因为这些光线变化是我们的祖先在自然环境中决定行动的指南。 黎明和黄昏是一天中重要的模式切换点。 几乎所有陆地动物都遵循这种模式。 白天光线的变化也表明天气的变化。 所有这些光的存在变化都会让我们的祖先着迷。
作者清晨在贵州千户苗寨拍摄
又如自然界四时的变化。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引导人们进行不同的活动。 春天的花朵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看到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随之而来的丰收。 花朵对女性更有吸引力,因为男性是掠食者,需要更多关注远处的猎物,而女性是采集者,更关注预示丰收的植物细节。 (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身体特征导致不同的分工,进而导致不同的审美。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值得各个设计师研究。也许我会再写一篇文章来介绍我在这方面的发现。 )
自然景观美学的灵感
如今,我们外出度假,如果目的是吃喝玩乐,就一定要去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香港、纽约、伦敦等人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 然而,大多数人都想暂时远离城市的钢铁,沉浸在大自然中。 风景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丽的自然风光让人身心愉悦? 我们旅行,似乎是为了增添新的回忆。 当我们以后回顾自己的生活时,我们可以翻看照片,告诉自己,我们去过很多地方。 但在我看来,我们更多的是追寻祖先的经验。 这是经过千辛万苦、两百万年自然淘汰而留下的记忆,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各景区的“景点”、“观景台”所看到的景色基本符合有水、大树、视线宽阔、地势起伏、有一定复杂度的特点。 这些通常被认为是美丽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并不是新奇的感觉,而是熟悉。
从这个角度来说,旅行不是为了寻找新的记忆,而是为了寻找祖先的家。 优美的环境来自大自然的启示,即使你从未去过,也会给你带来熟悉感和家的感觉。
作者摄于新西兰南岛
我们基因的进化没有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快,所以一旦我们回归自然,我们就会浑身舒服,因为我们的基因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呆的地方。 之所以没有多少人为了自然而放弃城市生活,是因为我们的后天思想告诉我们,留在城市会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更有利于子孙后代的成长和繁衍。
我们今天营造的户外环境,比如公园、滨江风景带等城市景观项目,也是为了让我们这些“离家出走”的现代人重拾熟悉的感觉,避免精神疾病。 没有比在自然环境中散步更经济实惠的缓解压力的方法了。
景观设计师设计的花园大多模仿或夸大自然的基本特征,如设置视野开阔的观察点、成群种植大树、搭配不同高度的植物等,以营造地形,形成一定的景观。 精致、设计精美的水景等等。 这些“超常刺激”就像人们给自己化妆一样,是为了增加视觉刺激,让我们的大脑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产生幸福、兴奋的情绪。
也许最成功的例子是纽约的中央公园。 这个公园建在一块贫瘠的平地上。 然而,它的设计和建造非常成功,以至于大多数公园使用者都认为这个绿地是城市规划保护的自然景观,而不是人工建造的。 产品。
中央公园建成之前()
今天的中央公园 ()
将自然引入城市被公认为适合人类安居乐业的典范。 我们天生需要美丽的自然环境来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慰藉。 相反,很多科幻电影中描绘的未来场景都是冰冷的高楼大厦。 这与人类的遗传设定非常不一致。 没有人能够在没有看到任何自然环境(即使这全是人造“自然”)的情况下幸福地生活而不患上精神疾病。 我想以后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城市了。 这不是人类发展的要求。
电影《银翼杀手》中的城市场景 ()
上图中科幻电影中的城市场景相当震撼。 它充分展现了人类的创造能力。 但我想,没有人会想到未来的城市会变成这样。
美学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我大概会写艺术产生的美。 这是一个更复杂的话题,我不一定能够处理。 知识的积累是没有止境的。 既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那么我就分阶段总结一下我目前对艺术审美的积累和思考。 欢迎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