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第一次起义、武汉第一次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8月19日)发生在湖北武昌的武装暴乱,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 这也是 1911 年革命的开始。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联进会为主的革命派决定将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新的武装起义。 经过革命党人的努力,划时代的武昌起义终于于1911年10月10日(清宣统三年)成功发动。 起义的胜利逐渐导致了清朝的灭亡,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 这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国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武昌起义的军事指挥员是蒋翊武,参谋长是孙武,宰相是刘公。 起义军控制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当选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人民起义响应1911年辛亥革命。武汉革命军政府旧址现为武昌1911年辛亥革命起义纪念馆。
前夕被怂恿
为了镇压四川人民起义,清廷派大臣端方率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清军在湖北的防御力量因此被削弱武昌起义意义,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1911年9月14日,文学社和同津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建立了统一的起义领导组织,联合反清。 还决定邀请黄兴、宋教仁或谭仁丰来湖北领导起义,负责总体计划。
1911年9月24日,两个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决定10月6日发动起义。标营各营党代表参加,通过了《人事草案》和《起义计划》。 军统帅是蒋翊武,参谋长是孙武,宰相是刘公。
南湖炮兵旅叛军失败。 炮击事件发生后,清湖北当局下令收缴新军部队的子弹,同时加强市场军警力量,进行严格检查。 当局召开官员会议,决定军队提前过中秋节,8月15日不放假。
1911年9月28日,湖南党员焦大峰致信武昌起义指挥部,表示湖南10月6日起义准备不充分,要求延期10天。 此外,黄兴、宋教仁等同盟会重要领导人也未能抵达武汉。 起义指挥部决定于10月16日在湖南、湖北两省同时发动起义。
临时决定
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准备炸弹时意外引起爆炸。 俄罗斯巡逻队闻讯赶来,搜查革命者姓名、起义宣言、旗帜等,秘密被泄露。 刘等六人被捕并立即引渡至湖北当局。
湖广总督芮成下令封城四城,到处搜捕革命者。 无奈之下,革命党决定于10月9日晚12时立即发动起义。但武昌城戒备森严,各彪营革命党人无法取得联系,所以那天晚上的计划落空了。
新军中的革命者自行联络,同意于1911年10月10日晚以枪声为信号发动起义。
星夜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八营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攻克了中和门附近的楚王台军械站。 选举吴兆霖为临时总司令。 缴获步枪数万支、大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武昌起义意义,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扎在武昌城外的辎重车、炮兵营、工兵队的革命党人也以火为信号,发动起义,聚集在楚碉楼。 武昌城内的二十九军蔡济民、三十军吴兴汉也率领部分叛军士兵冲出营门,冲向楚碉楼。 随后,武昌内外申营的革命党人也领导起义,冲向楚敌楼。 。 起义人数达3000多人。
1911年10月10日晚上10时30分,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府及邻近的第八镇指挥部。 他还命令进城的第8炮占领中和门、蛇山射击阵地,轰炸都督衙门。
起初,起义军指挥不强,兵力不足,进攻受挫。 晚上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突破敌人防线,并在总督府附近放火。 以火为标志,蛇山、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对着灯光开火。 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成冲破总督衙门后墙,乘船逃离长江。 八镇司令员张彪仍在指挥部顽抗。 经过多次进攻,起义军终于在黎明前占领了警长办公室和镇指挥部。 张彪撤出武昌,整个武昌都在起义军的控制之下。
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正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的同盟会成员何冠中第一次得知起义的消息。 他立即组织宿舍里的李济深等同学,偷偷溜出学校,率领清军南下。 唯一的大动脉漕河铁桥被炸毁。 漕河铁桥被炸,清军南下镇压起义的行动被推迟。 这不仅极大地支持了武昌起义军随后在湖北的军事行动,更大的意义在于为革命党人开展全国活动提供了机会。 赢得了充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