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比赛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但大多数学生家长对比赛仍知之甚少。 为此特推出在线自主选题给大家学习《你应该学吗?》 如何学习? 有什么用呢? 推荐书籍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学科竞赛分析,可以帮助大家打破竞赛带来的信息鸿沟,利用竞赛低分实现名校录取!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八期。 高中生和初中生如何规划物理竞赛的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们快来围观吧,记得收藏分享!
马老师
获奖情况:第37届物理竞赛银奖
学校:清华大学未央书院
没想到高中物理竞赛,他入围强基项目,考入清华大学。 从事竞赛教学已有两年。
1、明确自身定位
对于高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了解物理竞赛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你的目标是什么? 您目前的基础在同省同年级中处于什么水平? 您在省内或全国范围内可以获得的资源水平如何? 这些问题在规划您的比赛时起着决定性作用。
明确的结果目标
熟悉现行招生政策的同学都会知道,除了极少数学生可以通过国家集训队推荐和卓越计划/攀登计划直接升入青岛(本文主要针对物理比赛,所以只物理的招生计划中有提到,下同)贝,但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学生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出现任何意外。 其余学生将面临强基计划的考核。 强基项目及与强基项目相关的各类夏令营的资格审核必须参考平时高考成绩。 所以,在确定目标、投入努力的时候,需要同时考虑高考班级和比赛,大致匹配。
具体来说,那些全身心投入比赛并希望通过比赛帮助自己进入理想大学的学生,至少应该保证自己的高考成绩能够稳定进入强基计划下所有大学的最低强基线。 再者,想要以银牌级别进入省队,需要C9左右的高考成绩来与之匹配。 只有这样,你的努力才能从功利的角度发挥最大的效果。
当然,这些标准不可能是绝对定量的。 考虑到省级高考和竞赛的竞争激烈程度,以及赛后和高考前仍然存在的成绩提升空间,只要你的高考水平与竞赛相比不是太差,可以考虑投资。 。
明确资源状况
目前的比赛中,各省、各学校的实力存在明显差异。 有“弱省”、“强省”、“弱校”、“强校”之分。 虽然这些标签与学生的天赋或是否适合参赛无关,但它们会影响学生获得的资源、开始时间、日常学习氛围以及学校对参赛学生的支持等许多重要方面。
1、薄弱省份
在“弱省”中,有的省份有几所竞争相对较好的“强校”,称为“弱省强校”。 这些学校都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但由于起步晚、资源不足等原因,省队无法很好地竞争。 在国内表现并不好。 剩下的“薄弱省份”甚至可能没有任何开展大规模竞赛学习的学校,只能依靠个人辅导或学生自学。
在这些省份,只要学生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投入,并且能够获得一定的学习资源(在弱省的强校,或者有渠道或者资金支持),拿到第一并不难。并进入省队。 也比其他省份简单高中物理竞赛,但全国总决赛能否拿到金银铜牌,就看你的绝对实力了。
对于获得竞赛资源明显少于强省学生的学生来说,获得银牌已经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了。 没有额外资源的薄弱省份和薄弱学校的学生不必灰心。 在弱省,只要学点比赛,就能通过预赛、复赛,能看懂题、掌握公式,拿到省二/省三。在简历上加点东西也是非常划算的选择。
2. 强省
对于竞争强省份和一些中强省份(省队理论成绩一般在200分以上),比赛资源往往更集中在一所或几所高中,来自这些高中的选手往往能占据省队名单。 几乎每年都录得一半以上,而且稳定数量的国家名额,正所谓“强省强校”。 能够进入强省强校竞技班并听从学校安排的学生,可以争夺省队、银牌、金牌甚至全国冠军。 至于其他竞争力相对较差的学校,即“强省弱校”的学生,能否在省队或省第一中分得一杯羹,就看个人的资源、天赋和努力了。
总而言之,明确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定位,确定与班级、竞赛相匹配的目标,对于整个高中的学习方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提到的竞赛计划也需要根据自己省份的定位进行调整。 实力弱的省份可以稍微放慢脚步,实力强的省份则需要前进。
二、比赛时间进度
对于现在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可以认为有两次参加高二和高三年级的机会。 对于有志冲击中强省/理论200+省队的同学,需要在第一次复赛前全力以赴(高一学期第9个月前)完成一轮复赛后竞赛内容学习,你将能够充分理解竞赛题的含义,能够理解历年考试题和模拟题的答案,熟悉一些经典模型的解答,充分体验做题的过程。半决赛问题。 最迟应在高中第一学期期中之前完成高中物理和必修数学内容的学习,并在复赛前完成一轮知识学习。 最好在准备比赛的同时完成一到两个相应的练习。 (黑白皮,绿皮,程树)和几套模拟题。
第二年的重点是拓展知识边界和提高应试能力。 除了正常的第二轮学习和难点集锦书籍、选题、专题编写外,日程表上还需要安排模拟题。 不难注意到,今天使用的竞赛书籍大部分都是2015年之前写的,如果只做这些,必然不适合今天的竞赛题。 对于要求成绩稳定在200+的同学,上次复赛前做的复赛难度模拟题数量应在150套以上(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第二轮学习开始时,可以每周做一组,然后逐渐增加到每周两组、每周三组,直到复赛前不久,每天一组甚至一天两组。一天,就看你的接受能力了(当然前提是你的竞赛书已经完成了。)。
当然,这些要求也需要根据目标进行调整。 想要进入强省的省队,就需要加快进度,留出时间回答更多的问题。 如果你对攀登计划或卓越计划感兴趣,你需要额外花时间学习一些四项知识。你在大学里有很多知识,但如果你的目标只是保存一项,进度可能会慢一些。 第二次复赛前完成第二轮学习就够了,做60套左右的模拟题就够了。
3、未来可能遇到的两个问题
由于篇幅限制,我只列出两个我认为重要的问题。
1、竞赛与文化课程的平衡
考虑到目前的强基计划和各营的筛选要求,学生在备战学习的同时,需要保持高考及格的成绩。 对于在物理竞赛中投入了一定精力的同学来说,数学和物理是不用担心的。 即使有些解题能力和熟练程度训练不到位,回国高考后也会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 化学和生物都是理科,只要教新课不掉队,补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 语文、英语等需要记忆和语感积累的科目往往成为物理竞赛学生的难点。 当你高一开始学习时,你不应该掉以轻心。 你还要做背诵、积累、纠错、练书法、作文训练。 否则,没有一点“素养”,以后辅导就很难了。
一般来说,理科跟上新课程、正常完成作业、文科完成任务、积累好,是保持成绩、保证学生重返高考后能提高理想成绩的底线要求。 以上的努力全取决于个人的目标和基础。 如果是强省,除了保持上述最低的高考精力外,能投入到比赛的时间越多越好。 你不需要太担心你的高考成绩。 只要你的成绩稳定在600分以上,以后的高考基本上就能恢复到应有的水平。
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在普通省份排名第一,或者你的高考基础确实很薄弱,那么你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上课,或者挤出额外的时间去学习与高考同等要求的比赛。参加高考的学生。
但无论你选择哪条路,你投入的总时间都非常重要。 如今,比赛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 高中生想要走竞赛路线,取得竞技成绩,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弥补起跑时间的差距。
2.对学习感到困惑
很多最近备战学习的同学(尤其是自学或者没有专职教练的同学)都对自己的学习进度感到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常常对一个问题思考很长时间,但感觉投入的时间收效甚微。
事实上,学生需要明白,一轮学习的核心是掌握知识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一些经典模型的解决方案。 这个时候,学生的能力往往不足以独立解决遇到的很多问题。 很多让学生陷入困境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有特殊解决方案的模型,某个知识点的特殊应用,并不是什么复杂的想法而只是一个将来会经常使用的工具。 对于这些问题,没必要花太多时间苦苦思考。 只需看答案,记住它们,下次遇到它们时使用它们就足够了(当然,这不鼓励直接看答案。应用仍然依赖于独立思考,适度的思考也能有所帮助)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
因此,没有必要在第一轮就对错题进行详细的纠错——你现在遇到的真正重要的知识点会在不久的将来反复看到并消化成基础知识,你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关于额外的内存。 第二轮之后,如果你在解题过程中遇到一些精妙的想法或者模型,这才是你真正需要积累的地方。
此外,与人沟通也很重要。 否则,由于信息的缺乏,很难知道自己的相对水平。 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个人的智慧往往不够,学习的动力和效率就会不足。 尤其是对于竞争氛围不浓厚的学校来说,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与其他学习比赛的学生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了解自己的水平也很有帮助。
比赛的推荐书籍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有充分的阐述。 由于篇幅限制,更多问题本文不再讨论。 希望同学们明确自己的定位,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取得理想的成绩。
团体邀请
为了帮助学生及家长获取第一手竞赛信息和专业老师及时解答问题,自选网上【物理竞赛交流群】成立。 群里还有历年试题等不定期福利!
扫码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