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阻应变片是把应变转换为阻值变化的转换器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数据,是借助金属导线阻值随其变型发生内阻值改变而检测变型的工具,可将位移、应变、速度和加速度等等一些非电量转换为联通号进行检测,目前应用十分广泛。内阻应变片由金属丝栅、基底、粘结剂、覆盖层和引出线组成。图1-1内阻应变片基本结构应变片上的内阻丝紧粘在基底上,将基底是用胶带贴在检测应变的地方,而且内阻丝随预制构件一起变型。因为内阻丝是分布在l,应变量常用微应变表示,设导线横截面半径为D,有dDdR后,即可得到金属丝的应变ε。贴片处容器表面用10砂带打磨平整洁白,无涂料,黑斑,凹陷等缺陷。为使内阻片贴上后无滑动,最后要采用45内阻应变片用502等胶带粘贴,胶层要薄而匀,粘好后用右手垫上塑胶薄膜压出多余胶带和空气泡注意双向挤压,并将应变片固定到预定位置和方向。内阻片与容器间绝缘内阻要求在100-200兆欧,可用万用表或兆欧表检测。用接线端子一端接上内阻应变片引出线,另一端接上导线即可等待使用。应变片粘贴工艺过程为:1)把握内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检测方式2)把握内阻应变仪的使用方式并提升电测法的实验技能3)了解内阻应变片粘贴工艺的全部过程及粘贴技术剖析实验结果,找出偏差缘由灵敏系数K值是应变片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K值偏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应变检测结果。
K值的大小与应变片敏感栅的材料(金属丝栅)、几何形状,测定时的试件材料及挠度状态有关,并与应变片的组成材料和粘贴剂等有关。因而,K值是应变片的一个综合指标,通常需用实验方式确定。测定是在双向挠度状态下进行的,一般可用纯弯曲梁或等硬度梁来测定。本实验采用等强度梁装置,在梁的悬臂端点A处加力P,梁截面上形成弯曲挠度为双向挠度状态。梁上表面受拉伸,轴向应变为正值。因是等硬度梁,在梁的主要部份都相等。见图1-2注意:为满足梁等挠度的要求,加力点A必须为应变片与梁中线相重合。为应力f之间的关系用下试表示:等硬度梁固定端到卡尺测点之距离,。测定时将卡尺放在等硬度梁加力点A点处加力时,a处应力可由卡尺读出。用此法求应变,可防止梁材料的弹性挠度E值所带来的偏差,但梁的刚度f不易测准。工作段=10b=60=346图1-2等硬度梁示意图贴片处截面的抗弯截面挠度(等硬度梁材料的弹性挠度用此法受等硬度梁规格和材料弹性挠度的检测精度影响较大。内阻应变仪测定法本法借助精度较高的应变仪,将工作片加补偿片接入应变仪,把仪器的灵敏系数旋钮对准任意值K是应变仪指示的灵敏系数,为估算便捷,通常取K仪=2),将仪器调平衡,之后在等硬度梁上加载P,应变仪上即可读得仪等时对应的内阻相对变化为:并联内阻测定法将待测定的内阻应变片与补偿片接入内阻应变仪,调整好应变仪的平衡。
给梁加载P,这时应变片上读出相应的应变值读。除去荷载,使应变仪回到初始的平衡,在待测K的应变片上并联—电阻,可调节内阻箱改变并联内阻值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数据,使内阻应变仪读数在数值上与加载所形成的读相同,在内阻箱上可读出并联R图1-3工作片与补偿片所以应同时测出。对每位应变片加、卸载三次,三次循环所得的三个灵敏系数平均值,即因此片的灵敏系数。高精度应变仪是一个具有四个内阻(两个补偿片)产生的单点半桥式电桥,当四个内阻达到某一关系时,电桥输出为零。此时称电桥平衡。若任意一臂内阻稍有内阻值变化,则电桥有电流输出,平衡即被破坏,此时输出端不等于零。借助电桥这一特点,将应变片内阻变化转换成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大致过程:内阻应变仪就是实现上述转换过程的一整套仪器,其中电桥是阻值应变仪变化的核心部份。见图1-4图1-4单点移相结构(/B3型数字静态应变仪详见附表二的使用说明)图1-4单点移相结构按照测试要求,本实验采用1/4桥检测的方式。2)灵敏系数K值在应变仪上的读数设定为“2”1)系统偏差有:由个别固定不变的诱因造成的。缘由有:检测仪器方面的诱因(仪器设计上的缺陷、零件制造不标准、安装不正确等)。环境诱因(外界气温、温度及压力变化导致的偏差)。
检测方式诱因(近似的检测方式或近似的估算公式等造成的偏差)。检测人员的习惯偏向等。2)随机偏差:由个别不易控制的诱因引起的。在相同条件下作多次检测,其偏差数值和符号是不确定的,即时大时小,时正时负,无固定大小和偏向。因而,多次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接近于真值。3)粗大偏差:与实际显著不符的偏差,主要是因为实验人员马大哈大意,如读数错误、记录错误、操作失败所至。这类偏差常常与正常值相差很大,应在整理数据时根据常用的准则加以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