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强烈谴责袭击者之外,还需要认真反思自己国家安全部门的工作失误。
伊朗首都德黑兰有一座“烈士博物馆”,里面陈列着几件特别展品——近年来被“定点杀戮”的伊朗科学家遭到袭击的汽车。
几名科学家遭到袭击的汽车。
这些展品控诉了刺客的残暴行径。 短短几年时间,伊朗至少有四名顶尖科学家被暗杀,而且每次暗杀的手段几乎都一样……
首席核武器专家可能在首都附近被暗杀,反映出伊朗国家安全机构的两个弱点:
首先,保密能力低。 袭击者掌握了顶级核专家的出行时间、行车路线、汽车车牌号码等,不排除内部叛徒泄密的可能。
据一些媒体报道,配备遥控机枪的皮卡车主早在10月份就已经离开伊朗,表明此次袭击事件已经策划了一个多月。
二是防御力低。 从泄露的照片中不难发现,伊朗首席核武器专家乘坐的是一辆普通的日产轿车,而不是防弹车。
保安同事的安全意识较差。 据媒体报道,当袭击者第一次向汽车开枪时,警卫认为这是故障,因此他们在核专家的陪同下下车检查。 然后他们遭到机枪扫射。 数人同时被枪杀。 剩下的守卫组成了人肉盾牌。 为了保护,他们都被打死了。 (媒体报道的版本之一)
你愿意一辈子保持匿名吗?
此前,伊朗媒体曾公开报道过领导核武器研发的“穆赫辛·法克里扎德”。 2018年伊朗核物理学家暗杀,以色列总理在电视节目中公开展示了核武器专家的详细信息……
伊朗本国媒体此前曾公开报道过领导核武器研发的“穆赫辛·法克里扎德”。
2018年,以色列总理介绍了伊朗核武器相关情况,特别点名了此次遇害的科学家。
保密性有多重要? 在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发期间,很多重点项目的科研人员干脆从世界上“消失”了。 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或在做什么。 他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知道任何事情。 他们只能通过信件才知道他还活着。
当时我国相关部门对所有核心参与者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例如,中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在从事核工作时使用的笔名是“王晶”。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也多年隐姓埋名。 他的父亲不知道他死后做了什么。 后来,他的母亲在报纸上看到了儿子的名字,才知道黄旭华正在研究什么。
不仅是专家,我军普通作战战士也必须保守秘密。 他们甚至习惯性地在核武器项目解密后不透露。
截图来自《老兵终于能说出“两弹”的秘密》。
上世纪,我国位于西北的核武器第九研究所被外界称为“221工厂”,其所在地“金银滩”在1958年至1987年间被彻底从地图上抹去。
“221工厂”全体员工均使用“xx号xxx邮箱”虚拟地址进行对外通信。 “不告父母、不告妻儿”、“问话不知道三件事”是新中国核武器实践者的“入门基本操作”。
除了生产研发过程中的保密工作外,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在对外宣传上也始终勒紧“保密”这根弦。
例如,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于宣传目的,我国有关人员准备公布四张原子弹爆炸现场的图片。 这些照片必须经过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才能发表。
图片来自《秘密是永恒的战斗力——“两弹”背后的秘密故事》。
周总理看到后,亲自决定把画面的地面部分剪掉。 为什么要剪掉呢? 因为人们无法根据这张图片的完整信息计算出我国原子弹蘑菇云的升空高度,进而分析我国原子武器的技术细节。
在尖端技术保密问题上,不仅是中国伊朗核物理学家暗杀,就连一向崇尚所谓自由精神的美国,在保密问题上也绝不会手下留情。
二战期间,美国为“曼哈顿计划”动员了超过60万名科学家和工作人员,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严格的保密纪律。
就连后来升任的杜鲁门总统当时也不知道这些秘密。
美国“橡树岭”工厂(核工业基地)的机密宣传口号:“你在这里看到的、所做的、听到的,当你离开时,请留在这里。”
美国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坐落在荒凉的戈壁滩上; 丹麦核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奥格·玻尔(父子关系)来到美国后,美国官员为了安全,他们迅速安排了一套虚假身份来欺骗轴心国特工。 “尼尔斯·玻尔”的别名是“尼古拉斯·贝克”,“奥格·玻尔”的别名是“詹姆斯·贝克”。
尼尔斯·玻尔(左)与爱因斯坦讨论一个问题。
从这些保密的例子不难看出,保护国家尖端技术或核心人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让别人知道我们有这样的计划或者我们有这样的人才从事相关工作。
即使有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点外围信息,他们仍然不得不对“谁是谁,谁在哪里,他们在做什么”感到困惑。
没有特定的目标,再强大的杀手也没有任何用处。
有一种伟大叫“秘密”
历史再次用事实向我们证明,国家之间的竞争甚至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在前沿领域扬名立万、名噪世界,首先必须耐得住寂寞、保守秘密。 当量变积累到质变时,你才能展现你的威严,让世界对你刮目相看。
没有过去的“谨慎”,就没有今天的“东风舞”。
那些遍布祖国各个角落的军事科研人员正在默默地做着伟大的工作。 我们也许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相信他们的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他们身上的这种伟大,就叫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