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上海科学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2.可以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流程与方法】
1.体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 能简要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的主要特征。 具有初步观察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有初步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带来的美丽。 对科学知识有渴求。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拥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会克服困难、解决身体问题的快乐。
2、教学重难点
重点:速度及其单位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与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区别
3、教学设备及工具
多媒体图片、《快与慢》教学光盘。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程介绍
多媒体展示:蜗牛爬行、人行走、汽车行驶、飞机飞行、卫星运行等运动场景。
师:它们移动的速度相同吗?
学生:不同。 有的移动快,有的移动慢。
老师:你怎么知道的? 你觉得如何比较?
出生:(省略)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新授奖情况
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
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
例如:学校田径运动会上,正在进行100米比赛。 观众们拭目以待,看看谁能夺得冠军。
问:如果你是观众,用眼睛看,谁动作更快? 作为裁判,你认为谁的动作更快?
摘要: 观众和裁判使用不同的方法来确定谁更快、谁慢。 观众用“同一时间比较距离”的方法来看看谁跑在前面。 裁判采用“距离相同时间”的方式来判定谁先到达终点。
2.速度
师:如果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不同。 例如:一个物体在3s内移动了6m,另一个物体在5s内移动了10m。 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 请学生在回答前分组讨论。
(1)速度的定义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移动这段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
(2)、公式
如果用s表示距离,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则速度公式为v=s/t,变形公式为:s=vt,t=s/ v.
(3)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
常用单位:公里每小时,读作“公里每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
(4)单位换算:1m/s=km/h 1km/h=m/s
(5)、实例
【例1】你同学跑100m用了17秒,而你用了25秒跑了165m。 你的同学还是你,谁更快?
【例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公里外多久能听到雷声? (老师强调解决过程)
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阅读教材:计算汽车在直路上行驶的速度
通过计算汽车的速度,我们知道这三个行程中汽车的速度是恒定的。
(2)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匀速直线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是理想情况。 严格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自然界中并不常见。
2. 变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计算天鹅在空中直线飞行的速度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天鹅在飞行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并且每个分段的运动速度都在变化。
(2) 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运动沿直线进行,速度变化。
(3)、平均速度v=s总/t总
【扩张】
以下是人和一些物体的近似平均速度。
步行:1.2 m/s 自行车:5 m/s 火车:28 m/s
客机:250 m/s 子弹:900 m/s 轻型:3×108m/s
(三)巩固实践
1.汽车在平坦的道路上匀速直线行驶。 车上的车速表显示时速90公里。 求:
(1) 小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汽车2分钟行驶多少公里?
2、一座桥全长6.89公里。 河上主桥长1570米。 一列长11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 通过河上主桥需要120秒。 火车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火车通过整座桥需要多长时间?
5. 总结
问: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初中物理 快与慢,你有什么收获?
6. 家庭作业
完成与学生用书相关的练习。
7. 黑板设计
第二章:上海科学版八年级物理教案快与慢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速度的概念初中物理 快与慢,知道速度的公式和单位。
2. 速度测量和计算的初步尝试
过程和方法: 1.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体验物理思维过程
2.通过独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教学重点】
1.速度的概念
2、两种常见速度单位的换算
3. 速度测量
【教学难点】两种常见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皮卷尺、秒表、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
(一)新课程介绍
观看视频并提问:你认为哪种动物跑得快?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种动物跑得更快,我们必须进行比较。 如何比较运动速度? 本课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
(二)开展新课
1、快慢对比
播放视频并比较奥运会游泳运动员的游速有多快?
学生们分析讨论,得出了两种较快和较慢的方法:
方法1.相同时间比例法
2.同距离比时间
示例:飞机和汽车旅行的时间和距离
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来比较两者,谁动作更快?
问:如果飞机和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距离不同,如何比较速度?
受到启发,衍生出“速度”的概念。
师生讨论区:
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距离。
含义: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关系:速度=距离/时间
单位:米/秒
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单位——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指导学生:
观察汽车仪表板可以加深对速度单位的印象。
讨论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值并对两种单位进行比较。
2、速度的大小
学生估计自己的步行速度并感受大小。
问:学生的估计准确吗? 如何测量自己的步行速度?
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选择实验设备。
学生进行独立实验。 三名学生从教室的一端走到另一端。 第四个学生用秒表测量步行时间。 第五名学生用卷尺测量了步行距离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实验。 数据。
老师只是对学生刚才的实验进行了适当的指导和点评。
用学生测量的距离和时间来解释计算问题的标准化解法格式。
观察“某些物体的运动速度”,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与自己的行走速度进行比较,增加感性认识。
三、例子
1.阅读教材第25页的例子
2、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杨文怡以24.79秒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 她的平均游泳速度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我们需要了解物理计算问题的解题过程和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v?s50m??2.02m/s t24.79s
答:她的平均游泳速度约为2.02m/s。
解决物理计算问题要注意四项:已知、求得、解、答案。
标准解题格式,供学生练习黑板上写的计算问题。
4. 直线运动
我们看下面两个动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多媒体演示。
通过观察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看图2-25,计算汽车在三个距离内的速度。
通过比较速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速度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变化频繁。
平均速度用来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看图2-26,探究天鹅在三个距离上的速度。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了解解决物理计算问题的要求,知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版式设计】
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
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
1、比较方法:(1)相同时间、距离的比较。 (2)相同的距离和时间
2.速度:
2. 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称为速度。
2、计算公式:v?st
3、单位:米/秒(m/s)、公里/小时(km/h)
4.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3. 例题
4.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回家时上楼的速度。
【上海科学版八年级物理《快与慢》教案2篇】相关文章:
1.八年级物理教案中的温度测量
2.八年级身体弹性教案
3、八年级物理第二卷物质的物理性质教案
4.八年级物理教案:弹性
5.八年级物理教案中的速度和平均速度
6.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7、初中八年级物理“温度”教案设计
8.八年级物理第一卷快慢教案
9.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
10.八年级《降落伞》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