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3 月 1 日
“公开辅导”正式启动
全市两名老师帮助八个试点区初中生解决个性化问题
开放辅导背景介绍
面对个性化教育供给不足、教育供给模式单一的现实问题,积极响应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政策,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共建为中学教师开放在线辅导管理。 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创新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方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育公共服务新业态(开放辅导),从而促进优质师资资源在全国的流通。城市,为学生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 提供标准化、多元化的在线教育服务,增强全市学生和家长的切实获得感。
开放辅导宣传视频
2020年项目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该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上半年,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在现有在线辅导平台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迅速形成“在线答疑”实施方案。 2月17日起,“正值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优先考虑“高三、初中应届毕业生”,并根据学生在家学习的实际需求,服务对象将适时扩大,汇聚14000余名优秀教师,为北京所有高中生、初中生提供免费在线答疑服务一对一辅导在线,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 在136天的运营中,北京中学教师共解答了全市17个区初中生、高中生提出的15万个问题40万条,为疫情期间居家学习的学生提供了优质服务。 ,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其中,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盛赞在线问答是对学生的“云辅导、个人辅导”。 报告用翔实的数据证明,这项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存在的教育平衡困境”,为“线上线下混合教育供给”提供了积极的教育参考。
下半年随着疫情稳定、学校复课一对一辅导在线,八区公开辅导于9月1日正式恢复。截至2021年1月29日学期结束,近2000名教师全市有400所学校,2万多名教师。 为初中生提供了近30万个学习机会(四种辅导形式)。 学生对各类辅导都非常满意。 一对一辅导和一对多辅导的学生平均成绩分别达到11.94分和11.77分(满分12分),问答中心的答题采纳率达到95.42%。 截至2021年1月,全市17个区覆盖初中9个科目的1.5万名教师完成了在线辅导资格申请。 其中,60%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这是在线辅导的高效高质量发展。 保护。
2020年,该项目继续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得到了国务院和北京市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认可,并荣获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新京报等主流媒体报道62次。 此外,他还荣获2020年第十五届亚洲论坛(eLFA)组委会颁发的“社区服务”金奖。
焦点访谈报道视频
图“开放辅导”荣获亚洲论坛(eLFA)“社区服务”金奖
图为学生以多种方式表达对开课和导师的感谢
新学期公开课辅导亮点
2021年,随着全市中小学开学,本学期“开放辅导”也将于3月1日正式启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为北京郊区八个县的初中生免费提供优质辅导。 提供多形式、个性化的在线辅导,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范围,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实际获得感。
本学期,来自北京17个区的15000余名优秀教师将继续为郊区8个县的学生提供一对一实时辅导、一对多互动课、问答中心、微课中心,以及AI智能。 高质量的在线辅导。 同时,项目组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辅导质量和师生参与体验:
1、紧扣关键时间点推出优质互动课程,围绕学生兴趣特长开设系列培训课程。 根据学期重要考试时间点,邀请优秀老师开设专题互动课程,帮助学生考前冲刺; 通过平台的问题数据、一线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以及学校的个性化需求,组织开设一系列培训课程,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图:历届优质互动课程列表及互动课程教学页面截图
2、推出智能问答推荐功能,挖掘历史优质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增加优质资源辐射范围。 (预计4月份正式上线)
问答智能推荐及解答功能示意图
3、更严格的在线辅导监管制度,为学生在线学习保驾护航。 引入更加智能的在线辅导监控技术,及时准确定位在线辅导问题; 制定明确的在线辅导督导机制,城市学校多层面共同努力,确保在线辅导教师质量,打造良好的在线辅导队伍。 论辅导气氛。
图 在线辅导服务形式
新学期开放辅导将继续支持8个远郊(通州、房山、密云、怀柔、平谷、延庆、门头沟、大兴)和经开区初中学生解决个性化问题。 师生详细参与方式请关注“智慧学伴”微信公众号。
图 一对一实时辅导学生界面 图 互动课程列表页面
图片微课学习列表页面 图片问答中心页面
作为“北京市中学教师在线辅导开放计划”的具体实施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将在“十四五”期间在市教委的指导下继续努力工作计划”并致力于打造大数据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基础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 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关注每一位师生的经验和收获,继续为北京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关注“智慧学习伴侣”微信公众号获取详细项目参与方式
贡献者:融合应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