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文录取通知书
“少年天才”年年有变,这一次,来自河南商丘的10岁女孩张艺文站在了聚光灯下。
2017年高考后,13岁的合肥男孩盛一波考入清华大学。 比他小一岁的湛江女孩陈淑音,以高出一等分135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 但他们两人的结合都没有像张艺文那样引起人们的关注。
去年,张艺文还是高考落榜者。 她得了172分,落后河南高考8分。 今年4月,她参加商丘工学院单次入学考试,以352分的成绩考入该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技术学院的学生。
41岁的张敏涛前半生经历了很多挫折,但现在是他最充实的时刻。 他从未送女儿上学,但他坚信,通过他的针对性培养,孩子会尽快继承他的遗产,实现他未完成的梦想。
这位把自己比作“朱利安”的父亲,在科研梦想破灭后,似乎找到了另一条成功之路。 现在,他不再是“才华横溢、学问埋没于世的张敏涛”,而是“十岁上大学的女孩——张敏涛的父亲”。
张艺文站在军训队里显得又矮又瘦
10岁女孩的烦恼
站在一群同年级的学生中,张艺文看上去又矮又瘦。 当我带着三五个女生走出宿舍楼时,我的头只到了别人的腰部,看上去只有别人的一半大。 走在校园里,不少人都向她投来好奇的目光。
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目光。 今年4月,10岁的张艺文成为商丘工学院新生。 开学后,不仅老师和同学们好奇,就连教官都得特别看一眼站在最后一排的女孩,对她说:“你上新闻头版了。”
9月22日下午,新生军训结束,张敏涛开着自己的“光明桑拉特”来接女儿放学。 这辆车相当旧,前排乘客门很难打开。 车子的前部生锈了,有很多油漆脱落。 车体上贴满了他开办的私立学校的标语,“十五保证上大学,晚上作业少了”“你不会近视”。
私立学校附近的居民对这辆车很熟悉。 “就是在家教孩子的人。” 有人评价:“这么年轻就读专科,还不如多读两年考上好大学。” 但张敏涛坚信,亲朋好友都认为他的教育方法好,但他没有送孩子去。
从张敏涛的私塾“盛通私塾”经过两个红绿灯,到商丘工学院仅需十分钟左右。 离家近,孩子可以经常回家,这也是他当初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之一。 “如果她出国留学,需要妈妈陪着,我们一家人就得分开了,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这天,张艺文有些不高兴。 见到父亲后,他一直要求快点回家。
张敏涛带着孩子走出去,向记者介绍道:他建议张以文选择专业,“希望孩子能追随自己的科研脚步”——他声称自己曾研究过人工智能语言,开发了一种这种写的字叫“一文”,这也是我女儿名字的由来。
“原则是选择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专业。” 张敏涛说道。 走在前面的张艺文回头打断了父亲的话:“当一名电工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
孩子的语气有些严厉,张敏涛笑了笑,并没有责怪她。 过去,当孩子们犯错时,他就会打他们,“比如和弟弟争东西,不做分配的家务等等”。 但这些都已经是过去式了。 现在,她已成为新闻人物,也是父亲教育的成功体现。
张敏涛微信朋友圈的背景图是电视里女儿的场景。 他在朋友圈转发了每一条报道,并写道:“亲戚朋友们,请将你们的孩子交给我吧!这样你们就可以上央视了。” 他仔细阅读每一份报告并进行反击。 对他质疑和认可的声音被精选出来发布在“美国圣童教育有限公司”网站上。
第二天,心情好转的张艺文向记者解释了他前一天发表的愤怒言论。 在选择专业时,她原本想选择计算机专业,但考虑到计算机专业的难度,她最终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开学后,老师进行了介绍。 新生不需要带电脑,但确实需要配备烙铁、螺丝刀等工具。
更多的恼怒来自一次又一次的采访。 学年伊始,学校发布通知,禁止学校人员在网上讨论此事或接受采访。 不过,张艺文的同学却接受了不具名的采访。
这是她第一次离家参加集体,但父亲却多次打断她与记者的军事训练。
张怡文说,她不喜欢接受采访,父亲总是带记者过来。 有一次,她的父亲带着记者来学校,差点导致她军训迟到,“浪费了我的时间”。
张敏涛的车被涂上广告,车身油漆已剥落
父亲的私立学校
张敏涛的私立学校位于商丘市工贸路。 一街之隔就是商丘一中,商丘最好的高中。 2017年高考红名单尚未解除。 今年,商丘一中共有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单科录取率达到41.7%。
这样的成就实属罕见。 但在张敏涛眼里,这样的成就并不值得炫耀。 在他看来,10岁上专科比18岁上大学更有意义。“最终的目标是读博士,所以不用担心去哪里”大学”,他在朋友圈写道。 在他的计划中,女儿即使本科毕业也会留在商丘,这样更有利于他继续塑造女儿的价值观。
私立学校很小,包括他儿子在内一共八名学生。 其中,幼儿园两个班的其余6名孩子,年龄不等,已经上初中课程。
他坚信学习是一件不应该有压力的事情。 语文课上,六名十岁以下的孩子以长春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辅为教材,与文言文《漂浮技巧》进行对比。 每个孩子在台上有五到十分钟的“教学时间”。 他们参考教辅书上的翻译,并就单词和句子的含义提出问题。 台下的孩子们纷纷举手,按照书上的翻译读一遍。
“着”——“名词助词”,有的孩子还不会断句,就站起来念成“名词助词”。
张艺文也学到了这一点。 在妈妈李涵英教她识字和四种基本操作后,五岁多的张怡文在张敏涛的指导下开始上初中课程。
张敏涛和妻子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分歧。 在李寒英眼里,丈夫是一个有能力却怀才不遇的人。 她认同他的理念,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
张敏涛的要求很简单。 语文课上,现代文本应该像小说一样读,文言文应该在助教和翻译的帮助下阅读。 如果他选择了理科,所有的文史课程都会被砍掉。 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应通过教科书进行教学。 “只要你能背诵课本上的内容,能做课本上的练习,就算熟练了。” 按照他的要求,“我不会的问题,她没必要知道”。
就这样,张艺文很快就学完了初中课程。 当他9岁开始学习高中课程时,难度加大了。 张敏涛还要教其他学生,所以他不再亲自辅导,主要让孩子们上网课。
2016年,张艺文参加高考,没有达到当年的高考成绩。 张敏涛给她报了一个高考培训班。 “我的策略水平很高,但我的学科训练肯定不如老师。”他说。
培训学校的老师胡忠元对张艺文印象深刻,“这个孩子我去年就认识了,他9岁就考上了大学。” 胡中原班上有20名学生,其中一半是艺考生,一半是成绩差的学生。 另一方面,张艺文,并不是最难的。 “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强,我来试镜的时候就让老师给她测试了一下,她还可以,能跟得上。”
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同意他的“学业完成”标准。 据澎湃新闻报道,张芙蓉的孩子在四年级时转学到私立圣子学校,目标是三年内读完初中,报考西安交通大学青少年班。 “除了识字,我什么都做不了,中考也考不上。”
报道称,张芙蓉称,私立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她不得不花钱在外面辅导儿子。 去年中考,儿子总共只考了200多分,不得不回到商丘一中读初中。
张敏涛辩称:“他考试不及格的科目都是外面补的,我教的语文成绩最高河南大学自考专业,现在家长都怪我了。” 他后悔告诉记者自己父母的联系方式,感觉自己成了一名学校招生官。 反面例子。
张敏涛开办的私立学校
“假简历”与从业经历
矛盾是张敏涛最大的特点。 一方面,他表现出开放的态度,认为“他受到争议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他几乎把所有正面的报道甚至网友的评论都列出来,发布在私立学校的网站上。 对于质疑的网友,张敏涛一笑而过,“我读了成千上万的反对意见,但没有一个有道理。”
他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守口如瓶。 媒体对他的身份至少整理了四种不同版本:其中一个版本称,他先是学哲学,后转学到教育系,大学毕业前因“政治迫害”去了香港。 后来,他因思乡之情,回到家乡办学。
此外,多家媒体还曝光了他的其他身份,包括“非正常录取河南大学哲学系”、“在北京大学继续攻读中文信息处理专业硕士、博士”、“谷歌非正常聘用中国研究员”等。中国》等
《新京报》在报道中曾提到另一个版本:1994年,他考入开封工人大学,主修计算机会计,1997年取得大学文凭,从事过仪器销售员、期货、保险经纪人等工作。 2002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攻读语言学研究生课程,2006年在北京语言大学攻读计算语言学课程。
对于这份简历,张敏涛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他只是说,“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按照你能证明的来写”。 但他承认自己考过两三次研究生,但都没有通过。
他还声称发明了防近视眼镜并申请了专利,但被发现使用了别人的专利号。 这个“发明”后来写在了张伊文的交大少年班申请表上,成为了张伊文的发明。
那份报名表上,一、二年级的成绩都是空白,而三年级的成绩却都在90分以上,位列年级第一。 “都是随机填写的。” 张敏涛觉得这只是一张登记表,不需要仔细填写。
然而事实上,张艺文还没有达到应试的阶段。 张敏涛说,一个听起来像学生的人给他打电话,拒绝了他孩子的申请,“因为孩子太小了”。
但当张艺文考上大专后,这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9月23日,山东德州于女士一家来到商丘,为她5岁的儿子考察张敏涛的私立学校。
一年前,于女士和张敏涛在济南相识。 这是几所美国学校在中国的选拔考试。 于女士的大儿子参加了选拔,张敏涛夫妇则带着张艺文去看望他们。
“她是所有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张艺文大方的谈话给于女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她和张敏涛互相留下了微信。 这一年来,她整天看着张敏涛在微信上发各种育儿秘诀,最后,最近这个吸引了她:一个十岁的女孩上大学了。
事实上,张艺文告诉记者,语文和数学的分数都是150分,总分是300分。“它考的是诸如你的朋友是否想和你分手、你如何和他说话、谁是你的朋友等问题。”美国现任总统等等。”
这比你在培训班上学到的要简单得多。 经过四个月的强化训练,这是张艺文十年来唯一一次感到压力。 最难的部分是化学,她记不住方程式。 但最终这些科目都没有经过测试。
“前十年只是在院子里赛马。” 张敏涛将自己的教育比作女儿。 在他看来,最大的意义就是为女儿争取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这一点,余女士很同意他的观点。 她觉得12年的教育体系太长了。 “如果你能在一年内完成两三年的学习,哪怕回到五年级甚至三年级,至少也能腾出几年时间,我想带他去玩。”
张敏涛向于女士支付了学费48000元。 在校生中,走读生的学费一年不到3万元。 由于私立学校的几个孩子已经到了入学年龄,可能上小学,为了保持开支平衡,他只能增加学费。
张敏涛承诺,如果孩子留下来,他会带着孩子,和儿子一起教育。 但于女士拿不定主意,因为“环境实在太差了”。 为了打消于女士的顾虑,他特意让妻子把正在街对面书店读书的孩子们叫回来,现场测试他们的学习成绩。 儿子回来了,女儿伊雯却没有跟他一起回来。 她宁愿待在书店里看书,也不愿在父母面前炫耀。
9月24日,张艺文返校后,因没有手机玩,前往学校图书馆。
“朱利安”的野心和破碎的梦想
“你是医生吗?” 谈话中,于女士随口问道,张敏涛却沉默不语。
学历是他无法解释、无法释怀的痛。 每次提起这件事,他总是避而不谈。 如果实在无法回避,他就干脆保持沉默。 在记者追问下,他承认简历中存在捏造成分,但表示“这些都是媒体采访我朋友时编造的”。 他后来解释说,他简历中编造的部分只是为了生存需要,不得已而为之。 为此。
他还记得,2013年,当他刚开始办培训班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的学历是什么?” 因为如果你的学历不高,你就招不到学生。
那是他办学最狼狈的一次。 没有人每学期花一千块钱来。 他只能不断地给自己的简历加重河南大学自考专业,“父母不认可你的才华,只认可你的学历。”
他将自己的挫败感归因于制度问题和个人冷漠——“如果我不把事情看得轻松,我的生活可能会更顺利。”
他相信自己有真正的才华和知识,并用一种悲剧性的、自我激励的愤怒来描述自己的才华缺乏——“不辜负心中万卷书”,他在博客中写道。
他向记者提到了一件往事:他在北大上课时,选修了一门类似“比较语言学”的课程。 “老师问大家为什么选这门课,有的说是为了陪伴自己的伴侣,有的说学分很容易赚,但反正没有人真正想学这门课。” 这种学习态度让他不满意。 他在朋友圈写道,“免费上课的学生可以开研究所,但认真的北大学生只能去卖猪肉”。
毕竟,研究院还没有开业。 人工智能语言经过多年的研究,并没有获得学术界的认可。 结婚后,他与妻子定居商丘。 女儿出生后,他就再也没提过科研。 “我一生中最具创造性的思维是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
或许正是这段过去,让他多了一份紧迫感。 让他觉得“读完博士30岁就结婚生子了,女孩子一事无成”。
但他也觉得“如果拿不到博士学位,就不算人才”。 他希望女儿能够沿着既定的道路,继续她的科研生活。 于是他给女儿制定了一个计划:三年专科毕业,继续到商丘读书,15岁从本科读研究生。“如果到时候她能拿到全额奖学金,我就不反对她出去读书”,然后一路读到博士。
朋友圈里,他掩饰不住对中国教育的不屑:“通过高考上专科比自学考试更容易,更容易早早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中,然后努力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读研究生或者博士,然后技术移民,然后中国的大学就会像哈巴狗一样叫你回来当专家”。
他将自己比作小说《红与黑》中的朱利安。 “当然,我不认同朱利安的成功方式,我只是和他出身相同而已。” 他强调。 未完成的反击让他产生了强烈的阶级归属感。 他在朋友圈发文:从今以后,我要找的女婿或儿媳,必须是20岁之前获得博士学位、信仰儒家思想的贫困家庭孩子。 。
“我的孩子要在20岁之前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在寻找伴侣方面不可能比我们差。” 他说:“至于一定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我觉得富裕家庭的孩子有一些不好的品质。 问题是他不懂得奋斗,也不节俭。”
儒家思想是他的底线和出发点。 对于儒家价值观的贯彻,他甚至强调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他告诉记者,如果易文在学习期间发现了其他兴趣,“不一定要搞科研,但思想上一定要相信儒家思想”。
“(他)有点像酸书生,不过他女儿挺好的。” 一位家长评论道。
张敏涛将自己比作小说《红与黑》中的朱利安
“容器”里的女儿
一些小冲突开始出现。 这次回到家,张艺文告诉父母,他想要一部手机。
开学之初,同学们除了军训之外,还互相加微信好友,加入社团,互相认识。 张艺文想加入动画社,并不是因为他喜欢动画,而是因为动画社是学校里唯一可以让他学习日语的地方。
“现在俱乐部和辅导员的通知都是在群里发的,没有手机非常不方便。” 张怡文说,她只有儿童手表,只能接电话。
但这一要求却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 他们担心给孩子配手机会影响她的学习。
李寒英拒绝了女儿的要求。 去年,她去了北大,“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听听经济学课”。 回来后,她心里非常担心。 “她周围的学生都在玩手机。”
张敏涛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妥协方案。 他对女儿说:“让老师和同学加我的微信吧。” 这样,老师和同学来找张伊文有什么事,都会先给张敏涛发微信,然后他再给张伊文打电话。 通知她。
在他看来,这是让孩子远离“干扰”的最好方法。 这次回家,他观察女儿,警告她:“你回来就天天盯着QQ、微信,同学群里的事情你不会认真做的,我不能给你手机。”电话。”
他让张以文每天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做了“三闲事”——闲话、想闲事、读闲书。 他把一切事物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有意义的和世俗的。 一切与功课无关的事情都被称为闲散和世俗。
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读一些儒家经典,但张艺文最喜欢的是《哈利波特》和唐家三少爷的小说。 弟弟目前迷恋《查理九世》。
尽管女儿的学校近在咫尺,但他仍然担心。 “为什么要去ktv或者参加无聊的聚会?肯定不行。” 张敏涛说道。 他也不喜欢女儿的同学,甚至是和女儿关系很好的室友。 在他眼里,这些都不是好朋友。
张敏涛的手机好友大多是开办读经班和私立学校的信徒。 在他看来,这些人都是教育界的有识之士。 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参加社交活动。 他每天六点左右起床,打开手机看短信,然后开始一天的教学工作。 下午5点30分放学,李寒英做饭,饭后散步、运动一会儿,就睡觉了。 检查手机,看看是否还有未完成的工作。
“现在有了手机,我就很少看书了。” 他笑道:“我让孩子读书,我用手机工作。” 他提到,他最近读的一本教孩子的书是《论语》。
“什么才算朋友?” 张艺文自己也不太明白到底是好朋友还是坏朋友。 对她来说,这更多的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她认补习班的同学为朋友,但大家却在课堂上议论纷纷。 随着辅导班的学生进入大学,这些交流也逐渐变得不那么频繁了。
她希望自己能够遇到唐家三少爷书中所写的那种朋友:同生共死、默契十足、目标一致,但这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愿望。 。
最终,张艺文没有要手机。 周日回到学校时,她带了四本书:《哈利波特》、《曾国藩书信》、《平凡的世界》和《孙子兵法》。
张敏涛希望女儿能读懂《平凡的世界》。 他觉得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到自己的奋斗和心路历程:“看看爸爸,一个没有文凭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一个生活最底层的人,是如何在这个社会奋斗的。” 李涵英也推荐了这本书,“初中的时候读过,感觉特别感动”。
在父母的叮嘱下,张艺文有气无力地回答:“我不明白。”
(原标题:《10岁大学生和她的“朱利安”父亲|深入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