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查人数为65人,占高中生总数的1/3。 我们来看看参加课外辅导的情况
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只有13%从未参加过课外辅导,绝大多数参加过辅导
初中生暑假补习班数量为32%,开学后逐渐增加。 高考前参加补习班的人数最多。
我们先来看看补课有哪些类型
该数据可见:
学校教师(教研员)比例与教育机构补课数量基本持平
一对多(大类)比一对一稍微多一些
名师一对一辅导的情况比较少见
来看看同学们的感受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课外辅导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但能给学生带来很大帮助的却并不多。
一对一辅导比一对多辅导更有帮助
学校老师辅导比教育机构辅导更有效
然后我让学生把学校里的老师和校外的老师进行比较。
大多数学生还是认可校内的老师,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校外的老师更好,所以我调查并了解了他们的意见。
学生认为课外辅导有几个优点:更有针对性,因材施教,有很多一对一交流的机会,比较细致,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扩展的内容,还有一些名师拥有较丰富的教学资源。
针对课外辅导调查的这些数据,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在应试机制和教育分配不平衡的背景下,学校大班教学普遍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饱”的局面。 学生和家长选择课外辅导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家庭条件能够承受即可。 导师对学生拓展视野和检查差距有帮助和有益。
不过,学生和家长也不宜过度依赖课外辅导。 校园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是校外无法比拟的。 有学生非常迷信课外机构,在高考前两个月没有来学校,全部参加机构一对一的课程。 但结果是,考试不但没有达到理想的成绩,还花了好几万的学费,令人遗憾。 课上学习就像吃主食,课外复习就像吃零食。 用零食完全代替主食,对健康不利。
网上常说老师“上课不讲课,后面讲课”。 这样的说法,刺痛了每一位老师的心。 高中的教学内容是初中的几倍。 每一位老师都在与时间赛跑,迫不及待地倾吐出所有的知识。 但由于时间有限,老师不得不对知识点进行优先排序和分解。 高一会教高一的难度,高三会教高三的难度。 有些学生从高三学到了一些问题,认为老师不对,不合理。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精通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克服教育不平衡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由于之前发布的教学日志1涉及一些机密数据高中数学补习,不方便公开,这里我只公开我对学生数学科目进行调查后的一些思考。
根据本次调查中暴露出的问题,我认为新一轮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联系
一方面,通过网络视频,让学生在暑假期间自学民办中学的初高中衔接教材,解决学生基础代数计算能力和中高中脱节的问题。学校知识; 另一方面,学年伊始,穿插基础代数运算的练习和考核,特别是因式分解、含有字母的公式等问题。 力争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高中计算机专业学习要求。
2、把握高一、高二年级教学难点
结合民立学生的基础设计教学(调查卷平均分62分),学期初节奏稍稍放慢,难度有所降低,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 选题要恰当,不要搞奇奇怪怪的问题,注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它没有超出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待学生适应后,逐步稳步增加难度和进度。
3.合理利用现行教材
该班学生将执行最新的课程标准,但配套的上海教材尚未发布。 因此,上海所有的新高中生都面临着“新课标、旧教材”的局面。 庆幸的是,新课标前半部分与现行教材前半部分的内容基本一致,所以现行教材仍然可以使用高中数学补习,但在教学中一定要合理运用,结合新课标课程标准,并参考其他省市教材的优点,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纠正学生思维缺陷
高一学生正处于思维水平发展的“过渡期”,因此常常会暴露出一些由于思维缺陷而导致的问题,就像本次调查反映的问题一样。 对于这些思维缺陷,黄根初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用“运动变化”的视角来纠正思维的简单化; 用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流畅性来纠正思维的紊乱; 用“过程”和“结论”来纠正思维的简单化。 “整合纠正了思维的肤浅性。
例如,在调查中的问题6和问题7中,学生无法运用动态思维来想象取不同值时解集的变化。 在第11、14题中,有的学生推理不严谨、流利。 第1、2、5、8题得到正确答案的同学可能并没有使用最合理的方法,他们的想法停留在表面。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经常使用几何画板等绘图软件来展示动态思维过程; 在推理、论证命题时,要更加规范、严谨、流畅,严格要求学生的写作规范和严密的逻辑; 在日常练习中,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或草稿,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而不是静态评价,只看答案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