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献身科学到实业救国
中山石,是虎坐龙盘之地,自古蕴藏着杰出人物。 1910年1月28日,李国定出生于南京汉西门的一个富裕家庭。 长兄李孝元是我国现代图书馆学的奠基人。 当时,多灾多难的祖国饱受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和许多仁人志士一样,年轻的李国鼎立志“科学救国”、“师夷长技制夷”。 1926年考入东南大学数学系,不久转入物理系。 1934年9月,李国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中英耿氏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 他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师从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卢瑟福教授。 放射性物质粒子的研究。 卢瑟福教授“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学术方法对李国定影响很大。 两年后,李国鼎转入英国皇家学会蒙特实验室,在科克罗夫特博士的指导下,从事液氦中极低温下真空中锡薄膜超导现象的研究。 他的研究报告发表在《皇家学会杂志》上级。 剑桥汇聚了众多世界一流的名人。 李国定得以开阔眼界,博采众长。 他在学术领域和科学思维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这将使他受益终生。 晚年,他回忆说,在剑桥学习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学会讨论、辩论和处理问题。 首先要了解整体,抓住本质,循序渐进。
当李国定在剑桥苦读时,“七七事变”的消息传到了不列颠群岛,日军南侵。 民族命运,匹夫有责。 李国定放弃了成为一名伟大物理学家的理想,前往奥地利和德国参观武器工厂。 经过长途跋涉,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南京。 武汉大学的高薪并没有让他动摇。 1938年初,他请求会见南京防空学校校长黄振秋将军,坚持参加抗日工作。 黄将军任命他为航校照明检测总队修理站站长,负责各大城市探照灯和声音探测器设备的装修工作。 在抗日前线,面对日寇的狂轰滥炸,他深感只有建设强大的工业才能打败日寇,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强烈愿望。
1941年底,中央大学校长顾孟宇邀请李国定担任物理系主任。 但他一心投身“工业强国”,受资源委邀请,担任子玉炼钢厂工作组组长。 李国鼎虽然对炼钢业务不熟悉,但他不怕困难,也不羞于向下属提出问题。 他通过实践学习,熟能生巧,很快就胜任了工作。 为了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资源委员会于1945年4月成立了钢铁委员会,由李国鼎负责,负责与下属钢铁公司的联络工作。 闲暇之余,他开始收集日据时期东北钢铁工业的资料,编写了《东北钢铁工业概况》一书,为中国接纳东北工矿企业做了必要的准备。地区。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国鼎前往上海协助好友周茂白打捞长江沉船,准备建造中央造船厂。 不久,周茂白移居台湾,担任台湾造船公司总经理。 在周茂白的再三邀请下,李国鼎于1948年7月到基隆造船厂工作,1951年升任台湾造船公司总经理。他们精通业务,齐心协力,招揽了一批专家技术人员。 台湾造船公司在修船和造船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为了壮大企业,李国定不断改善台湾船务公司的生产条件,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先后完成了“定兴船”、“屏东船”等大型船舶的修理工作。引起国际关注的“海飞舰”。 受到造船界的广泛关注。
创建出口加工区
周茂白非常欣赏李国鼎的才华,经常在“台湾地区生产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尹仲荣面前夸奖他,引起了尹仲荣的注意。 1953年,应尹仲荣邀请,李国定担任“经济稳定委员会”委员。 在协助尹忠荣工作的过程中,李国鼎认为,台湾“未来的产业发展无疑要依靠出口销售”工厂物理学家,“出口是第一位的”。 鉴于纺织工业发展既能满足民生需要工厂物理学家,又能赚取外汇,他提出了促进纺织品出口的法案,并建议在纺织品出口时退还棉花进口关税,以鼓励纺织品出口。纺织品出口,促进了台湾纺织业的发展。 他预感到“美国的援助”迟早会暂停,而资金来源对于台湾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他密切关注国际上吸引外资的方式,重点吸引海外华人和外国人。资本投资台湾取代“美国援助”。 我们还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高公有企业经济效益,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随着台湾“进口替代”政策取得成效,世界经济正面临深远转型。 美国、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将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 为了吸引外资,李国定等人于1959年制定了《金融经济改善十九条措施》,简化出口结算手续、加强与海外企业的联系等,努力发展出口。 他们还建议利用税收制度“鼓励储蓄、节约消费”并协助资本。 台湾经济发展战略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
经过研究,李国定等人起草了《鼓励投资条例》,于1960年9月公布,旨在简化入境和办厂申请程序,减免税费,提供工业用地,增加储蓄,吸引投资,鼓励出口。 条例颁布实施后,国内外投资迅速涌入,促进了台湾经济发展。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台湾的主要出口产品是大米和糖。 随着台湾外向型经济的增长,1970年台湾出口总额达到近11亿美元,主要出口棉布、水泥、金属制品等。
1965年,李国鼎被任命为台湾当局“经济部”部长。 鉴于外国投资者来台投资手续繁琐,李国定学习香港经济发展经验,决定在台湾设立加工出口区,方便投资者进出、进出口贸易。物资出口、资金进出。 经过反复论证,起草了《加工出口区设立管理规定》。 区内产业享受进口自用机器设备免税等优惠条件; 原材料和半成品进口免税; 免征区内工业用品的货物税; 简化货物进出口和人员出境。 入境、外汇汇款手续等。1966年,高雄出口加工区正式启用。 李国鼎还在南子和台中建立了两个加工出口区。 这三个加工出口加工区占地面积不到200公顷。 到1988年,它们已出口278亿美元,直接创造了近9万个就业岗位,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它们都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大大改善了台湾整体产业结构。
台湾从落后的发展地区成长为经济发达地区,与尹仲荣、严家淦等一批金融官僚及时、恰当地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而李国鼎的贡献尤为突出。
追求财富和平庸
李国定在长期的经济实践中,从来不盲从西方经济理论。 相反,他根据台湾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独特的做法。 他认为自由经济具有三个特点:私有财产、企业自由、维持市场价格功能,而计划经济则与自由经济恰恰相反,即废除私有财产、放弃企业自由、市场价格功能。功能。 至于自由经济相对于计划经济的优势,原因是:第一,废除私有制后,利润动机消失,因而缺乏推动生产的动力。 第二,没有企业自由,就没有自由竞争。 如果工厂、商店、农场都由政府官员经营管理,就会形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市场价格功能,无法进行经济计算。 了解每种产品的真实成本并不容易,因此无法区分效率水平。
李国鼎绝不会盲目追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最大的优点就是在私有制下,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已经拥有的财富。 他们在追求利润的刺激和鼓舞下,铤而走险、制造麻烦,动用一切资源。 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然而,资本主义允许少数有能力的人通过各种方式将生产工具集中到自己手中,并进一步利用财富来操纵一个国家的经济,从而造成财富分配的后果。 无理混乱。”他主张“有计划的自由经济”。经济增长、稳定、正义、自由就像四只兔子。如果一只狗想同时追四只兔子,追这一只、追那一只,可能就不行了。能抓到一只兔子。李国鼎认为,在求富与求平之间,首先要求富。台湾当时是一个发展中地区,最紧迫的问题是致富。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不平等应该防止,但防止不平等的措施不应该过于激烈,以免降低人们追求财富的意愿。
1969年,蒋经国出任台湾“行政院”副院长,负责财政决策,为继任做准备。 蒋经国在行政干部提拔等问题上与“副总统兼行政总统”陈诚关系疏远已久。 1964年陈诚去世。由于李国定是陈诚提拔的,蒋经国并不认同李国定的“计划自由经济”模式。 蒋经国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惨痛经历感到恐惧。 他坚持物价稳定第一,但不相信市场价格。 他主张重投资、支持民生,反对“增加税目、调整税率”。 他任命李国定为“财政部长”,打破了李国定长期在经济界的人脉和影响力。 李国定虽然不擅长金融工作,但他刻苦学习,主张“增长与稳定均衡发展,正义与自由均衡发展”。 他深知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缺一不可。 因此,在金融方面,他主张继续减税以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尽可能稳定物价,保持经济稳定。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台湾经济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也暴露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电力匮乏、工业原材料不足等诸多问题。 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2美元大幅上涨至10美元。 生产成本大幅上升,通货膨胀严重,我们面临严峻挑战。 1973年10月,蒋经国公布“十大建设计划”,决定在台湾兴建公路、港口、机场、铁路电气化等。 他计划五年内投资5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每年需要10亿美元。 ,相当于台湾当时外汇储备的40%和流通货币的60%。 这远远超出了台湾财政的承受能力。
李国定对这个过于雄心勃勃、缺乏科学论证的建设计划感到困扰,他想方设法筹集资金。 沙特因油价上涨获得了巨额利润,但尚未决定如何使用这笔巨款。 当时沙特财政部长与李国定关系非常密切。 为了渡过难关,李国定前往沙特会见沙特国王,并提出贷款。 在具体措施确定之前,沙特国王向台湾拨款2000万美元长期贷款。 这是台湾“十大建设工程”借入的第一笔贷款。 剩余的外汇由外国进出口银行或承包商提供。 修建高速公路时,由于通行费可以在通车后几年内收取和偿还,李国定专门编制了预算,用专项公债支付,通过以后的通行费来偿还。
蒋经国还提出了“十二点建设”。 其中大部分只是没有具体证明和期限的项目,因此融资压力并不紧迫。 李国定认为,各项建设项目应按照其重要性和效益优先排序,然后根据台湾总资源的供需状况来确定建设的可行性。 我们不能高估台湾的财力,破坏国际收支平衡,造成恶性通货膨胀。 对于一些部门为了创造新闻价值而喜欢大规模建设、以亿、10亿为单位制定规划,甚至可以在5到10年内积累投资达到10亿、100亿的做法,李国鼎深表不以为然。 。
李国鼎尝试引进外资,从海外借钱,发行各种公债。 他忍痛帮助台湾经济渡过世界经济危机的惊涛骇浪,继续发展壮大。 但1975年12月,他因心脏病发作,因工作繁重而被迫辞职。 财务行政工作。 后被任命为“政务委员”、“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小组”召集人。
发展信息产业
到2002年,台湾信息产业年产值已超过500亿美元,成为台湾第一支柱产业,也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信息产品生产和出口地区。 这与李国鼎的努力密不可分。
1977年,李国鼎应邀赴美国讲学,并前往硅谷实地考察。 他参观了斯坦福大学和工业区的高科技工厂,学习硅谷战后形成和成功经验。 他预测,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三大要素。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产业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台湾应该及早做好准备,以应对信息社会的到来。 鉴于台湾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升,必须转型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决定在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附近建立类似硅谷的工业区,以及“工业技术研究院”。
1979年,李国鼎倡议成立“信息产业促进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他推动信息产业人才提升教育五年计划,大力倡导发展电子产业,提出普及台湾信息应用理念和知识,扩大计算机的使用范围。 要有效应用、发展岛内信息应用市场、扶持台湾信息产业,必须重点在计算机软硬件、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三个方面进行投资。 协助“国科委”完成《新竹工业园区设立条例》。 除了一般的优惠待遇外,入驻园区的企业还有其他额外福利,如能够保留一定的盈余、免税等。 ; 为重点行业提供低息贷款; 截至1992年底,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设立企业141家,营业额由1983年的新台币30亿元增至872亿元。
为了引进新技术,推动台湾产业转型升级,李国鼎每次去美国都会拜访张忠谋。 张忠谋祖籍浙江宁波,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1958年加入德州仪器公司,1967年升任公司副总裁。1968年,张忠谋访问台湾,受到李国定的热情接待。 他在台湾设立了半导体制造工厂,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晶圆元件封装技术。
半导体(台湾称晶圆)制造业是技术高度密集、资本密集的行业,风险高、回报高,普通民间资本难以涉足。 张忠谋受邀回台后,李国定多方运作,怂恿“行政院发展基金会”投资1亿美元成立“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还约好了台湾飞利浦公司。荷兰等私人投资者以入股形式投资1亿美元。 持股比例为27.5%和24.2%,政府持股比例为48.3%,参与投资。 台湾半导体公司(简称“台积电”)成立于1986年,是一家拥有世界最新技术的工厂。 与当时海外学者在新竹科学园区投资的小规模集成电路3英寸至4英寸晶圆技术无法比拟。 同时,也为台湾半导体产业创造了新的机遇。 台积电成立时,第一年亏损1.2亿新台币,每天都在烧钱。 面对各方批评和退出压力,李国定不为所动,坚信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判断,进行大规模的逆周期投资。 ,放手支持张忠谋的工作,大胆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到1992年,营业额已达新台币65亿元,利润达新台币12亿元,使台湾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到世界先进水平。 台积电现已成为国际知名信息产业厂商,支撑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半壁江山”,防止台湾产业空心化。
回到家乡
李国定国学功底深厚,曾留学英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他博学中西,勤于思考,坚守“空罐子”精神。 然而,他绝不局限于书籍。 他更注重对实际情况的研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经济是一个动态的实体,相关制度和理念必须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新的理念必须大力传播和传播。 针对“经济进步而道德落后”的现象,他提出除中国传统的“五德”外,还应在群体间树立“六德”,培养公共道德。
虽然移居台湾,身居高位,但李国定非常想念家乡南京。 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的思维应该局限于一乡、一镇、一县吗?还是应该回到五千年前?在空间上,你应该看看中华民族足迹的地方吗?”走了吗??” 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人们去大陆探亲后,李国鼎试图与家乡的亲人取得联系,但作为国民党常委,他不得不压抑对安葬亲人的思念。在他的胸口。
1993年6月,应世界银行、国家体改委、财政部的邀请,82岁的李国定终于回到大陆,参加“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谈台湾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 他前往南京,重访母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与亲友团聚,祭奠先祖坟墓,聆听和见证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将毕生著作慷慨捐献给东南大学。大学期间,竭尽全力为母校的经济学研究做出贡献。 东南大学据此编辑出版了《国定丛书》,共14册。
2001年5月20日,已经90岁高龄的李国定突发大面积脑溢血。 虽抢救无效,但于5月31日去世。海峡两岸均表示哀悼,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王道涵先生发来唁电:“李国定先生为台湾经济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关心国家统一,致力于两岸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按照李国定先生的指示,亲友于2001年10月28日将他的骨灰带回家乡南京,安葬在他父母的坟前。 天真烂漫的金陵之子浪迹天涯,终于落叶归根。
为了祖国强大,李国定立志“科学救国”,投身“工业强国”。 他推动台湾工业化,成功实现台湾产业升级转型。 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台湾经济能够保持正增长,台湾人民应该感谢李国鼎的杰出贡献。 如果没有台积电这样一批极具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台湾很难取得今天这样的信息产业地位。 (作者褚惊涛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