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记住这个名字,他可能就是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看到网上的这些评论,我感到非常难过。 大多数读者都没有上过小学吗? 我什至怀疑自己已经进入幼儿园了。
这就提出了我今天要指出的一个问题:读了十多年的书,获得了一生的知识,这些知识到哪里去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看似无知的人。 人们常说:
“我本来应该学过这个的,但我忘了。”
“报纸和电视上都提到过,不是吗?”
“那个叫诺贝尔兄弟的人在报纸和电视台有他的观点。他会错吗?”
“工作场所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情况一定是这样的。”
“专家就是专家,我不再相信真正的专家了,专家就在民间,用民间偏方来治疗大病!”
有人说,政府不说,谁知道对不对? 还有人的说法恰恰相反:既然政府这么说,那么事实一定是相反的。
上述情况在中国很常见。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过去都说祖宗有智慧,“姜意味着老了就辣”。 今天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年纪越大越容易出轨。 现在老年人经常被骗。
还有“谣言传播速度超过光速”,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媒体界的朋友都非常理解。
怎么变成这样了? 中国社会出了什么问题?
我想这和我们的科学教育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话,他们就会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 离开学校后,他们的知识只会越来越少,或者不知道该学什么。 你离开学校的时间越长,你知道的就越少。
以我自己为例。 1979年,我考入清华大学。 五年后,我到中国科学院攻读研究生。 1986年,我去英国留学。 这样的教育经历应该是非常好的教育。
但到了英国,我立刻发现一个问题:当我和同事、朋友讨论问题时,他们总是问,你说的这件事背后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我不知道他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我在中国接受教育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科学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里没有这样的事情。 中国教育教授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学。 没有人教过科学是什么,所以科学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
简单地说,科学就是探究事物的本质。 我发表了一篇介绍科学三要素的短文:《科学的目的、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是什么?》 》
·科学的目的是发现各种规律,不仅仅是自然规律、宇宙规律、人类规律,它们都是科学。
现实是,许多人相信科学的目的是造福人类。 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正确,或者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科学确实可以造福人类。 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已经被用来造福人类。 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因科学成果的应用而迅速提高。 当今许多科研项目的直接目的是造福人类。
然而,科学本身的目的并不是造福人类。 正是人类在很多情况下将科学成果产生的技术用于各种目的,造福于人类。 科学成果也可以用来生产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技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科学的目的是深入探究,即发现各种规律。 例如,通过天文学研究发现的自然规律,为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这两个基础物理学科奠定了基础。 然而,如何应用这些规律并不是科学本身的目的。
因此,科学家研究科学时,只关心规律本身,而不需要关心它是有用还是危险。 当然,这并不排除科学家选择进行他们认为有用或危险的科学研究。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科学研究所发现的规律不仅限于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然规律讽刺物理学家,还包括其他各种规律,例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的各种规律。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发现的规律当然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为了揭示“规律”,也与科学的另外两个要素是一致的。 然而,并非所有揭示模式的学术研究都是科学研究,因为许多学术研究并不完全符合科学的其他两个要素。
但我们用科学来做的是技术问题。 这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有趣的事情。 我们发明了一个术语,叫做技术。
“科学技术”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的。 我们不区分科学和技术,统称为科学技术。 事实上,我们可以利用科学产生技术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所以科学是规律的发现,技术是应用。
·科学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六个字:质疑、独立、独特。
科学的精神不是怀疑一切,也不是相信一切。 怀疑不是怀疑。
我见过很多民间科学的朋友,他们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 我说你可以提问。 质疑意味着找出现有规则不适用甚至失效的地方。 这是质疑,这是好的。 但如果你怀疑并想推翻它,这完全是怀疑,并不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独立”有两个含义。 一方面,它意味着科学研究所发现的规律是“独立于”研究者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 另一方面,意味着科研人员必须有独立的思想和科研工作。 它也是独立进行的。 只有自主产生的科研成果才具有科学价值。 当然,这并不排除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因为交流与合作往往是激发研究者个人创造力的有力途径。 创造力是产生高度原创性的独立研究成果的根本原因。
“唯一”是指科学规律的唯一性。 不要使用太多解释。 这里我只是引用彭焕武先生在2005年世界物理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物质世界虽然千变万化,但却非常真诚,“同样的条件下必然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既然科学的目的是揭示科学规律,没有“唯一”的科学精神,就没有必要“追根究底”,科学的目的也不复存在。 当然不能进行科学研究,因为科学研究方法基本上是通过天文学的研究,围绕科学规律的独特性而发展起来的。
·科学方法的简单总结:逻辑方法、定量方法和经验方法。 要有逻辑性,我们可以进行推演和计算,科学规律必须通过经验证据来发现。 这些都非常重要。
如果我们接受了正确的科学教育,懂得了科学方法,我们就有了辨别逻辑思维的能力。
如果中国的普通民众有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就不会相信、不会传播谣言,也能识别伪科学。
这些能力应该在中学和小学就开始学习。 当我们失去这样的机会时该怎么办?
我目前正在做一些补救措施,目前在大学开设一门特色课程——《科学方法与美学》。 通过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起源、目的、精神和方法,从而了解什么是科学原理。
科学传入中国是现代的事情,因为科学不是起源于中国,而是我们从外面引进的。 中国近代史上有过三次进口,大规模的进口,我称之为三次科学启蒙。
第一次是五四运动期间,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德先生、赛先生当时想引进它们却失败了,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是民族的生存。
第二次科学启蒙是在1956年,政府发起了“向科学进军”。 事实上,现在看来它正在向科技迈进。 我们在科学方面也没有取得特别大的进步。
第三次科学启蒙是在1978年,文革后,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由国家领导人提出,从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 但今天回想起来,这种启蒙实际上带来了科学“知识”的春天。
这是我们对科学认识和不断进步的体现。 这三大科学启蒙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科学尚未在中国扎根。
因此,今天的科学教育不能只传授科学知识。 科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是天文学和物理教育,因为科学起源于天文学和物理学。 要谈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必须从天文学史、物理学史说起。
今天的中国需要第四次科学启蒙。 我们需要正确的科学教育。 我们不仅要传授科学知识讽刺物理学家,还要传授科学历史、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让我们的下一代人才具备辨别逻辑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 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建设创新型中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