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中国科学家跻身世界科学家之列实属不易。 因为从世界科学史来看物理学家西方,中国杰出的科学家确实不多。 而杨振宁就是少数之一。 但杨振宁在苏联科学家中却排在第100名之外。 这合理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纳兰朵的排名规则。 兰道排名按照资历对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进行排名。 排名从0到5分为等级。0级对应物理学教父牛顿; 0.5级是超一流物理学家,这里排的就是爱因斯坦; 1级对应一流的物理学家,包括玻尔、海森堡、狄拉克、薛定谔、玻色、维格纳等。 朗道给自己的评分是2.5级,但后来他提出二次相变理论后,又把自己的评分调到了2级。 3到5级的人比较多,几乎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排在第五级。
牛顿、爱因斯坦、薛定谔、玻色、海森堡、玻尔、狄拉克、维格纳这些人在杨振宁面前无话可说,因为他们确实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这个高度。 杨振宁实在做不到。 那么杨振宁应该排在什么位置呢? 其实杨振宁对科学的贡献有点像特斯拉。 他在前人的成就的基础上,推出了最终的成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朗道在排这个排名的时候,杨宁和振宁的成绩并没有那么大,所以相比当时来说,还是在情理之中的。 杨振宁目前的排名应该是一级,在科学家综合排名中属于前三十名。 毕竟西方很多科学家还是很厉害的。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最后我们分别谈谈朗道和杨振宁的科学成就。
物理天才 - 兰道
朗道是前苏联杰出的物理学家。 他在物理这个领域特别有天赋,从小就展现出了他的天才。 他四岁就能读书物理学家西方,十三岁高中毕业,十四岁进入大学。 大学期间,他完成了海森堡、薛定谔、索末菲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计算。
朗道一生致力于苏联物理学的发展。 在他50岁生日那天,他收到了苏联原子能研究所为他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块刻有他十大重要科学成就的大理石板。 这就是物理学界著名的“朗道十诫”。
十诫具体指的是:
量子力学中的密度矩阵和统计物理;
自由电子抗磁性理论;
二次相变研究;
铁磁性的磁畴理论和反铁磁性的理论解释;
超导体混合态理论;
原子核概率论;
氦II超流性的量子理论;
基本粒子的电荷约束理论;
费米液体的量子理论;
弱相互作用的 CP 不变性。
杨振宁的成就
1)相变理论
统计力学是杨振宁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他在统计力学方面的专长是对植根于物理现实的通用模型进行严格的解决和分析,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本质。 1952年,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发表了三篇关于相变的重要论文。 这些论文的高潮是第二篇论文中的单位圆定理,该定理指出吸引力相互作用晶格气体模型的巨配分函数的零点位于某个复平面上的单位圆上。
2)玻色子多体问题
出于对液氦超流性的兴趣,杨振宁和他的合作者在1957年左右发表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稀薄玻色子多体系统的论文。
首先,他与黄克孙、黄克孙共同发表了两篇论文,将赝势方法应用于该领域。 在写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否守恒的论文后等待实验结果时,杨振宁和李正道首先利用双碰撞法得到了正确的基态能量修正,然后与黄克孙和李正道一起使用赝势。 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他们获得的能量修正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著名的平方根修正项,但当时无法通过实验验证。 然而,随着冷原子物理学的发展,这个修正项得到了实验的证实。
3) 玻色子在有限温度下一维δ函数排斥势的严格解
1969年,杨振宁和杨振平将一维δ函数斥力势的玻色子问题推进到有限温度。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有限温度(T>0)下相互作用的量子统计模型的严格解。 这个模型和结果后来在冷原子系统中得到了实验实现和验证。
4)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1961年,通过与实验组的密切交流,杨振宁和拜尔斯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验组发现的超导磁通的量子化,证明电子配对可以导致观察到的现象,并澄清不需要引入新的磁通量子化现象。有关电磁场的信息。 基本原理并纠正推理中的错误。 在这项工作中,杨振宁和拜尔斯将规范变换技术应用于凝聚态物质系统。 相关物理和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超导、超流、量子霍尔效应等问题的研究。
5)非对角长程序
1962年,杨振宁提出“超长程序”的概念,统一了超流性和超导性的性质,也深入探讨了磁通量子化的起源。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 1989年至1990年,杨振宁在与高温超导密切相关的模型中发现了非对角线长度程序的本征态,并与张首晟发现了其SO(4)对称性。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成功,女儿成功。 文章最后我会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