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1
1 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理解实验中的设计思想,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并与高中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探索学生分组探索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技能。
③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讨论的能力。
2、实验设备
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若干根电线。
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网格的塑料盆、痱子粉。
3 实验原理
(一)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电流法
按图1所示连接电路,改变电阻盒R的阻值,测量不同阻值下对应的电流表指示,记录数据。 假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和r,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不计,则由闭路欧姆定律可得:E=I(R +r).处理数据有两种方法:①计算方法
实验过程中,测量了一组电流值Ii和所连接电阻盒的电阻值Ri。 设这两个组分别为R1,I1和R2,I2。 根据闭路欧姆定律:
E=I1(R1+r)(1) E=I2(R2+r)(2) 将(1)和(2)结合起来得到EI1I2(R1R2)。 成对比较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取平均值。 价值。
由闭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换算成1REr(3)I1。 根据实验数据,做出R曲线,如图2所示,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电源电动势E、I,纵轴截距对应的绝对值就是电源的内阻r供应。
2、电阻法
按图3所示连接电路,改变电阻盒R的阻值,测量不同阻值下对应的电压表指示,记录实验数据。 假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和r,电压表U
内阻RV可以忽略不计,则由闭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 处理数据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测量一组电压值Ui和所连接的电阻实验过程中盒子的电阻Ri。 设这两个组分别为R1、U1和R2、U2。 根据闭路欧姆定律:3
(2)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对于材料分子尺寸的测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等现代技术已经可以观察材料表面的分子。 不过,这毕竟距离中学物理太遥远了。 利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的学生实验,不仅让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微观材料模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一种方法,那就是用宏观的方法。 研究微观问题,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是非常有意义的。
油酸的分子式是。 它是一种结构比较复杂的聚合物。 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疏水性的不饱和烃。 另一部分是COOH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 当用酒精稀释的油酸滴在水面上时,油酸溶液会迅速铺展在水面上。 酒精首先溶解在水中并迅速蒸发,最后在水面形成一层纯油酸膜。
开展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 粉末厚度
在粉厚实验中,痱子粉的作用是界定油膜尺寸的边界。 如果痱子粉太厚,油膜不易扩散,导致痱子粉在水面上开裂。 如果痱子粉太少,油膜边界不清晰。 因此,如何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是关键。 实验时,轻拍装有痱子粉的塑料瓶,并在水盆中撒上一层均匀薄薄的痱子粉。 你应该撒多薄? 痱子粉的成功需要反复试验。
2. 点放法
实验时,取配制浓度的油酸溶液,用注射器抽取一定体积,然后一滴一滴滴回瓶中,练习滴注准确、均匀,并记录这部分油酸的滴数。油酸溶液。 接下来,在撒有痱子粉的水面中央滴一滴油酸溶液。 由于张力的作用,油酸立即向各个方向扩散,在水中形成近似圆形的薄油膜,边缘与痱子粉形成分界线。 首先,滴水过程中手的力度应与之前数滴时的力度相同。 另外,油滴的落点不宜距液面太近或太远。 滴点距离水面约2至3厘米。
4. 实验过程
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用电阻盒和电流表按照电阻法原理图连接电路。 选择电流表的量程为0.6A。 合上开关,改变电阻盒的阻值,记录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流表示值I。
2、用电阻箱和电压表按照伏阻法原理图连接电路。 选择3V作为电压表的量程。 合上开关,改变电阻盒的阻值,记录不同阻值R对应的电压表示值U。
3、按照伏安法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连接电路,分别采用内接法和外接法。 选择电流表量程为0.6A高一物理实验简单,电压表量程为3V。 闭合开关,滑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阻的阻值,记录不同阻值对应的电压表指示U和电流表指示I。
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1、用注射器吸取0.5ml 1:1000油酸酒精溶液,然后一滴一滴滴回瓶中。 数一下 0.5ml 中大约有 108 滴。 每滴所含油酸体积V为0.5ml/108×1/1000≈4.63×10-6ml
2、在塑料盆中倒入适量的水,大约是容器的1/3。 待水面完全稳定后,均匀撒上痱子粉。
3、待粉末完全静止后开始滴加油酸溶液。 滴点距水面约2~3cm。 几分钟后,油酸膜的形状变得稳定。
4. 用玻璃板盖住塑料盆。 用彩色笔在玻璃板上勾勒出油酸膜的形状。
5、通过计数超过半格的格子,丢弃不超过半格的格子,统计油酸膜占据的格子数量。 根据每个格子的面积为1cm2,计算出油酸膜的面积S。
6、根据每滴油酸的体积V和膜的面积S,可以计算出油酸膜的厚度d=V/S,即油酸分子的直径。
5.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测量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数据记录:①抗阻法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2
一、教学设计的思考
升华和升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质状态的变化第四节的内容。 这是物质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做准备。 本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的延续,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升华和升华虽然并不罕见,但不容易被学生注意到,而且气体很难看到,也很难直接观察到。 因此,设计了碘的升华和冷凝实验供学生探索,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升华的概念,并得出升华吸热、冷凝放热的结论。 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列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升华现象,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每种现象是什么。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它是在学生积极思考时引入的。 干冰的作用启发学生在舞台上探索烟雾的奥秘。 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更多升华和吸热在生活中的应用,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做出科学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进行学习。 学生应该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认识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通过实验探索和对熟悉现象的探索来掌握一节课的内容,然后用水的三态变化串起全章的知识,让学生对本节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章节。 ,以避免概念混乱。
教学设计各方面安排得当,知识衔接良好。 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并利用本节的知识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不过,如果在设计中加入人造“雪”,实验,为了加深对升华和凝结的理解,进行了两项更有趣的活动:一是观看《两件衣服的对话》动画(冬天) ,两件冷冻的衣服分别在阳光下和阴凉处),再次明确升华是从固态到气态的直接变化,而不需要经过液态; 其次,有比赛谈论升华和凝结的现象。 谁是对的,就会在课件上展示出来,并且会有鼓励性的评论。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更好地理解。
2.教学过程的反思
从课的介绍到新课的教学再到整节课的结束,过渡的还是很顺利的。 但实验过程中实验要求不到位,导致一批学生实验仪器爆炸,引起学生骚动。 处理事故浪费了一些时间,导致实验时间过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避免这种情况。 关于舞台烟雾之谜的讨论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非常紧张,思考题也没有完成,使得教学过程不完整。 如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得太多,就应该把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多讲,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 上述存在的问题应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
3.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
升华升华方面的知识不多,教学大纲要求也不高。 应从观察实验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然现象,丰富学生的知识,了解物理状态变化的特点。 本课通过碘的升华和缩合实验,成功地让学生理解了升华和升华的概念。 虽然日常生活中升华、升华的现象很常见,但学生们却不是很熟悉。 让我们在生活中举更多例子。 举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探究活动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对熟悉的现象有科学的解释。 它还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习题的安排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处理习题课上的疑难问题做好了准备。
4. 重新设计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段表现雨、雾、露、霜、雪等自然界现象的短视频来介绍新课,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好。 实验中还可以包括“雪”形成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霜和雾凇的形成过程。
整堂课结束后,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还应注意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帮助学生自觉构建相关知识体系,理解科学发展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方法将科学研究渗透到教学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步骤、有层次地呈现给学生,让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
物理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的一门新课程。 他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如何学好这门课、如何学好却显得无所适从。
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特别是通过对第一章第一、二节练习试卷的分析,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们不仅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和结论,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生的全面成长。 新课程标准渗透STS(科学、技术、社会),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教学中,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这两项要求认识不够,削弱了学生关注生活、用物理走向社会的能力。
2、有时讲课过多,学生练习太少,未能把握批改时机,基础知识巩固不牢。
3.对学生认知过程了解不够。 在教授一些知识的时候,我总觉得很容易。 我认为我的解释很清楚、很到位。 我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只是不予理睬。 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立即被接受。 对于一些重点、特别难的知识点,不仅要讲得透彻,而且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和应用。 未能随时获取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达成共识。
今后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端。 继续做好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
2、基础知识讲解透彻,分析仔细; 准确把握重点难点,避免课堂教学中不突出重点知识、误“难点”为“重点”的现象高一物理实验简单,避免重点难点错位、不平衡导致教学效率下降。 以及学生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
3、努力打造扎实有效的课堂。 力求多种教学模式并举,形式多样,适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4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科学。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入门和启蒙。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了解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它有很大的作用。
就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而言,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学、好问,对各种新鲜事物抱有幻想。 同时,他们积极、有竞争力、有趣。 然而,学习动机却与短期的“直接兴趣”挂钩。 当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很快就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终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 因此,教学必须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好奇心是中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征。 培养好奇心可以使人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应有意识地引发和激励,如精心设计相关场景,充分利用相应的实验。 和短篇小说。 好奇心是中学生心理的另一个特点。 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 这种知识和生活经验具有过渡性特征。 他们的理解从基于经验发展到基于思考。 应及时鼓励和尊重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要善于提问,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 积极主动是中学生思维缜密的体现。 精心准备探索性实验设备、精心设计探索性实验流程,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心理,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素养。 竞争是中学生极其宝贵的心理特征,有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 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辩论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在辩论中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贪玩是中学生的天性。 我们要启发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在玩中成功。 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游戏天性,合理安排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做课外小实验,寓教于乐。 ,边玩边学。 容易受挫是中学生的心理弱点。 在学习困难的知识时,学生很容易受挫,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要鼓励学生培养和锻炼意志品质,多赞扬学生的闪光点,多发掘学生的长处,鼓励学生信心,多与学生交流。 犯错误的学生不能被一棒子打死,但他们必须明白自己犯了错误。 的原因。 给他们讲科学家、伟人的故事,向他们学习历经艰难、历经磨难、最终战胜困难的精神。 鼓励学生设定短期学习目标并为目标不懈努力。
总之,二年级物理课堂教学应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培养有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