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知识和观点。 我想就考研的选择和准备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可以作为参考,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
文本:
选择事物总是让人感到纠结。 大三下学期,是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了。 我觉得理科学位越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决定去读研究生。 (建议你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读研,找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比如班里的一个同学就和恒大签约了。)当时我也经历过众多选择的混乱。 因为我觉得航天或者空间技术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而且相对于微电子、材料、光学、核物理等其他分支,我对这方面更感兴趣。 大约去年四月,我的目标是航天中心或者第五航天学院。 五六月份,我申请了航天中心夏令营没有成功,但是我成功申请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夏令营,这是由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研究所和中科院联合举办的夏令营。上海天文台. 我在上海参加了半个月的夏令营。 当时我就觉得工学院的老师对学生很好(当时我们班有7个人,现在已经有3人复试通过了,确定去那里学习)。 理工学院的研究领域也是卫星有效载荷、摄影测量等航天相关的东西,所以我就想在理工学院考试。
夏令营回来已经快7月份了物理学考研最佳方向,我开始准备高中数学+量子力学考试。 暑假我只在家里呆了不到一周,就赶回来了。 7、8、9这三个月,我把高等数学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题都过一遍,偶尔做一些英语阅读,背一些哲学原理。 我感觉不太好,效率也比较低。 到了8月底,我每天游泳时感冒了,病了半个月。 我也觉得陈鄂生的练习册很难完成。 此时,距离考研(26/27 12月考研)只剩下3个月了。 我认为我对量子力学不太感兴趣也不擅长。 想想去理工学院还要整天跟半导体物理、固体物理打交道,我觉得自己不是很有兴趣。 相反,我喜欢力学、理论力学和电动力学。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能更有动力去探索,所以我决定换所申请的院校。 9月底,研究生陆续完成面试,决定考研。 这个时候我重新考虑自己应该如何选择,我还是觉得利益应该优先。 恰巧我们学院新来的一位外籍教授的研究领域是我最喜欢的方向,而且我之前也曾在这个组工作过。 至于一些事情,老师也想招收我作为他的研究生,所以我当机立断,决定留在学院跟随这位老师,然后在10月份进行网上注册。
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有些学生在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学习一门学科后却不愿意放弃。 结果,接下来的三个月,他们学习很累,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所以我最好参加我最擅长的科目的考试,并从一开始就为这门科目做好准备。 我觉得电动力学和量子的区别在于,电动力学的难点在于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空间几何的基本功要求比较高,比如区间不变性、延迟电势的证明等; 量子力学的难点在于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与函数相关的东西很多,有些问题是基于原子物理或核物理,需要很高的数学和粒子物理水平。 所以,一定要追随自己内心喜欢的,选择自己擅长的,这样才能爆发出强大的动力(找到自己擅长的科目,有的喜欢量子,有的喜欢电,有的想考)固体物理,因人而异),当然不排除有一些精通科学的学术大师),小马过河,自知冷暖。 如果不喜欢物理,建议不要考物理专业的考研。 可以考研(班里有两位女士考了,一位考的是北师大系统科学,一位考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现在都已经录取了)。 不过,盘问的难度也很大,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接下来是专业课,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准备综合考试(力学、热学、电磁学各50分)+电动力学(150分)。 这时我有了信心,因为我学电动力学不费劲,而且学得很好。 问题越来越精彩,我感觉我真的很享受学习电动力学的过程。 去年11月,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参加了Vitas的演唱会。 当我听到俄罗斯歌曲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麦克斯韦方程组和一堆算子。 我明白我在做什么。 意思是? 你只要全心投入,考研的时候一定要找到这种感觉,那么你离成功就不远了。 期末考试我考了393分,其中英语69分,政治63分,电学140分,普通物理121分。
不管怎么想,我觉得考研还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比较好。 我们四个同学每天都在考研自习室学习,风雨无阻,有点竞争的感觉。 成绩不错,我去高能所365分,北师大350分(上面提到的),工学院333分。
还有,不要想着同时考研和考公务员。 为此做好准备将会很困难。 不过可以先考研。 如果考研后感觉不稳定,可以立即准备转学或村官考试。 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寒假回来招聘会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的招聘会质量不如9月份。 招聘会上,此时招聘企业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所下降。
不知道你现在有什么困惑。 我把当时想知道的几个问题写下来:
1. 考研的学生需要参加夏令营吗? 没有任何意义?
答:是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抢先一步被录取。 有的学校会把参加夏令营的学生的分数降到国家级,有的则不会降分数。 但只要你通过了国家级,我就会优先录取你(意思是复试,如果你的表现不是太差,就不会被淘汰)。 其次,通过夏令营你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结识其他学校的朋友,拓展你的学科知识。 夏令营一般收取单程旅费。
2. 物理或相关领域有没有更好的单元可供我们学习? /大学和研究生院有什么区别?
答: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一般来说,大学从事基础研究,中科院科研院所从事应用基础研究,航天集团或核工业集团等科技公司从事应用研究。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大致是这样划分的。
大学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学术氛围相对自由,研究理论知识或某些技术的理论基础,实验较少。 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 研究生学习补贴较少。 生活或文化体育设施较为齐全。
中科院研究生学习特点:一半工作是性质的。 研究生第一年在雁栖湖校区或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基础课程。 研究生第二年之后,基本上就在实验室工作了。 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某种程度上就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 ,工资和补贴都比较大。 长光、工学院、航天中心等研究生一年级的学费都在1300左右,二年级研究生的学费在2400左右。 硕士转博士后,三年级研究生相当于第一届博士,也就是4000。 (招生宣讲时老师是这样介绍的,可能不准确。)(另外,中科院研究生的工资可能又涨了,以上是去年的数据)
科技集团所属研究院所特色:如航天科技五院。 进入此类研究所就相当于就业。 第一届原则上可以在那里学习三年,取得硕士学位,然后继续留校成为职员。 各种福利和补贴都很高。
如果你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我只列出了当时查资料后知道的或者夏令营学到的东西,有重叠):
航天领域:北京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航天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空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空间科学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空间科学学院中国航天研究院科学技术部、南方科技大学空间与地球科学研究院...
天文领域:台湾大学、上海台湾大学、南大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紫台大学
光学领域:长光、上光、西光、浙大、南开
微电子领域:清华大学工学院、复旦大学微系统研究所
材料:山东大学半导体研究所、晶体学研究所
凝聚态:复旦大学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
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研究所
核物理:高能研究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兰州近代科学研究所
地球物理:中国科学院测绘地球科学研究所、地质研究所
当时我非常感兴趣的航天领域:1.长光。 长光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的离轴三反技术。 他们参与了神舟五号等航天工程,是中国光学的鼻祖。
2. 技术研究所,重点研究卫星有效载荷,是中国气象局的合作部门。 是我国红外物理领域实力最强的研究所。
3、航天五院,即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负责国家整体空间技术研发、运营等的一个机构,这种工程化的机构很受985大学学生的欢迎物理学考研最佳方向,所以我们必须去这里。 一个很大的优势。 航天所508所与长光研究所很相似。 虽然其他学院如航天二院、航天八院等大多招收工科生,但我们的专业也可以参加考试。 我们学了理论力学等一些专业课程。
从物理角度来看,夏令营门槛稍低但物理领域实力较好的学校: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成绩不突出,可以考虑参加这些夏令营。 最容易申请的是长光。 只要你是一班985学生,就可以参加。 然而,光学工程测试仍然非常困难。 你必须和工科生竞争,得3780分才有希望。 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成立了尖端科学研究所,实力非常强大。 其他很多单位,如上海先进技术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等,也在网上收集更多信息,申请夏令营。 一般来说,他们会在六月底陆续收到通知。
军校考研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往往被大家遗忘。 国防科技大学和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是两所值得考虑的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建有多所物理学院。 夏令营由各学院单独举办。 密切关注该网站。 信息。 十年级,一名高年级学生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位于郑州。 其优势学科为测绘、通信、电子学。
3. 需要提前联系导师吗?
答:最好提前联系我们。 不要害羞。 最好通过电子邮件联系。 如果你联系了导师,并且初考成绩足够,一般可以通过复试。 最好在夏令营时联系他们,或者通过我们学院的老师联系。 他们可能在其他学院或研究所有同事。 导师可能也想提前找到学生,尤其是实验领域,他们很想要我们985的学生。 因为他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夏令营时招生老师说的),所以我们在参加夏令营或者招生的时候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当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思考之后,提前联系老师。 但是,和导师商量好的事情千万不要反悔,否则会影响导师对我们学院甚至学校的看法。
4.关于英语和政治。
如果你想获得高分,你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在数学、普通物理或专业课程上。 专业课程是最能提高你成绩的课程。 英语和政治习惯了陷入困境,如果你在英语或政治方面已经60岁了
如果成绩在水平以上,就维持现状,多花些精力在专业课上,因为英语和政治的成绩还很难提高。
学政治可以作为专业课学累了之后的一种放松。 政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马原、毛中特、历史纲要、时事。 马原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 哲学部分是最重要的。 我记得总共有58个原理,比如质的相互转化、否定的否定、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等等,现在记不太清楚了。 第一个政治问题需要运用哲学原理。 分析一个故事,所以前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基本的哲学原理,然后慢慢学习毛中特和历史梗概。 时事部分可以放在最后20天,因为比如12月份的考研,很有可能会发表。 时事是当年的11月,所以时事的准备就被搁置了。
政治基础部分,我觉得石磊的材料总结得很好,包括答案模板等,你可以用它们来复制报班同学的材料。 他的公众号还包含他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 冲刺的时候,建议肖秀荣冲几套卷子,小4,小8之类的,然后背大题。 找到回答大问题的感觉。 你必须能够通过口述来记住一些东西,才能真正记住它。 而且,口授的过程就是思想的组织。 口授一些东西之后,你就会更深刻地理解它。
我应该如何准备英语?
英语题型:完形填空、阅读A4文章+阅读B1文章(匹配题)、翻译、小作文、大作文
完成10分,阅读50分,翻译10分,短文10分,大论文20分
格式塔和翻译是比较难提高的,需要长期积累。 所以我对这两个项目基本上是毫无准备的。 阅读和作文是重点。
总体来说格式塔有点难,但是翻译起来并不难。 必须写完整。 当你遇到无法翻译的单词时,不要按字面意思翻译。 只需用其他词来表达整个句子的意思即可。
现在就开始准备,每天做一点。 建议每天至少阅读一篇文章,每天花一些时间学习英语。 不需要很长时间,但你必须每天学一点。
关于单词,我没有用单词书来背,因为记不住,第二天就会忘记。 我边看边记单词,一般每篇文章记三遍。 第一时间是查词,理解文章意思。 第二遍是做题并改错。 第三遍是复习文章结构,复习生词,思考思路。 提问者的想法是,如果是你自己,你还能在哪里问这个问题呢?
英语的关键是阅读,阅读的关键是细节问题。 阅读题大部分都是细节题,考查你对某一句话或两句话的理解。 所以我觉得最好先看问题,再看文章。 对于问题中出现的那些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关键词,然后重点理解。 另外要注意的是文章的写作风格,每个段落写什么,每个段落如何串联。
如何准备论文?
建议大家在写好作文的时候,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写作结构,但不要套用别人的模板,而应该把几篇文章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或套路。
最好有多个结构或模板。 这个模板的含义是,比如一篇作文,总共有十个句子。 你已经记住了九个句子,接下来你需要根据主题写一个句子,然后将关键词框入你所写的内容中。 其他九句之中。 因为有时候主题可能和你记住的模板不完全相符,所以建议多准备几套。 写作文时,尽可能使用模板,尽可能记住句子。 因为一般情况下,你背的句子一定是范文或者老师写的,而且句子结构一定比自己写的先进,关键是节省时间。 如果你实在觉得模板不好套用,那就用几个模板,找几句适合它的句子。
短文的关键是格式。 一定要注意格式,是一封信还是一封信,还是一份通知……如果格式不对,短文的分数可能会低于及格线。 如果格式对了,你就会得到一个基本的分数,所以先多练习一个格式的小作文,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在考试时要求你写什么。 然后把题目给的内容翻译一下,基本就写出来了。
关于回答英语问题的顺序,我是先写大作文,然后阅读并翻译小作文来完成测试。 因为背的作文模板,我先写了大作文,这样后面可能就记不住一些背的句子了。 然后选择能获得积分的,把积分最低、难度稍大的格式塔保留到最后。 (去年的格式塔考试其实没那么难,感觉2015年的题目比往年没那么难)
关于学习时间的分配,离考研越远,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就越多,离考前越远几周,学习政治英语的时间就越多,但没必要不学。 例如,如果距离考试还有十个月,那么每天可以花7个小时左右学习专业课,2个小时左右学习英语政治。 几周后就要考试了,所以专业课你可以每天学习三个小时,保持做题的感觉,做真题和重点题的时候不用担心出问题。年。 学习五六个小时的英国政治。
为什么是这样?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早点学完政治,几个月后你就会忘记它。 英语作文模板也是如此,所以建议放在后面。 但前期也不是不学习。 前期不学习而只在最后背的东西也是不可取的。 因为如果没有前期的日常积累或者对这门学科的理解和积累,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它。 这个主题有很多东西。
5.高中数学还是常识? 专业课程如何学习?
对于我们物理专业,我的建议是参加一般物理考试。 从我们的水平来看,普通物理考试的分数普遍较高。 (参加高数数学考试一定要小心,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因为高数数学没有考上国家级)。 关于高等数学,中科院颁发了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C),难度按顺序递减。 学院系统开设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分别考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三科,但难度略低于中科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高等数学A和数学B。中科院普通物理中,力学和电磁学约占70-80%。 光学方面大概有两道题,偶尔也会有原子物理或者热科学的选择题。 所以我基本上准备了力学、电磁学、光学这三门科目。
如果你还是不确定,可以找半天时间尝试一下。 同时做一下高等数学A和普通教材A的考研题,看看哪一个分数高一些。
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我的想法是先理解概念,然后做例题,然后做课后题(全部做完)+纠错。 如此做两次,第三次只做之前做错的题。 不要用赶期末考试的方法。 如果能应付期末考试,就可以不用考研,因为你要靠专业课来提高成绩。 我感觉55+55+120+120=350比较稳定,大部分单位已经蓄势待发。
这里做题的意义就是:完全不用看答案就可以写出标准答案。 有很多同学一看答案就觉得自己就知道了,或者觉得自己状态不好,所以把答案抄一遍就说明做完了题。 这是非常低效的。 不要用你的低效率来掩盖你的不努力。 一定要实事求是,在考场上遇到类似的题才可以做。 否则,你会看起来很熟悉,但什么也写不出来。
按顺序,我的方法是首先是力学,然后是电磁学,然后是电动力学,然后是光学。 因为力学是最基本的,电磁学是电动力学的基础,光学是检验我们自己知识的教科书,所以我们最后才学。
如果你考虑的是量子力学,那么就不要把量子放在后面,因为完成陈鄂生的问题集或者曾金言的问题集仍然需要很长时间。 量子和普通物理学可以同时进行。
如果你对选择研究生导师有疑问或者想知道如何找到合适的研究生导师,我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一些经验:
如果需要具体帮助的话,可以接受付费咨询哦~,♪(・ω・)ノ
一转眼这篇文章已经写了三年多了,我即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期间,很多学校的很多优秀的学生和我讨论了考研相关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地回答了。 希望你考上理想学校后能继续和我保持联系,O(∩_∩)哦哈哈~也许我们还有继续合作、互相帮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