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往亮点
在南京大学
有一位很受欢迎的物理老师
他是学生心中的“南新邓布利多”
有一种“随意改变”的魔力
也被称为“物理说书人”
输出无数“黄金笑话”和“黄金创意”
作为一名全勤甚至吸引旁听老师
他把真诚的热情传授给他的学生
知识、勇气和力量
他就是姜小龙
“爱就像鸡毛掸子,无限生长”:
老师带来的“表情包”
“清爽”的大学物理
“想要和姜老师谈缘分物理学家表情包,还得从第一堂面对面的团建开始……”应用气象学院大四学生姜晓文笑着回忆道。姜小龙在第一堂课面对面建团,让人泪目。 而每次第一个进群的学生都会因为他快的手速、网速和奇妙的缘分而“光荣”成为这门课程的班代表。
每节课前,姜小龙都会在群里发布一个投票供学生选择——“到课”、“迟到”、“缺课”、“请假”、“来一场凉爽的秋季热力学邂逅”。 总有几个“兴奋”的学生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于是被老师叫去写题、在黑板上画画。 课程作业包括但不限于物理练习、微笑的照片、给老师的课堂建议以及所有同学的来信都必须亲自回复。
昌王学院大四学生尹子轩高中时学的是文科,所以对《大学物理》这门课有些害怕。 作为一名大四学生,他还记得第一节课姜小龙对他们说的话:“我的老师是皮埃尔”居里的学生,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都是居里的弟子,你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学好物理。 ”众人兴奋又激动,在姜小龙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学物理系门口。
在教学过程中,姜小龙特别喜欢分享有关物理的小故事,将思政元素融入物理课堂。 “这些物理史不仅帮助大家理清学习脉络,更展现了物理学家的探究精神、物理定律的哲学和人文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霍金去世后,蒋小龙不仅向同学们介绍了霍金的物理学观、杨振宁先生在物理学界的影响,并比较了两人的科学成就。 他通过介绍自己与杨振宁的多次接触和了解的经历,帮助同学们了解杨振宁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大家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励大家科学报国。
姜小龙曾以《表情包》C位出道。 在最流行的表情符号中,姜小龙庄严地举起鸡毛掸子作为导体,同时解释无限长直电导体高斯表面的建立。 高深莫测的物理突然变得接地气又可爱。 对于学生们制作的表情包,姜小龙本人也非常乐意使用。 “这说明这堂课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就地取材”是姜小龙班的一大特色。 为了把一个知识点讲清楚,他一节课创下了“摆弄门46次、扔粉笔片14次、压平盒子7次、举起鸡毛掸子4次”的记录。
在学生眼里,那些原本枯燥、死板的公式、原理,经过他的“加工改造”后,会突然变得有趣起来。 例如,热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UHGF记为“you have a”; 另一个例子是谈论机械波时。 课程中,姜小龙会让学生坐成一排,以自己为振动源,并让邻近的学生模拟牛顿球的摆动,模拟波浪振动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欢乐。
“本科学习的重点不是向学生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而是教给他们知识的本质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方法。” 蒋小龙认为,教师的重要性在于两点:一是把教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规律明确地交给学生物理学家表情包,即告诉他们需要掌握什么; 二是有效分析这些规则,形成生动、有语境的概念,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这些规则。
签订协议后,即可申请作业抄写及评分:
物理学要求我们纯洁诚实
对于我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题目,我可以申请“抄作业”吗? 上课时可以随时拿起手机搜索吗? 你能写信给老师询问你的成绩吗? 是的,这些在学生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是姜小龙在第一堂课上就会和每一个学生达成的协议。
“抄作业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应该严格避免。”蒋小龙说。 但在实际学习中,当学生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难题、被追赶时,在双方的压力下,难免会开始私下“操作”。 小想法。 “排斥水比阻挡水更好。” 如果学生因解不出题而提出“抄作业”申请,他不仅会通过申请,还会主动提供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的优秀答案。 但前提是学生在交书面作业时必须当面向他解释自己的解题思路。 “这个‘抄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姜小龙说道。
更令人惊讶的是,姜小龙还允许同学给他写信“索要分数”。 您甚至可以要求积分! “当学生向我要分数时,我会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约定,想要分数,就必须为分数做出相应的努力。” 有了监督和激励,学生在学习上更加勤奋、自律。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根本没有必要加分。 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每一个“需要积分”的同学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自己想要的成绩。
姜小龙还在课堂上制定了“嘲笑”和“委屈奖”的规则。 例如,在课堂上提问时,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不必感到羞耻。 如果他被其他同学嘲笑,嘲笑他的同学就会因为犯了“嘲笑罪”而被扣分,并且还会得到“冤情奖”的补偿。 “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非常纯粹和珍贵的,作为老师一定要好好照顾。” 姜小龙解释道。
每一个看似“不同寻常”的举动背后,都隐藏着姜小龙的良苦用心。 他希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他们自觉遵守规则,从心底体验物理的纯洁、快乐和真诚。
我拄着拐杖来上物理课:
老师、学生和家人
姜小龙执教之初,有一个男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炼功时,男孩只是坐着看着黑板,什么也不做。 他说:“这么简单的事还需要我做吗?” 到了第二套功法时,男孩抱起双臂又看了一遍。 这次他说:“老师,这道题太难了,我只是在想。”
虽然对这个男孩的行为有些不解,但姜小龙还是选择了尊重他,没有打断、打扰、强迫、批评他。 同时,默默关注他,及时给予他提示和鼓励。 期末考试,男孩得到了95分的高分。从那时起,姜小龙意识到:学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个学生,所以他应该尊重学生并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尊重和感动往往体现在细节中。 回忆姜小龙的课堂,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三学生董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同学走神时冷静的提醒,以及他对回答问题的同学的鼓励话语:“干得好”、“好”、“好”……充满激情、真诚、尊重和理解,寓教于乐的课堂,他带领大家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我们就像骄傲的战士,追随着他的脚步,迈着伟大的步伐前进”。活力。 畅游在物理的海洋里。”董超感慨地说。
谈起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姜小龙语出如宝,将最平常的事情一一讲述——拄着拐杖来上物理课的男孩,给他送润喉糖的细心女孩,甚至还有远道而来的学生。 结婚喜糖……姜小龙曾经教过一个国际学生班。 任教半年后,因工作变动而不得不离职。 于是,留学生们“联名上书”,希望江老师能够留下来继续教学。 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民族,被师生之间浓浓的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姜小龙也有一颗难以抑制的童心。 假期里,无论是装扮成吉祥物送上惊喜,还是自掏腰包举办“月饼宴”,他都让学生们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感受到了被关心。 他们是师生,更像是一家人。
不知不觉中,姜小龙对学生的称呼逐渐变成了“孩子”。 多年教书,数千名学生都是姜小龙的孩子。 他想给他们最纯粹的知识、最实用的教导、最热切的关怀。
文:周鸿祎、白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设计:余晓
导演: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