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告

牛顿不是第一个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人

更新时间:2024-02-23 文章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网络整理 阅读次数:

但有没有人告诉过你,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假的~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01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小学课文《苹果掉下来》给我们讲了一个经典的故事——牛顿被苹果砸中,引发他认真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年轻的牛顿坐在自家后院的苹果树下。 成熟的牛顿被苹果击中头部。 于是伟大的牛顿想: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跳到天上呢? 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力。 这个力的大小与每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稍有一点科学知识的人肯定都知道这一点。 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故事。 事实上,牛顿并不是第一个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相关内容的人。 早在他之前,一位名叫罗伯特·胡克的人在1671年至1674年间发表了一篇与天体运动有关的“引力”的论文。(胡克被称为关于弹簧的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变化成正比)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牛顿后来追随胡克的思想,依靠伽利略的理论和自己的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少年牛顿的故事,并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详细论证。这本书影响巨大并被誉为“奠定了工业革命的科学基础”。 换句话说,牛顿的分析总结能力太强,他的才华太强,挡住了前人的贡献。 “苹果砸在头上”的故事只是后人为这位传奇物理学家编造的传奇故事。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如果说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是我小学时听到的一句名言。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牛顿的谦逊,而是一种讽刺。 这句名言最早出现在牛顿写给胡克的一封信中。 牛顿承认,他的许多成就都得到了许多前辈的帮助。 这些巨人可能包括伽利略、笛卡尔等,但不包括胡克。 (两人都不肯接受对方,余生就撕破脸了)。 由于胡克个子不高,驼背严重,是名副其实的“侏儒”。 因此,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牛顿这句话并不是一句谦虚的话,也不是一句恭维的话,而是一句表面上温和、颇为巧妙的“垃圾话”。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02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两颗铁球同时落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语文第二册中的课文。 大多数人都已经学会了。 文章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大家所相信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即物体下落速度成正比的怀疑。到它的重量。 经过反复试验和验证,我在人们的嘲讽和怀疑中走上了比萨斜塔,并用实验证实了我的想法——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无关。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这个故事在民国时期首次被引入,并逐渐被广泛运用于中小学课本中来教育孩子。 但遗憾的是,这个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实际上只是科学史上一个有趣的“传说”,而不是经过验证的历史事实。 伽利略确实在公开场合进行了30多次“落体”实验,其中有一些也在某些塔上进行,但没有可靠的历史资料记录他和他的助手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这项实验。 比萨斜塔举世闻名。 在上面做实验,“打亚里士多德的脸”肯定是一件大事,不可能没有记录。 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他的学生维维亚尼写的《伽利略传》中。 但伽利略自己的著作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至今都没有提及此事。 所以,这只是另一个“迷人”的故事。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03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为什么盖子会动?” 是我们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的一篇课文。 讲述了著名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瓦特小时候的故事。 据说瓦特小时候是在厨房里干的。 当我看着奶奶做饭时,我看到炉子上水壶里的水沸腾时,锅盖发出“啪”的一声,不断地往上跳。 当小瓦特长大后,他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他吸取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蒸汽机。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但这个故事不是真的。 很多人都知道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而是蒸汽机的改进者和推动者。 历史上有记载的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希罗发明的蒸汽球。 这就是蒸汽机的原型。 后来苏格兰铁匠纽克曼于1712年制造了早期工业蒸汽机,用于矿山排水和农田灌溉,这就是瓦特后来改进的蒸汽机型号。 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在蒸汽机上增加了冷凝器(1763年)、并联运动连杆机构、离心调速器、压力表等装置。 他才拥有了完整的蒸汽机,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 。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由于瓦特的伟大贡献,为了纪念他,物理量中“功率”的单位就以“瓦特”命名。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也就是说,瓦特的贡献是巨大的,但“锅盖”的故事极有可能是假的,仍然是后人为了教育孩子而编造的故事。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04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也是一篇家喻户晓的文字。 相传1752年的一天,电闪雷鸣,倾盆大雨。 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放飞了一只装有金属钥匙的风筝,一道闪电恰好从风筝上空掠过。 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金属丝,立即感到一阵可怕的麻木。 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大声喊道:“我震惊了!”。 后来富兰克林证明了人工电和闪电的同一性,还发现了尖端放电现象,之后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虽然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但富兰克林从未说过自己进行过这个实验,只是简单地在《宾夕法尼亚杂志》上描述了风筝实验的设计。 曾经有人按照富兰克林的设计制作了同样的风筝,但风筝飞不起来。 即使这种风筝能飞少年牛顿的故事,富兰克林也不可能让它在雷暴天气里飞……因为如果有强大的电流从风筝中穿过人体,就会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几千安培。 放风筝的人呼吸会停止,肌肉会撕裂甚至烧伤。 显然,如果富兰克林真的做了这个实验,他也难逃一劫。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值得一提的是,1753年,俄罗斯著名电工利奇曼在试图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时不幸被雷击身亡。 他是电气实验的第一个受害者。 因此,《富兰克林放风筝》的故事很可能不是真的,更不用说模仿了……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05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很多人都听说过“爱因斯坦的三张小凳”的故事。 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傻。 他直到三岁才能够说话。 他九岁的时候还不能清晰地说话。 放学后,他成绩不好,反应迟钝。 老师们不喜欢他……据说爱因斯坦小时候在学校做过手工艺品。 做作业时,他交了一张做得很差的板凳。 大家都笑他。 老师甚至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差的板凳了,爱因斯坦同学却“比另一只高一尺”。 ,他竟然拿出了两张更差的小板凳,这是他最开始做的两幅作品。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因为自己的表现不好而感到自卑,而是无论表现多么糟糕都要坚持下去。 持续进步总比停滞不前好。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但事实是,爱因斯坦从小就是一个天才。 爱因斯坦9岁进入高中,12岁自学平面几何,16岁完成微积分,然后开始思考经典力学理论的内在矛盾~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爱因斯坦的传记中没有关于“三小板凳”的记载,和爱因斯坦一起长大的妹妹玛雅也没有提及。 所以,这个故事只是后人杜撰的。 想想看——天才小时候是多么愚蠢。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慰和鼓舞的事情。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有一点是肯定的,因为年轻的爱因斯坦的智商远高于同龄人,而且他充满疑虑,抵制任何束缚。 因此,他对学校的机械教育表示强烈不满。 学校老师不喜欢他的傲慢。 爱因斯坦,并将他描述为班上不受欢迎的人。 也就是说,爱因斯坦在学生时代,绝对是惹老师生气了~~~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最后,我想给大家寄语:没有传奇人物,只有传奇故事。 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你的故事将成为传奇……Ww1物理好资源网(原物理ok网)

发表评论

统计代码放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