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以情景材料为载体,旨在提升物理素养,检验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选题提供科学依据。 绝大多数学校已在高一学期完成第一轮复习。 在本学期的最后三个月里,结合模拟考试,笔者对如何备考物理科目提出了五点建议。
以高考真题为研究对象,总结情境规律
高考试卷是评价体系指导下科学规范命题的典范。 体现了考官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问题与答案的精确呈现以及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 研究近年来各考点出现的频率,找出其命题规律。 您可以准确把握命题趋势,实现备考与高考的“无缝衔接”。
情境是主体评价的载体,也是主体教育的载体。 高考情境题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如:①自然界中与物理有关的现象,突出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如地球上的极光、雨后的彩虹、霓虹灯等。 现象; ②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身体问题,凸显劳动的教育功能。 例如广东卷第1题(除特殊说明外,本文选取的样题均为2022年高考题)使用石磨做豆腐为材料物理实验探究题,浙江卷第10题使用晾衣机机架作为材料; ③涉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物理问题增强民族自信心,如山东卷第6题中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技实验卫星“羲和”号,中国科学家王淦昌,曾参与“广东卷第2题和湖北卷第1题中的“祝融”号火星车,首先提出了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 二是学习和探索问题情境,如:①物理学史情境,如湖南卷第一题“波粒二象性”、“卢瑟福的核结构与玻尔原子论”、河北卷密立根第一题光电测量普朗克常数h的效果实验; ②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典型例子,如国卷A第17题,创设了一个通过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计算未衰变原子核总数的学习情境; ③科学探索情境,如2021年江苏论文第15题中的回旋加速器模型。
以模拟试卷为研究对象,发现问题根源
模考题大多是根据往年高考真题或者其命题思路改编的,比较贴近高考。 第一个模型注重知识的全面性,旨在检验一轮复习的效果; 第二种模式和第三种模式在命题形式上更全面、更贴近高考; 第三种模式比较简单,可以鼓舞士气,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根据模拟考试暴露的问题进行教学诊断,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查漏补缺。
分析模拟考试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考题不清,看不懂题意; 其次,物理概念、定律的内涵和物理定律的应用范围不明确; 第三,无法理解图像或公式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解决问题时不加区别地应用公式; 第四,无法有效挖掘试题隐含条件; 第五,固定思维导致受到其他知识的干扰或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是无法区分相似题型的异同,解题时“应用熟悉的题出错误”;七是计算失败,出现计算错误。课本,注重细节,对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和梳理,同时要充分发挥在线阅卷的优势,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反复关注容易出错的点,让容易出错的点真正变成得分点。
每个模拟测试都有原创问题。 识别和构建模型是关键一步,也是培养物理学核心能力的绝佳机会。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理清物理过程,找到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实现从“解决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以学习计划撰写为研究对象,把控试题“四度”
第二轮题目复习应重点关注高频考点和力学、电磁学等关键知识点。 注重难点和薄弱点,将其组合成“平衡题目”、“恒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变力作用下的直线”。 《运动》、《恒力下的曲线运动》、《动量与能量》等专题。 例如,“平衡话题”的焦点是三种力量的平衡。 首先要了解各种性质的力,掌握物体平衡的条件,学会用矢量三角形解决平衡问题,掌握动态分析方法、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电学中的平衡问题场、磁场、电磁感应和复合场。 从多角度、多途径分析和解决平衡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编写学习计划时要注重基础性、综合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把握难度、有效性、可靠性和差异性,将高频考点、重要知识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点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常规。往下看章节。 将极限连接成线、面和网,使知识系统化。 如有必要物理实验探究题,还可以设立微主题,例如在“恒力下的直线运动”中增加“等时圆问题”和“牛顿运动定律中的轻量化问题(轻型板材、轻型汽车等)”等。
以实验探究为研究对象,拓展解决问题思路
高考物理实验题大多考察实验设备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误差分析等方面。 例如,国卷B第23题探讨了被测电阻的伏安特性,考验考生设计电路、连接实验电路图、处理实验数据等各种实验能力。 实验题的情况比较新。 国卷A第22题测量微安级的内阻,考验考生对不提供电压表的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 河北试卷第11题测试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考生结合使用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与钩子机械能的增加之间的关系进行误差分析由计算机软件求得的吊钩代码和起升高度h。 有时,会利用手机、传感器等现代工具来创设情境,如江苏论文第11题,测试重点学科能力。
实验题目的复习不仅可以根据“原理”分析“实验”,也可以根据“实验”分析“原理”。 例如,如果使用“探索匀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测量动摩擦因数,则可以从“平衡”、“动力学”和“函数关系”等方向设计实验方案。 浙江论文第17题要求使用同一套实验设备完成“探索汽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索加速度、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等实验,并且创新性地只需要一个弹簧测力计用于设计实验计划。 应该说,实验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考试也很细致。 学生需要到实验室亲自实践,培养在实际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答题策略为研究对象加强应试指导
高考能否完美结束,答题策略也很重要。 一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和精力,根据高考人数和时间进行限时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考试节奏,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考试习惯。 二是加强试题复习和解题指导,帮助学生快速识别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学会挖掘隐藏信息,建立解题模型。 三是加强答疑训练。 快速找到得分点是阅卷老师的工作重点。 因此,清晰准确地向阅卷老师呈现得分点是现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 老师通常关注学生在哪里犯了错误以及如何犯错误,但高考评分更注重效率。 考前训练时,不仅答案要正确,而且过程也要简洁明了,力求与命题老师、阅卷老师的思维同步。
高考是一场综合实力的较量,考生的心态也很重要。 必要的心理暗示可以增强信心、缓解压力、激发潜力。 只有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复习备考,不断总结提高,才有把握在高考中获胜。
(作者为江苏省海安中学物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