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物理特级教师
名师工作室
联合教学和研究活动
为了促进名师网络工作室全体成员的专业发展,在五位资深教师和浙江省特级教师赵惠松、唐有国、张新华、李云鹤、蒋爱国的联合组织下,五位特级名师名师工作室开展联合教研活动,联合活动在浙江省岱山中学举行。
专家指导
工作室特邀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郑志虎先生和舟山市名师、全国十大优秀科技辅导员之一的许忠岳先生,为工作室全体成员做专家报告,从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方面进行引领。 学生成长。
郑志虎老师以“双创”为背景,为全体同学做了《基于学习设计的物理教学》专题讲座。 郑老师指导全体成员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出发,进行“双创”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转型,构建“物理思维课堂”方案,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加强校本教学与教学。研究支持。
徐中岳老师为全体会员做了《物理实验拓展与教学案例分析》专题报告,带来了丰富的实验拓展与应用案例。 他通过制定基于学习和提高的策略、设计全新的实验来填补教材空白、开发高难度实验,提升工作室成员进行实验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同一类中的异类
联合活动分为“电势能量与电势”和“电容器的电容”两个板块,开展同班异构活动。 共有六位老师参与了演示分享。 其中,岱山中学于和军老师、台州中学徐婷婷老师、天台外国语中学王杰老师带来了《电势能与电势》示范课。 岱山中学胡玉婷老师、台州三美中学陈琳芳老师、奉化中学顾春杰老师讲授《电容器的电容》。
岱山中学于和君老师设计了问题链,利用重力势能的类比,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练习的梯度时间推进。 整个课堂上,余老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他利用概念课《电势能量与电势》的抽象内容,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授,使学生充分理解新概念。
台州中学西校区徐婷婷老师主讲的概念课《电势能与电势》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堂,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性质研究从能量的角度看电场。 本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安排了三大学习任务:任务一,分层设计问题,由易到难,探究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类比引力势,建立电势能的概念。活力; 任务二从定性到困难定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推理得到静电力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任务3引导学生回顾定义场强的过程,触类旁通,得到电势的定义。 全班教学环节紧凑清晰,重点难点突出。 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天台外国语中学王杰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将重力场中重力、重力势能的做功特性等概念具体化,以及电场力、电势能等高度抽象的做功特性。势能和电势,并实现了这些概念的概念。 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进而从功和能量的角度推导出静电力功和电势能的关系,突破关键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王老师能够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注重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整个课程结构严谨,内容丰富。 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这堂课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岱山中学胡玉婷带来的《电容器的电容》首先通过自制的莱顿瓶电火花实验引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 矿泉水瓶不仅可以装水,还可以充电。 然后他们展示了各种电容器,拆解了结构,并搭建了模型。 通过实验演示库仑扭秤,我们可以推导出小灯泡发光的原因,并初步了解电容的充放电情况,然后利用电流传感器进一步了解电容的充放电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库仑扭转尺度实验,利用电荷二分法探索电容器的电荷与电压的关系,总结规律,推导出电容的概念。 最后,了解常用的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突出知识的应用。
台州三美中学的陈林芳老师通过一个小实验介绍了这个话题,学生们体验了自制莱顿瓶的放电,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围绕认识电容器、探索电容器的充放电、探索电荷与电压的关系三个学习任务进行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注重以实验探究为载体,巧妙设置问题链,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构建电容器模型、充放电原理和电容概念。
奉化中学顾春杰老师紧紧围绕物理学科核心能力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师生参与和体验四项学生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物质概念、运动概念、能量概念等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典型构造、科学推理、科学论证等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库仑扭秤,培养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顾老师通过精彩的实验演示和清晰的视频,成功帮助学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上完同一堂课后,各工作室的会员代表在各自的场地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 在点评中,老师们总结了老师上课的亮点,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建议。
五个特教工作室联合活动至此圆满结束。 通过工作室之间的强强联合,共享学习资源,共同搭建展示平台,学生共同成长。
岱山中学综合媒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