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二力平衡》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员工,编撰学案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学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当如何写学案呢?下边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初中数学《二力平衡》教案,欢迎你们分享。
初中数学《二力平衡》教案1
教学重点:中学生认知结构中构建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式1:备考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理的内容是哪些?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朋友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式2: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车辆
或录象片断: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匀速步行的中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车辆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遭到外力?请你再列举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剖析它们遭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平衡状态
由前面中学生列举的事例定义平衡状态。强调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疗效相互平衡,或则说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哪些条件能够保持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方式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课程,细线的两端越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中学生观察与思索下边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遭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哪些关系?方向有哪些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仍然线上,木板能够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哪些特征?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能够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中学生依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推论。可在班主任引导下由多名同事相互补充使其构建。
方式2:中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班主任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班主任明晰实验目的:观察剖析总结满足哪些条件木板静止?
中学生探究性实验
中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班主任引导:按照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式1:通过练习使中学生把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中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剖析物体是否遭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静止悬挂的电灯。
2)静止在桌面上的茶壶。
3)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式2:对基础较好的中学生,可由中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剖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定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否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剖析它遭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怎么。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中学生剖析中要注意纠正中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注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滑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滑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总结、扩展
让中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朋友,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以后,可让中学生剖析一对平衡力与互相斥力的区别。
三、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剖析二力平衡的条件
【组织方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测与假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剖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剖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并思索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初中数学《二力平衡》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哪些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剖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哪些是力的平衡及物体遭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性。
2、培养中学生的剖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中学生剖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化学现象时,常常同时要用到互相斥力的知识,在抒发过程中要注意发展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下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中学生树立用实验方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剖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完善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强调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此后通过实验剖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之后,借助同仍然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遭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中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三步,同时初步构建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例子,让中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剖析,培养中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中学生进一步建立“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课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之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理的进一步推进理解,充分展示其在数学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理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早已构建的规律提出指责,迸发中学生探求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中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指出推论,而要强化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中学生把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推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沿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越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中学生的口头抒发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中学生对牛顿第一定理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初二化学《二力平衡》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二力平衡》教案11-20
化学学案-二力平衡01-21
化学学案案例-二力平衡11-02
初中数学《力的检测》教案08-26
初中数学《摩擦力》教案08-26
二力平衡01-21
中考数学:力与物体的平衡01-16
二力平衡学案示例之二01-21
初中数学磨擦力学案参考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