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知识总结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疗效: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
状态
3、知道1N的大约概念,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的一个选项1N:1个苹果(北师版)或2个鸭蛋(人教版)
4、力的三要素,可能会出现在填空或选择
5、力的示意图考画图
6、知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并会拿来解释个别现象
7、牛顿第一定理的内容及实验
注意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可能考选择的一个选项
注意牛顿第一定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推
理得出的
8、知道惯性现象
晓得是借助惯性还是避免惯性害处能借助惯性知识解释个别现象(可能简答题)
9、知道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判定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选择题,通常考是
否同体这一条件)能理解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谨记:当物体静止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
力;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
平衡力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只要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合力肯定为0
10、会进行同仍然线的二力合成及求合力
高中数学精典易错题-力和运动
1.在湖中划桨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篮球,遭到什么力的作用()
A遭到脚的斥力和重力
B遭到重力的作用
C只遭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遭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车辆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率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率为4米/秒时大;
C.速率为6米/秒时大;
D.难以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车辆里的旅客遭到几个力的作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朋友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使劲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遭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么这两个力()
A一定是平衡力
B一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难以判定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她们遭到的磨擦力下边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遭到的磨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遭到的磨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遭到的磨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遭到的磨擦力一定大
8.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当水平力减弱为F/2时,物体A正好沿竖直墙上匀速下降.此时物体A所受磨擦力的大小()
A.减少为原先的1/2
B.和原先一样
C.减小为原先的2倍
D.难以判定
9.蹦极游戏是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头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a是弹性绳自然下垂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抵达的最高点,游戏者从离开高低杠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物体速率是怎样变化的?
10.A、B两物体叠置于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受摩擦力示意图怎么画,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11.啤酒厂生产的啤酒装瓶后,要在手动化生产线上用传送带传送。如图所示,一瓶啤酒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啤酒瓶受力的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重心)
答案与解析
1.可能错误A.生活经验,用桨划桨船能够前进,不划船船将不动.所以选A
答案正确:DB、C不可能,这一点很清楚本题应从题目的表述剖析入手,"使船前进的动力"这句话是题目的关键。从句子中,我们要感受到的是木筏遭到力了,木筏是受力物体。正是由于船舷受力力了,所以才能使船前进。A选项:桨划水的力,力作用于水上,水是受力物体,应是水在动。所以不选AD选项:当桨划水的时,因为力的作用是互相的,水对桨也有力,水对桨的力作用在桨上,相当于作用船上,所以可以使船前进。故选D
2.可能错误:选A深受生活经验的影响,而忽略了"空中"这一重要条件正确答案:B
由于球在空中了,在空中的球脚是没有斥力的,只受重力了.
3.D
4.B
5.B
剖析:不但是C,弹簧称遭到了拉力,一定有示数.弹簧称遭到的相反方向的两个力,运算时只能是相加而不能相乘,所以不可能是D."各用"了200N有力不能显示100N,所以也不能是A.注意弹簧称使用时处于静止.一定遭到一对平衡力受摩擦力示意图怎么画,这两个力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显示数值时只显示一个力的大小,所以选B.
6.B
7.C
8.B
9.先减小后降低剖析见一文
10.A
11.受力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