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案
高中数学
《测量平均速率》片段教学
内容:
01
基本要求
(1)说课时间10分钟以内;
(2)要有中学生实验环节;
(3)要有提问、互动环节。
02
教学目标
1.晓得平均速率的概念,会用实验测得平均速率。
2.通过本节课学习,提高观察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的良好行为习惯。
03
教学重点
晓得平均速率。
04
教学难点
会计算平均速率。
0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班主任展示实验:如今把长木板的一端用铁块垫起弄成斜面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结论,让货车滑出来,这么货车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
中学生凭觉得可能会认为前半程、后半程、一样快。假如想要晓得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率。平均速率该如何求?须要具体测什么数学量呢?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平均速率的检测。
二、新授
借助实验台上的实验器材,让中学生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
方案:打算先检测长木板的总宽度,之后在检测货车全程通过使用的时间和抵达中点使用的时间,再借助路程乘以时间来求出速率,比较前半程和后半程平均速率的大小。那后半程的时间用总时间乘以抵达中点的时间。
接着班主任介绍秒表使用方式:检测时间时我们使用的是秒表,如今朋友们看老师手里的秒表,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边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上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
实验方式及推论:
方式一:前半程距离记为S1=30cm,货车通过的时间t1=2s,平均速率V1=S1/t1=15cm/s;总长也就是记为距离S2=60cm,货车通过的总时间t2=3s;借助路程乘以时间得到平均速率V2=S2/t2=20cm/s。对比发觉:V1大于V2;通过总路程的平均速率小于前半程的平均速率,推出后半程的平均的速率要快。
技巧二:记为前半程距离S1=30cm,后半程距离S2=30cm,S1和S2的距离是相等的;货车通过前半程的时间t1=2.5s。再记录货车通过的总时间t2=3.8s;借助路程乘以时间即V1=S1/t1,求出平均速率V1=12cm/s;V2=S2/(t2-t1),得到平均速率V2=16.7cm/s,对比发觉:V1大于V2,直接估算得出后半程的平均速率快。明晰:即使是同样公式,但比较速率大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过程。
三、巩固
讨论:1.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发觉每一组得出的速率大小不一样,为何会出现这些情况?(由于长木板倾斜的角度不一样)
2.如今请朋友们尝试调整长木板的的倾斜度测量平均速度实验结论,随着倾斜度不断降低,货车的平均速率怎样?(倾斜度越大,货车下降的速率越快)
四、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看法?
五、作业
班主任给中学生布置一个任务:想一想该怎么用一根米尺和一块表带,既便捷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旁边到中学旁边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