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8.12
广州市思源十一小学
一、微课制作背景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中学生物实验课程的基础和重要内容,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是一项必备的实验基本技能。
笔者从事教学多年,发现很多中学生在掌握这项技能方面存在困难。 主要原因如下:
1、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但由于中学生物课时紧张,只有一节课专门学习显微镜的操作,很难保证所有中学生都掌握初步掌握标准化方法。 为此,在之前的课时,中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常常显得手忙脚乱。
2.学生自学效果不佳。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常常要求中学生看书自学,然后进行练习和指导。 然而,对于初三新生来说,往往缺乏自学能力,不了解书本上介绍的操作方法,疗效也不是很好;
3、老师的演示并不能保证所有中学生都能看清楚。 作者试图在讲台前演示和解释每一个操作步骤。 离得近的中学生还能认得清楚,离得远的儿子却认不出来,直接影响了之前的模仿和操作。
4、网上的显微镜操作视频质量不好,不适合指导中学生学习。 有的视频操作错误(如单手转动粗调焦螺丝),有的视频分辨率低,也不清楚,有的视频比较单调、无趣,让人无法观看。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笔者特意制作了一门微课程《标准操作显微镜》(扫码观看)。
2.微课设计思路
本次微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个微课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 有的班主任会花一段时间来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名称,所以这节微课可以作为备考内容,指导中学生复习上节课。
第 2 部分 显微镜如何操作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分为取放显微镜、瞄准光线、观察和回收四个部分。 由于显微镜的操作比较复杂,整个过程需要仔细拆解和讲解。
首先,作者采用“图片+文字”、“学生实操视频+标记”等方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力求步骤清晰、直观。
图1 中学生实践视频+调节镜子
在用文字讲解步骤时,为了让中学生注意到最关键的信息,作者将关键词用红色突出显示(如图2所示),有利于加深印象,减少中学生的错误。学校学生这样做时。
图2PPT页面:缩放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微课没有班主任的音频讲解,完全通过视频和文字对中学生进行指导。 因为笔者认为这个微课的核心功能就是“清晰展示”。 图片、视频形式的直观展示,加上文字、标签形式的关键点展示,已经可以做到充分的表达和展示。 如果语言讲解进一步减少,如果班主任自己的配音不够好,反而会成为碍眼的事情。
其次,为了让中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以及各种操作的呈现必须非常清晰。 这是本次微课仍然坚持的一个大原则。
比如,在“打光步骤”中,作者首先通过专门拍摄的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快门和光孔的位置(如图3),这是前面所有解释的基础。
图3 百叶窗的位置和功能
又如,在讲解显微镜成像功效时,作者用两张特写照片(如图4),将原本只能用文字描述的“信息”变成了令中学印象深刻的“客观事实”学生。
图 4 显微镜成像
再次,虽然本次微课的核心主题是显微镜的“操作”,但在讲解“对准光线”这一关键步骤时,笔者并不急于直接演示显微镜的操作,而是先根据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在显微镜下直观地显示光路图(图5)。
图5 光沿直线传播
中学生了解了上面的示意图后,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旁边瞄准灯光和对焦的具体操作了。
第三部分注释
中学生在实际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因此,在微课的最后,笔者也总结了中学生操作中的典型错误,力求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微课制作方法 1、制作PPT并录制为视频
本次微课中,PPT承载了理论讲解的内容,例如:显微镜的结构、“照明”的原理、注意事项等。
制作PPT时力求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因此,作者根据“极简PPT”的要点,采用了最简单的黑色背景和美观大方的“微软雅黑”字体。
PPT中用于解释显微镜细节的图片也很重要。 因此,笔者特意使用相机单反进行拍摄。 既然是“摆拍”,就可以任意选择合适的角度,尽量把细节表现得“不突兀”。
制作好PPT后,笔者使用2010软件的“录制魔力KT板演示”功能(如图6)进行录制。
图6 录音幻象kt板
录制时,内容较少的图片通常停留3秒左右,而文字表达较多的魔幻KT板可以停留更长的时间,以便给中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观察和理解。
录制完幻影kt板演示后,可以通过“文件”菜单的“另存为”子菜单将PPT文件保存为视频格式。
2.录制中学生操作演示视频
为了直观地讲解显微镜的具体操作,需要现场录制视频。 笔者直接用手机进行录制,效果相当不错。 为了拉近与中学生的心理距离,笔者还特地找了一名中学生来操作显微镜。
录音时,相关注意事项如下:
(1)手机应垂直放置,以便后期视频编辑时的屏幕规格更加合适。
(2)录制时应注意,中学生的手部操作应在屏幕中突出显示,通常不需要录制中学生的背部(以保护中学生的隐私)。 据悉,画面背景要干净、无杂物,这样才能突出主体(图7)。
图7 调节快门
(3)中学生要站直,不要有小动作,操作流程要规范,这样后期编辑时省时省力。
(4)显微镜操作步骤较多,可以分成几个小段来记录,无需一口气完成。
3.视频后期编辑及处理
PPT视频和现场操作视频准备好后,作者使用8个软件对视频进行进一步合成和后期编辑。 简单步骤如下:
步骤 1 导出视频
将PPT视频和所有现场操作视频导出到软件中。
步骤2 两个视频合成
首先将PPT视频放在轨道上,将时间光标连接到适当的位置,然后单击“剪切”按钮(如图8所示),将PPT视频分为2段。
图8 切割视频
之后,只需向后拖放第二个视频,在两个视频中间的空白处插入中学生的操作视频,两个视频就可以合成在一起了。
步骤3 剪切错误
视频中错误的部分需要被剪掉。 只需拖放时间光标两侧的红色部分,或两侧的白色部分来选择要删除的区域光的直线传播微课视频,然后单击“剪切”按钮即可删除该区域(如图9所示)。
图9 剪切视频
步骤 4 在视频中添加文字
学习用文字解释视频的关键部分是极其重要的。 在软件中,只需将时间光标连接到视频对应的时间点,点击中间一行大大的“标记”按钮(如图10),选择文本框的样式,输入文本。
图10 添加标记
第5步添加背景音乐
上述步骤完成后,最后点击软件中的“发布视频”按钮即可生成最终的微课。
4、教学效能与反思
笔者在实验室举办显微镜操作教学时,采用了玩微课、分步组织中学生操作的方法,显着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挫败感。
1. 增加焦点
在往年的教学中,有的中学生在老师讲解操作时,不会认真听讲,而是直接操作显微镜。 而当笔者在课堂上播放微课时,所有中学生都非常安静、专注地观看微课。 高清视频画面伴随着轻音乐,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感官,让中学生注意力集中,为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微课解放教师,让教师更加关注中学生
为了让中学生更容易掌握复杂的操作,笔者采取了“分段回放、实时练习”的策略。 每次播放微课时,都会要求中学生模仿操作。
微课就像一个小老师,共享班主任演示的功能,让老师的视线可以观察到更多中学生的操作,为遇到困难的中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
3、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往年的教学中,大多数中学生都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 原因主要是看不清楚或者不了解老师的操作技巧。
不过,本次微课的设计非常注重“清晰”。 观看本次微课后,大多数中学生都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分步操作,在显微镜下观察永久镶样,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但在后续实验“制作临时支架观察细胞”的教学中,中学生的操作速度也明显提高,大部分中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内制作两种临时支架。 并成功观察到细胞。 ——相比之下,在前几年的教学中,能做临时支架并成功观察细胞的人不到一半。
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感受到,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所承载的视觉信息远远超出了传统教学。 生物实验现象和技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实验教学微课清晰!
——专家点评《显微镜标准操作》微课
原文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18.12
K12教育网珏王
看完思源老师的《标准显微镜操作》微讲座和论文,印象非常深刻!
因为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课如何支持‘学习’”,例如:微课支持中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支持教学过程的改革(即翻转课堂) ), ETC。
但单纯研究这个方向无疑是存在弱点的。 例如:是否意味着无论什么样的微课,中学生学习后都会提高学习效果? 一些微课会让中学生更爱学习、学得更透彻、教学效果更好吗?
因此,笔者总觉得微课的作用必须从“教”和“学”两端来看待。 也就是说,微课不仅能支撑“高效学习”,还必须能够“高效教学”——即微课本身如何能够越来越高效地表达知识。
要高效地表达知识,首先要做好教学设计。 然而,对于微课来说,仅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媒体表达”手段的参与,才能大大提高知识表达的疗效。
思源老师的《标准手术显微镜》微课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难得的样本,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听到了良好的“媒体设计”对于知识表达的巨大价值。
这次微课直指传统实验教学的痛点:由于宿舍里的数学空间有远有近光的直线传播微课视频,角度各异,而显微镜本身又小,所以老师的教学显示极其不清晰。 无论是显微镜的结构还是操作步骤(“向光”步骤),所有同事都很难一边展示手中的显微镜一边听讲台上老师的讲课,更不用说“看得清楚”了。
对于实验教学来说,如果看不清,后续中学生的动手实验难免会混乱、错误百出,而老师也只能事后弥补,充当救火队员。
因此,在设计这个微课时,都是以显示的“清晰度”为出发点——无论是显微镜的结构,还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都尽量让画面尽可能的大、清晰,使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诠释事物的细节和操作的细节。
仅此一点,再加上强烈的情境感(比如背景音乐)和强烈的代入感(画面足以让会议让人形成“代入感”),就足以让所有中学生“非常安静”和“集中”。 看了微课。 ——这就是为什么在课堂上玩微课就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因!
在笔者的论文中,广播微课(替代传统讲座)的疗效极其明显:除了课堂实验外,大多数中学生都能顺利达到目标,但在后续更为复杂的实验操作中,目标达成率也大幅提升! 不得不说,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微课!
但最精彩的是:这个微课不是为了比赛而制作的,完全是作者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而且所用的技巧也极其普通:用PPT制作理论部分,用手机来制作录制操作部分用于简单的视频合成(其实想要做好PPT、拍好视频,还是需要一定水平和多重打磨的)。
在不改变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借助普通人能掌握的普通技术,稍加研究和打磨,就可以制作出能够大幅提升教学效果的微课。 ”——在这个微课中表现为“清晰性”、“情境感”、“代入感”——极其重要!
事实上,微课只是用于课堂广播。 即使可行,也不是最佳使用技术。 如果有技术条件,让中学生“自定进度”观看微课,边看微课边进行实验操作,将会有更令人惊讶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