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电阻串联、并联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验和推导,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内阻和估算公式。 2、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和电压定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的电阻定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估算,学习解答热计算题的常用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中学生解答热学题的好习惯。 2、通过实验探索,使中学生了解实验中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心态与价值观】 1、培养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科学思维。 2.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体验应用化学定律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要点】从等效角度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欧姆定理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中的场景创设和新课引入 如果你的内阻有5Ω、10Ω、15Ω、20Ω,但实验中需要25Ω的电阻和4Ω的电阻,该怎么办? 开展新课一、串联电阻 1、实验探索 【提问】电阻串联后,总内阻会减小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内阻的阻值比任意一个子内阻的阻值都大。 【进行实验取证】实验原理:利用伏安法测量内阻。 用电流表测量R1、R2串联内阻两端的总电流,用电压表测量流过串联内阻的电压,即可计算出R1、R2串联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
实验要求:设计测量两个串联固定内阻(R1=2Ω,R2=4Ω)总内阻的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按照伏安法测量内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 测量R1(2Ω)和R2(4Ω)串联后的总内阻R。 ③串联R1、R3,测量串联后的总内阻R′。 讨论实验数据可得:R=R1+R2,R′=R1+R3。 实验推论:串联电路的总内阻大于任意单个内阻的阻值。 2、由欧姆定理推导:U1==I2R2U=IR 由串联电路可知:U=U1+U2I=I1=I2 所以:IR=I1R1+I2R2 即:R=R1+R2 推论:两个串联内阻 总内阻等于各个内阻之和。 串联电路中:R=R1+R2。 二、电阻并联 1、实验探索 【问题】电阻并联后,总内阻会减小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电阻并联后,总内阻小于内阻中任意一个电阻。 。 【进行实验取证】实验原理:利用伏安法测量内阻。 用电流表测量R1和R2串联内阻两端的总电流,用电压表测量并联内阻两端的电压,即可计算出R1和R2并联后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 实验要求:设计并联测量两个固定内阻(R1=3Ω,R2=6Ω)总内阻的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①按照伏安法测量内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 测量R1(3Ω)和R2(6Ω)并联后的总内阻R。 ③ 将R1、R3并联,测量并联后的总内阻R′。 实验推论:内阻并联后,总内阻的阻值小于任意单个内阻的阻值。 2、由欧姆定理得到理论推导: 由并联电路:I=I1+I2U=U1=U2 那么:即:推论:两个并联内阻之和的内阻的倒数等于内阻的倒数两个子内部电阻和。 在并联电路中: .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分布规律 1、串联电路的电流分布规律 通过串联电路的内阻规律,可以推断,在串联电路中,内阻电阻之比等于内阻两端电流之比。 推论如下: 串联电路的电压一定, 2.并联电路的电压分布规律 通过并联电路的内阻规律,可以得出并联电路中,每个通道的内阻电阻等于通过每个通道的电压的比例比。 推论如下:串联电路电流恒定,黑板内阻设计串并联。 2、电阻的并联 1、实验探索 在并联电路中:。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分布规则 第1课练习 标有“50Ω1.5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接入内阻为30Ω的电路中时,整个电路总内阻的变化范围为()A.30~80ΩB.0~80ΩC.0~50ΩD.0~30Ω2。 两个相同的内阻,串联后的总内阻为并联后的总内阻( )A.12乘以D.3。 两个内阻的阻值分别为30Ω和90Ω。 串联后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总内阻为; 并联后,总内阻为 。
?4. 小华通过实验探究了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性。 研究过程如图(a)、(b)、(c)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电路的连接情况和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然后作出初步推断。 (1) 比较图中(a)、(b)两幅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 (2) 比较图中(b)、(c)两幅图及相关条件,可知: 。 ?第三节快慢学习目标 1.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 2.速度的引入。 3.了解运动的分类,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可以利用比率公式及其变体公式进行估算。 St 图像和 Vt 图像。 学习重要和难点速度的理解、速度公式及其变体公式的估计、St图像和Vt图像的应用。 学习过程 1.探索运动速度与生命的比较。 观察课本P23图2-23,看谁跑得快,思考一下: ⑴运动会上跑100m时,如何比较运动员的速度? 观众的判断:(谁在上面,谁就快。) 裁判的判断:(到达终点时,先到达的人就快。) (2)如果一个运动员跑100m,另一个运动员跑100m 60m,如何比较他们的速度? 2、速度的含义 (1):表示的数学量。 ⑵定义:物体在1s内通过。 ⑶ 式:。 ⑷两个变式公式:①s=; ②t=. ⑸单位: ①常用单位:,符号或m·s-1,读作:。 ②其他单位:、符号或km·h-1,读作:。
③换算关系:1m/s=km/h,1km/h=m/s。 转换过程演示:请练习: 1、刘翔的百米冲刺速度约为“9m/s”,是多少km/h? 9m/s这个数据的数学意义是什么? 2、人骑自行车的速度读作5m/s,它所代表的数学意义是。 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s/t,由此可知(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其速度b越大。 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其速度越大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无关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 运动的物体速度为52km/h 可能是 () A. 行人 B. 卡车 C. 客机D. 人造月球卫星5。车辆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的速度为()A。 1200m/s B. 72m/s C. 60m/sD. 20m/s6. 田径运动员跑50m需要5秒,羚羊跑的速度为20m/s,汽车行驶的速度为54km/h。 两个速度的顺序是()A。 车辆、羚羊、运动员 B. 羚羊、车辆、运动员 c. 运动员、车辆、羚羊 D. 运动员、羚羊、车辆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距离您 1 公里处形成雷电? 三、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行驶的距离都相等。 理解:小明在乘坐过程中注意到,车子第一分钟行驶了600m,第二分钟行驶了600m,第三分钟行驶了600m。 他乘坐的汽车是否匀速直线行驶? 为什么? 答:举个例子:你在生活中看到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中学生答案: 评分公式:___2。 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率大小经常变化。 示例:观察图 2-27,探索天鹅在 3 阶段旅程中的运动速度。 平均速度的含义: 平均速度的公式: ____ 4、速度公式的应用: 一次爆炸中,用1m长的导火索引爆雷管,导火索以0.5cm/s的速度燃烧。 以4m/s的速度跑到600m外的安全区域; 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估计打火机是否可以安全移动到安全区域? 5、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和Vt图像 1、如何构造图像? (构造数轴) 2. 从图像中可以得到相应的化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