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编写试讲,利用试讲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试讲应该怎么写呢?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数学《光的线性传播》样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线性传播》是八年级数学第二册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的内容。 光的线性传播是一种重要的光学现象,也是几何光学的基础。 它也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必要知识。 中学生对光的线性传播现象很熟悉并且感兴趣。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中学生紧密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部分教材让中学生了解光的线性传播现象及其初步规律,是为接下来几课的学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节教材的内容以及中学生现有的认识,我确定本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① 具有识别光源的能力,知道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②了解光的线性传播,并能列举光的线性传播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③ 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二)流程与技巧
①通过实验探索,了解光在空气、水、玻璃等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性。
②观察演示实验“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路径”,启发中学生总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校在实验过程中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②应用“光直线传播定律”来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认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又美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难点与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结合中学生学习实际确定教材内容:
(1)焦点:光的直线传播。 (2)难点:用光的线性传播来解释现象。
二、设备的选择
1.根据选择
丰富的教学用品和设备,增强了培训密度和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具体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使中学生能够在生动的环境中快速理解和掌握数学规律,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调动他们的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教学设备:水槽、激光笔、果汁烟、蛋糕钳、烧瓶、滴管杯、蜡烛、火柴、玻璃块
3. 教学与学习
1. 教学方法
本节是学习光现象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础。 针对中学生素养教育对能力的要求,本部分采用观察分析和启发式教学方法。 体现“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通过实验论证、观察分析、启发比较、结论归纳,得出规律。 课堂上,通过班主任的指导,让中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使中学生心中有一个清晰的幻象,并在具体、生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感性认识,而不是死板记忆。 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举行思维训练,注重知识的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2. 学习法律
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为了使中学生从“学”向“会学”转变,班主任在教学中应注重对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 班主任根据本节的内容特点,指导中学生如何观察实验,同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总结并发现规则。
四、教学过程
教学以了解、学习、研究化学问题的方式进行,以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要点,突破难点。 具体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组与光现象密切相关的精美图片和视频:阴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表观深度变浅)、光线、晨光中穿透森林的阳光、色散透过棱镜的白光、彩色肥皂泡、北极光……最后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彩色激光”处,直指本节课的主题。 让中学生欣赏明亮的星星,同时认识到自然界中存在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的反例,从而步入本课的学习。 (展现“从生活到化学”的理念。)
(2)自我探索,学习新知识
1.探索光直线传播的条件
①指导中学生使用桌面上的设备,通过实验探索得出:光在空气、水、果冻等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偏转。
分组实验,然后各组之间交换实验结果。 (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让中学生自主探索,符合教学规律,凸显化学学科特色。)
根据中学生报告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中学生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水、果冻、玻璃中沿直线传播; 但偏转发生在两种介质之间的界面处。
②教师演示光在不均匀糖水中传播的实验。 由此得出结论:光路在同一种非均匀介质中会发生弯曲。
2. 光
展示日常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中学生想象光的形象。
指导:为了直观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我们用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用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这种带有箭头的直线称为光。
指出,光是为了方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种描述方法,是假设性的。
3. 申请
(1)阴影的产生
投影显示阴影是如何产生的。
指导意见: 光在相同且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 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
原理:光在相同且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物体前面产生一个无光的黑暗区域。
(2) 小孔成像
中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实验设备完成教材P70《Think and Do》,并在课堂上展示,观察针孔成像现象,交流针孔成像的特点。 (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动画演示针孔成像,绘制针孔成像原理图。
总结针孔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相反; 虚拟图像。
(3)日全食、月食
多媒体讲义动画展示日全食和月食的原理图,引导中学生分析。
(4)中学生列举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光的线性传播的例子。 (培养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光速
(1)中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光的传播速度。 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0×108m/s。 (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中学生回忆声音的传播速度,并比较光与声音的传播速度。
(3)归纳总结、应用改进
中学生讲述本节课的收获。 (往年班主任口头总结中学生心不在焉的情况,中学生主动说、说、想,为后续的学习作文做好准备。 )借助多媒体讲义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展示习题,中学生作答。 (培养中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八年级数学《光的线性传播》课稿范例】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光线性传播讲稿11-04
传播光中学数学教师试讲12-17
光传播实验讲座11-24
光之行进讲义11-02
八年级数学讲稿11-05
江苏教育版八年级数学试卷01-19
初中数学试讲课文样本01-17
光的折射讲义 10 第 11-10 部分
PEP版八年级数学试讲讲稿牛顿第一定理试讲讲稿11-04
《杠杆》-高中数学-试讲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