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一讲的处理
1.向量运算
1. 添加
表达:
+
=
。
名词:
对于“向量和”。
定律:平行四边形定律。 如图1所示。
和向量大小:c=
,其中 α 是
和
倾角。
和矢量方向:
存在
,
之间
倾斜角β=
2. 减法
表达:
=
-
。
名词:
是“被减数向量”力的正交分解是什么量,
是“减数向量”,
是“差异向量”。
定律:三角形定律。 如图2所示,将被减数向量和减数向量的起始端平移到一点,然后将两个时间量的端点连接起来,指向被减数时间量的时间量,即为差向量。
差异向量大小:a=
力的正交分解是什么量,其中 θ 是
和
倾角。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差向量的方向。
直线上的向量运算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定律的特例。
例:假设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直径为R,周期为T,求
T 和在
T 中的平均加速度。
说明:如图3所示,A点至B点对应
T的过程对应A点到C点
T的过程。这三点的速度向量分别设为
,
和
。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
=
必须:
=
,
=
由于涉及两个向量加法,设两个差向量
=
-
,
=
-
,根据三角形法则,画出了图3中它们的大小和方向(
“三角形”已被拉伸成一条直线)。
这个问题只关心每个向量的大小,即使:
=
=
=
,和:
=
=
,
=2
=
所以:
=
=
=
,
=
=
=
。
(中学生活动)观察思考:两个加速度相等,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吗?
答案:否; 它不是。
3. 乘法
向量加法有叉积和点积两种,它们与代数加法有质的不同。
⑴ 叉积
表达:
X
=
名词:
称为“向量的叉积”,它是一个新的向量。
叉积的大小:c=absinα,其中 α 是
和
倾角。 意义:
尺寸对应于
和
所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叉积方向:垂直
和
确定平面,并用左手螺旋定则确定方向,如图4所示。
实际上,
X
≠
X
,但有:
X
=-
X
⑵ 点乘法
表达:
·
=c
名词:c称为“向量的点积”,它不再是向量,而是标量。
点积的大小:c=abcosα,其中α为
和
倾角。
2. 共点力的合成
1. 平行四边形定律和向量表达
2.一般平行四边形的合力和分力计算
正弦定律(或除以RtΔ)求解合力的大小
余弦定律解方向
3、力的分解
1.按疗效分解
2.根据需要——正交分解
第2讲物体的平衡
1.常见的力平衡
1.特点:刚体没有加速度。
2、条件:Σ
=0,或
=0,
=0
例:如图5所示,用两根轻绳水平悬挂一根长度为L、粗细不均匀的单杠。 绳索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标注在图中。 找到杆的重心。
说明:利用同一点上的三个力的知识直接求解问题,几何关系比较简单。
答案:距杆上端 L/4。
(中学生活动)思考:将一个均质长方体放在斜面上,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受力,斜面的支撑力会通过长方体的重心吗?
解:将各处的支撑力总结为一个N,则长方体上的三个力(G,f,N)必定在同一点,由此可推知N不能通过长方体的重心。 正确的受力情况如图6所示(一般受力图是将受力物体视为一个点,此时N超出重心)。
答:不。
2、旋转平衡
1、特点:物体没有旋转加速度。
2、条件:Σ
=0,或ΣM+=ΣM-
如果物体是静止的,那么肯定会同时满足两个平衡,所以可以用两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3. 非共点力的合成
大小和方向:遵循直线矢量合成规则。
作用点:首先假设一个等效的作用点,然后让所有平行力作用到该作用点的扭矩之和为零。
第三讲课
1、如图7所示,在一个倾斜角为α的固定斜面上,有一个可旋转的夹板(β不定),夹板与斜面之间夹有一个质量为m的光滑均质球体。 尝试获得: β 在任何值下,夹板对球施加的弹簧量最小。
说明:方法一,平行四边形动态处理。
对球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将平行四边形中的向量G和N1平移,使其形成三角形,如图8左图和中图所示。
由于G的大小和方向不变,而N1的方向不可变,当N2的方向因β的减小而改变时,N2的变化和N1的方向的变化如图下图所示8.
事实上,随着β减小,N1单调减小,而N2的尺寸先减小后减小。 当N2垂直于N1时,N2取最小值,N2min=Gsinα。
方法二、函数法。
看图 8 的中间图片,使用该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我们有:
=
,即:N2=
,β取0~180°之间的值,N2极值的讨论很容易。
答:当β=90°时,座舱弹力最小。
2、用水平推力F将一个重量为G的物体压在垂直足够高的墙上,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9所示,物体的摩擦力从t=0开始力f如图10所示?
说明:静力学致力于解决静态问题和准静态过程问题,但这道题是个例外。 物体在垂直方向的运动先加速后减速,平衡多项式不再适用。 如何避免牛顿第二定理是本课题讲授的难点。
静力学的知识,这道题是区分两种摩擦力的不同判据。
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因此:支撑力N继续减小。
当物体运动时,滑动摩擦力f=μN必然不断减小。 但物体静止后的静摩擦力f'eqG与N无关。
分析运动过程,物体必然有加速和减速两个过程。 根据数学常识,加速时f<G,减速时f>G。
答案:B。
3、如图11所示,将一个重量为G的小球放在一个垂直放置的半径为R的光滑环上,另一个轻弹簧,其刚度系数为k,自由宽度为L(L<2R ),一端固定在大环的顶点A,另一端与小球连接。 当环达到静平衡时,它位于大环上的B点。 求弹簧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 θ。
说明:平行四边形的三个向量总是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讨论。 解三角形有三种典型的方法:①分成直角三角形(或本来是直角三角形); ②利用正弦和余弦定律; ③ 使用力 学习向量三角形类似于某个空间位置的三角形。 本主题致力于实现第三种思维方式。
分析小球受力→矢量平移,如图12所示,其中F代表弹簧力,N代表大环的支撑力。
(中学生活动)思考:图12中支撑力N的方向可以相反吗? (正交分解以查看水平平衡 - 不可能。)
很容易区分,图中红色矢量三角形与空间位置三角形ΔAOB类似,所以:
⑴
根据胡克定律:F=k(
-R) ⑵
几何关系:
=2Rcosθ⑶
解上述三个方程。
回答:
。
(中学生活动)思考:如果把弹簧换成刚度系数k′更大的弹簧,其他条件不变,弹簧力会如何变化? 环的支撑力如何变化?
答:减少; 保持不变。
(中学生活动)反馈练习:将光滑的半球固定在水平面上,球中心O的正上方有一定的滑轮。 一根轻绳穿过滑轮将一个小球从图13所示的位置A拉到位置B。试判断:这个过程中绳的拉力T和球面的支撑力N如何变化?
解决方法:和上面的完全一样。
答案:T 变小,N 保持不变。
4、如图14所示,先将一个直径为R、重心不在O点的非均匀球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平衡时球体上的A点与地面接触; 然后将其放在地上。 在一个夹角为30°的粗糙斜坡上,球面上的B点与斜坡平衡接触,可知A到B的圆心角也是30°。 求球体重心 C 到球心 O 的距离。
说明: 练习在同一点应用三种力。
根据平面上的平衡可知,重心C位于连线OA上。 根据斜面上的平衡,支撑力和重力摩擦力在同一点,可以得出重心的具体位置。 几何估计相对简单。
回答:
R。
(中学生活动)反馈练习:在静摩擦力足够的情况下,将长度为a、厚度为b的砖块叠在角度为θ的斜坡上,最多可以叠多少块砖?
解决方案:应用三种力的知识。
回答:
。
4、两条等长的细线,一端系在同一个悬挂点O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小球上。 两个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众所周知,两个球之间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效应。 力使两条线以一定的角度伸展,分别为45°和30°,如图15所示。那么m1:m2是多少?
说明:本题考察余弦定律或扭矩平衡来解决静力学问题。
对两个球进行受力分析并进行矢量平移,如图16所示。
首先注意图16中的红色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设为α。
但两球的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大小相等,可用同一个字母表示,记为F。
将余弦定理应用于右侧的向量三角形,我们有:
=
①
同理,对于右边的向量三角形,有:
=
②
求解两个公式①和②。
答案:1:
。
(中学生活动)思考:还有其他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是的——将模型视为两个由光杆连接的小球,O点视为转轴。 两个球的重力必须平衡 O 的扭矩。这些技术更直接、更容易。
应用:如果原题中绳子的长度不相等,但l1:l2=3:2,其他条件不变,则m1与m2的比是多少?
解:这时候用共点力来平衡就越来越复杂了(多了一个余弦定律多项式),而用力矩来平衡就和“思考”差不多了。
答案:2:3
。
5、如图17所示,直径为R的均质金属球固定有一根长度为L的轻质细杆,细杆的上端用铰链与墙壁连接,木板放置在球下方。 细杆完全水平,下面的木板光滑且水平。 由于金属球与木板之间存在摩擦力(已知摩擦诱因为μ),因此当将木板从球底部向右拉出时,至少需要F的水平拉力。 请问:需要多大的水平推力才能继续向左插入木板?
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扭矩平衡示例。
以球和杆为物体,研究它们相对于旋转轴O的旋转平衡,设木板拉出时球上的摩擦力为f,支撑力为N,重力为G,扭矩平衡多项式为:
fR+N(R+L)=G(R+L)①
球与板一直相对滑动,故:f=μN②
求解①②可得:f=
再看一下棋盘的平衡,F=f。
同理,当板插入时,球与板之间的摩擦力为f′=
=F'。
回答:
。
第四讲 摩擦角及其他
1、摩擦角
1、总反作用力:接触面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和支撑力的合力称为总反作用力,通常用R表示,也称为接触反作用力。
2、摩擦角:总反力与支撑力之间的最大倾斜角称为摩擦角,通常用φm表示。
此时,要么物体已经滑动,则必然有: φm=arctgμ(μ是动摩擦的原因),称为动摩擦角; 静摩擦角。 一般处理为φm=φms。
3、引入总反力和摩擦角的意义:它使得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和处理更加方便和简单。
2. 隔离方法和整体方法
1、隔离法: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必须将它们一一分解,孤立出每个个体进行分析处理,称为隔离法。
在处理隔离多项式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相互斥力的大小和方向。
2、整体法:当每个个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忽略个体差异,将多个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分析和处理,称为整体法。
在运用整体方法时,应注意“制度”、“内力”、“外力”的含义。
3. 申请
1、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用与水平面成30°的力拉动,物体以匀速向前运动。 如果这个力的大小保持不变,如果改为沿水平方向拉动物体,物体仍然可以匀速向前移动。 求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感应系数μ。
说明:这是一个可以展示解决摩擦角问题优越性的题目。 中学生会对不同解决方案的比较印象深刻。
方法一,正交分解。 (中学生分析力→列多项式→得出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摩擦角来解决问题。
引入总反力R,分析物体两个平衡状态的受力,然后进行矢量平移,得到图18左图和中图(注:重力G不变,力的方向总反作用力R不同,F的大小不变),φm指摩擦角。
然后将两幅图像重叠,形成图18下图。因为红色三角形是内角为30°的等边三角形,所以其内角的角平分线必须垂直于斜边...所以: φm= 15°。
最终,μ=tgφm。
答案:0.268。
(中学生活动)思考:如果F的大小可以选择,那么能使物体保持匀速前进的最小F值是多少?
解:见图18,下图中实线的宽度为Fmin,所以,Fmin=Gsinφm。
答案:°(其中G是物体的重量)。
2、如图19所示,将质量为m=5kg的物体放在粗糙的斜坡上,用平行于斜坡的F=30N的推力推动物体,使物体向下运动沿着斜坡匀速行驶,斜坡体仍然静止。 设斜面质量M=10kg,夹角为30°,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地面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
解释:
本题致力于展示整体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方法一、隔离法。 简单的介绍...
第二种方法是整体方法。 注意,滑块和斜面有相对运动,但从平衡的角度来说,它们是完全等价的,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进行整体受力分析时,不考虑内力。 受力分析比较简单,通过一系列水平平衡多项式很容易求解地面摩擦力。
答案:26.0N。
(中学生活动)地面对斜面的支撑力是多少?
解决方法:稍微。
答案:135N。
应用:如图20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放置一个上表面粗糙的斜坡,斜坡的夹角为θ。 另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可以沿着斜坡匀速下降。 如果用推力F作用在滑块上,使其沿斜面匀速向上滑动,且要求斜面静止,则必须在斜面上施加P=θcosθ的水平推力。 使这个F的大小和方向满足题意。
说明:这是一个困难的静力学问题,可以使用所有可能的工具来解决该问题。
方法一:隔离法。
由第一种化学情况容易得到,斜面与滑块的摩擦诱导μ=tgθ
对于第二种化学情况,将滑块和斜面分离进行受力分析,将F沿斜面和垂直斜面分解为Fx和Fy。 滑块与斜面之间的两对相互斥力仅用两个字母表示(N代表法向压力和弹力,f代表摩擦力),如图21所示。
对于滑块,我们可以考察沿斜坡方向和垂直斜坡方向的平衡——
Fx=f+mgsinθ
Fy+mgcosθ=N
且 f=μN=Ntgθ
结合以上三个公式,我们得到:
Fx=Fytgθ+θ①
对于斜面,只看水平方向的平衡——
P=fcosθ+Nsinθ
即:θcosθ=μNcosθ+Nsinθ
代入μ值,一般得分为:Fy=mgcosθ②
②代入①可得:Fx=θ
最后通过F=
求解 F 的大小,通过 tgα=
求解 F 的方向(令 α 为 F 的倾角和斜率)。
答:大小为F=mg
,方向和倾斜角α=arctg(
) 指向斜坡的内侧。
方法二:引入摩擦角和积分法的概念。
一直遵循“方法一”中F的方向设置(见图21中的α角)。
首先看整体水平平衡,有:Fcos(θ-α)=P⑴
然后孤立滑块,在分析受力时引入总反作用力R和摩擦角φ,因为简化后只有三个力(R、mg和F),矢量可以平移形成三角形,如图如图 22 所示。
在图22左侧的矢量三角形中,有:
=
=
⑵
注: φ=arctgμ=arctg(tgθ)=θ⑶
解 ⑴ ⑵ ⑶ 即可得到 F 和 α 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