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杠杆(本章重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哪些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具象出杠杆。(2)、知道杠杆的五要素。(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剖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从事相关活动,构建感性认识等。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习、调查、探究二、本节的引入方式:三、教学重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剖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突出重点的方式:(一)作力臂的方式: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二)做好“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三)举例说明借助杠杆平衡条件解题的方式(1)、找“五要素”。(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多项式求解。四、教学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突破难点的方式:(一)作力臂的方式:1、找支点。(2)画力的作用线。(3)、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二)老师示范,中学生模仿。(三)画不同类型的杠杆(直的,弯曲的)五、教学流程(一)、杠杆1、定义2、五要素3、作力臂例题(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杠杆的分类(四)、生活、物理、社会(五)、例题剖析六、关于力臂的典型例题(注意和日常生活的联系)七、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一)、强调(1)、挂钩码前调节杠杆两端平衡螺丝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防止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2)、挂上钩码后能够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丝使杠杆平衡?如何使杠杆在哪些位置平衡?这样的目的又是哪些?(二)、第一课时举一两条简单的例题。如课本中P6的例题。第一节、杠杆(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灵活、综合剖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类杠杆的特性。(3)、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数学学是有用的,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能用杠杆平衡条件灵活、综合剖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方式:一、(1)、找“五要素”。(2)、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多项式求解。二、多见一些题型三、关于杠杆平衡条件的
典型例题(一)、定性剖析1、杠杆的动态剖析例1、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一直与杠杆垂直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虚线位置匀速转动到实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大小不变B.由小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例2、如图所示杠杆,在A端施一个一直竖直向下的力F,当杠杆由如图虚线位置匀速转动到实线位置时,F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大小不变B.由小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方式点拨:找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位置,做出它们的五要素进行对比剖析。2、关于最小力问题例3、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电功率的定义式和推导式,AC=20cm,BO=40cm,OC=30cm,AC⊥CO,BO⊥CO,O为转轴.在B处挂一重为100N的重物,要求在A处作用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请在图上画出这个力的方向并求出这个力的大小.2、关于最小力问题方式点拨:支点和力的作用点的连线是最长的力臂。例4.如图11-4所示AOB为轻质杠杆,B端挂重物G,A端分别作用四个方向力时,杠杆都能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四个力大小说法正确的是()A.F2最小B.F4最小C.F1最小D.F3最小例5.如图11-11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A.20NB.40N
C.60ND.8ON四、关于日常生活中的剪子医用剪子理发剪子方式点拨:总体上比较刀把与刀口的宽度,实际使用时还要看被夹物体的位置。五、关于杠杆的类型1、在下述机械中,①羊角锤②钓鱼竿③天平④钢丝钳⑤筷子⑥理发剪子⑦普通剪子⑧铁匠剪子⑨缝纫机的脚踩板(10)铡草用的铡刀(11)钳子(12)锄头(13)道钉撬(14)定滑轮(15)动滑轮,它们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①④⑧(10)(13)。属于吃力杠杆的是②⑤⑥⑨(11)属于等臂杠杆的是③⑦(14)六、关于实验1、小森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观察到杠杆上端下沉,当他去调节螺丝时;发觉右侧螺丝已遗失,聪明的小森在(“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水就使杠杆在位置平衡了,这样做是为了;之后他在两旁挂上钩码后,发觉杠杆一直上端下沉,这么此时(“能”或“不能”)再缠些透明胶水,应该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如图17是小森朋友三次实验的情境,实验时所用的每位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份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请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2)小森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第二节、滑轮(本章重点)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的结构,能区别定滑轮和动滑轮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征:3、能依据滑车架的构成方法判定省力情况,能依照要求组装滑车架。二、教学重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性。(2)、判断滑轮组绳子的股数。(3)、根据要求组装滑车架。突出重点的方式:(1)、讲清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性的方式是做好课本实验,并用它们的杠杆示意图从理论上解释。(2)、判断滑车架绳子的股数的方式是数和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或“动算定不算”。(3)、根据要求组装滑车架的方式是“奇动偶定”。三、教学难点:(1)、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2)、根据要求组装滑车架。突破难点的方式:(1)、强调动滑轮的支点在轮的边沿,而不是圆心。(可用将圆锥体推上台阶说明支点不在圆心)四、教学流程(一)、定滑轮1、定义2、特点3、实质(二)动滑轮1、定义2、特点3、实质(三)、滑车架1、特点2、绳子股数的判定3、滑车架的绕法五、典型例题例1、用下述简单机械,使重量同为G的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其中使劲最大的是(均不计磨擦)()例2、学会组装滑车架。F=1/2GF=1/4GF=1/3G例3、.如图3所示,物体重力G=20N,绳的一端拴在地面上,使劲F使滑轮匀速上升1m(不计滑轮重、摩擦和绳重),这么()
A.重物上升1m,F=10N
B重物上升1m,F=40N.
C.重物上升2m,F=40N
D.重物上升2m,F=10N例4、如图,滑轮B是一个滑轮,假若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10N,则物体A遭到的磨擦力的大小是。例5、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例6、如图4所示的滑车架挂上砝码a、b后刚好静止(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及磨擦不计)。若再在a、b下边各挂上一个质量相等的小砝码,将出现的情况是()A.a增长B.a上升C.保持静止D.平衡不平衡要看小砝码的质量大小而定第三节、功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定某个力是否做功。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估算。3、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估算中正确应用。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数学意义。二、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估算。突出重点的方式:(1)、讲清功的定义,定义式、单位(2)、举例说明三、教学难点:正确判定力是否对物体做功。突破难点的方式:举例说明几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无距。
(2)、有距无力。(3)、力、距垂直四、教学流程(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2、定义3、定义式4、单位5、几种不做过的情况(二)、例题剖析五、典型例题例1:下述哪种情况做了功()A、运动员将链球投出去,运动员对铅球B、人使劲推石头没推进,人对石头的推力。C、小球在光滑的桌面上滚动一段距离,桌面对小球的支持力。D、滑雪运动员从山顶滑下,重力对滑冰运动员E、提着桶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F、举着哑铃原地不动G、用力推着货车前进答:A、D、G例2:重100kg的货车、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前进10m后撤掉拉力,货车滑行了5m停出来。已知货车所遇阻力为车重的0.3倍,则拉力对货车做的功为多少J?解﹕F=0.3G=0.3×100kg×10N/kg=300NW=FS=300N×10m=3000J货车滑行时拉力为0,不做功答:拉力对货车做的功为3000J。例3:重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水平往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时,由A联通到B,又联通到C,如图所示。已知AB段较粗糙,BC段较光滑,且AB:BC=1:2。设拉力F在A→B的过程中做功W1,在B→C的过程中做功W2,则关于W1、W2大小关系正确的是(B)A.W1:W2=l:lB.W1:W2=1:2C.W1:W2=2:1D.少条件,不好判定大小关系例4、一个朋友用120N的力,将一个重4N的橄榄球踢到25m远处.对他打球时做功的情况,下述说法正确的是()做功300JB.做功100J�C.没有做功D.条件不足,难以估算第四节:功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的数学意义。2、知道功率的公式P==Fv,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估算。3、知道功率的单位“瓦特(W)”,并能在估算中正确应用。二、教学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会对有关功率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估算突出重点的方式:(1)、讲清功率的数学意义。(2)、注重和中学生自身的相关功率进行联系突破难点的方式:举一些典型例题,并进行相关的训练。三、教学难点:功率和滑辐条相结合的问题四、新课引入方式温故知新1、问题:小明的寝室在5楼,估测一下,小明上楼做多少的功?2、深化:假如第一次上楼他用了1.5min,第二次他上楼用了40s,则:两次相比,做功相同吗?人的觉得相同吗?做功的快慢相同吗?3问题、那么做功的快慢用哪些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功率五、教学流程(一)、功率1、定义2、定义式3、单位4、推导式(二)、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三)、估测自己的功率:上楼、跳绳等(四)、例题剖析六、典型例题例1、小明用50N的力推着一个重力为300N的货车在水平桌面上以2m/s的速率匀速行驶5秒,求:1小明对货车做了多少功?2小明伞车的功率为多少?解:(1)s=vt=2×5=10(m)W=Fs=50×10=500(J)(2)p=w/t=500/5=100(w)或:p=Fv=50×2=100(w)答:略例2、如图所示2008上海全运会上两名体操运动员甲比乙高,假如她们抬起图相同质量的哑铃所用时间相等,则(A)A.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大B.甲做功较多,功率较小C.甲做功较多,甲、乙功率相等D.甲、乙做功相等,乙的功率较大例3、如图所示,某同事在做俯、卧撑运动,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重力为500N,这么他将身体撑起,右手对地面的压力起码N?若他在1min内做了30个深蹲,每次头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起码为W?解:F1L1=×1.5=500×0.9F1=300NP=w/t=FSn/t=300×0.4×30/60=60W例4、在高考体育达标“跳绳项目”测试中,燕燕朋友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约为4cm电功率的定义式和推导式,若她的质量为50kg,则她跳一次做的功约为,她呼啦圈的平均功率约为。(g=10N/kg)例5、如图11--3所示,在50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重800N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滑动磨擦力为120N,若物体的速率为0.2m/s,则1min内拉力做的功为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W。第五节:机械效率
(本章重点、难点)一、教学目标1、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两者之间的数目关系。2、理解哪些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估算。3、了解常用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诱因。4、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求效率。二、教学重点(1)、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估算突出重点的方式:讲清机械效率的意义,影响诱因,列举相关典型例题三、教学难点:(1)、有用功的判别。(2)、机械效率的有关估算突破难点的方式:(1)、有用功的判定方式:看“目的”。(2)、例题讲解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额外功,总功;假如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额外功是,总功是。克服水的重力做功克服桶的重力做功拉力所做的功克服桶的重力做功克服水的重力做功拉力所做的功四、新课引入方式一、提出问题并探究动滑轮:小明借助动滑轮把木料拉上四楼时,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木料做的功相等吗1.提示:假如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手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手联通的距离s;再根据功的估算公式,则可估算出动力对绳子做的功(W=),动滑轮提高重物做的功(W=),二者相比较就可以晓得“两功”是否相等了2.某同事用动滑轮提高钩码,请你帮他完成下述表格中的空格
3.剖析实验数据:⑴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拉勾码所做的是否相等?⑵哪一个做的功多一些?⑶你觉得形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哪些?4.实验时,为了减少偏差,要注意尽量带动弹簧测力计,读出示数。5.用刻度尺测钩码上升距离后,你能不能马上就晓得手联通的距离呢?五、教学流程(一)、有用功、额外功、总功1、有用功:2、额外功:3、总功4、关系(二)、机械效率1、定义2、定义式3、说明:影响机械效率的诱因(三)例题剖析六、典型例题例1、用如图所示的滑车架匀速提高重为480N的物体G,所用拉力F为200N,将重物提高3m所用的时间为10s.求:(1)拉力上升的速率.(2)所做的有用功.(3)拉力的功率.(4)滑车架的机械效率.例2、如下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该装置的机被效率为70%,则物体遭到的磨擦力大小是多少?例3、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如图5所示,已知斜面上木架的质量m=40kg,人对木架的拉力F=75N,斜面长s=4m,斜面高h=O.5m。求:(g取10N/kg)斜面的机械效率。和磨擦力的大小。例4.一辆货车在水平桥面上匀速直线行驶,货车上的速率表如图所示,求:⑴轿车行驶的速率是多少米/秒?⑵在2min内货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⑶若货车底盘提供的牵引力为F=1600N,则货车通过上述路程牵引力做的功为多少焦?例5、如图是测定滑车架机械效率时所用的滑轮,若使绳端的拉力沿向下的方向(1)请在图13中画出该滑车架的绳子绕法。(2)建立下述实验步骤:A.按组装图把实验器材装配好B.用弹簧秤检测出重物的重力C.在动滑轮下边挂上重物,并分别记下重物和弹簧秤的位置D.拉弹簧秤,使重物上升一段距离,读出E.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和联通的距离F.由测得的数据,求出滑车架的机械效率(3)在这个实验中,若物重4N,重物上升了0.1m,弹簧秤示数为2N,请估算该滑车架的机械效率η=。(4)你能剖析一下效率不是100%的缘由吗?请你试着写出两条:、。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方式的能的转化。(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气温和内能的关系。(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4)了解内能的借助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了解热量的概念。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7)能通过具体例子,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时建议本章的引入方式:第一节:动能、势能、机械能
一、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2.晓得哪些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诱因。3.晓得哪些是弹性势能及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诱因。4.晓得哪些是重力势能及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诱因。5.晓得哪些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6.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互相转化的简单的化学现象。7.才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渐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索的习惯。二、本节的引入方式:三、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影响诱因。突出重点的方式:(1)、做好课本中图12-5至12-10的有关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思想的应用),以提高感性认识。(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四、教学难点: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互相转化的简单的化学现象。突破难点的方式:(1)、做好课本中图12-1、12-12的有关实验,以提高感性认识。(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例。五、教学流程(一)、能的概念1、定义(二)、动能1、定义2、探究动能大小和什么诱因有关(三)、重力势能能1、定义2、探究重力势能能大小和什么诱因有关(四)、弹性势能1、定义2、探究弹性势能能大小和什么诱因有关(五)、动能和势能的互相转化六、典型例题例1、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时,中国人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当飞船返航减速着陆时,飞船的(D)A.动能降低,重力势能降低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降低C.动能降低,重力势能不变D.动能降低,重力势能降低剖析:由于飞船的质量不变,速率降低,高度增加。例2、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C)例3、如图甲、乙、丙三个图是某同事用同一个实验装置做“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诱因有关”的实验。(实心铜球、实心钢球的容积相同,h1>h2=h3)
⑴.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乙、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⑵.要研究动能与速率的关系,我们应选择___甲、丙__两图来进行比较。
第二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湿度有关。2、知道哪些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方式的能。3、知道物体气温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4、结合实例剖析,晓得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形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二、本节的引入方式:温故知新法1、提问: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是哪些?2、动能、重力势能的定义分别是哪些?3、分子运动分子动能分子间有互相斥力分子势能三、教学重点(1)、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诱因。(2)晓得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形式,突出重点的方式:(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3)、讲止咳传递的条件、方向结果和实质。四、教学难点:
内能的概念及其影响诱因。突破难点的方式:(1)、和机械能对比讲解.(2)、举相关例题。五、教学流程(一)、内能的概念1、定义2说明3、分子运动快慢好水温的关系4、热运动5、影响内能大小的诱因6、影响机械能大小的诱因(二)、热传递(三)、热量(四)、例题剖析六、典型例题判定1、0℃冰没有内能()2、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一定具有内能)3、具有内能的物体一定具有机械能()4、物体的气温越高,内能越大()5、温度越的高物体,内能越大()6、1Kg0℃的冰融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晓得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化学属性的数学量。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物质的比热容并会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会进行物体吸、放热的简单估算。4、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