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
2020年荣获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在信息网路技术日渐成熟,全球经济向数字化、低碳化变革的背景下,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经济与人文结合的产物,具有无限的潜力须要挖掘。复旦学院设计创意大学的媒体与传达设计是集教学、科研和实践为一体的饱含活力的专业方向,旨在于为社会培养使数字信息人性化、人文化、艺术化和敢于探求新媒介下创新设计可能性的设计师和研究者。
特色优势
2014年,复旦把视觉传达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合并为“媒体与传达设计”,希望能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开始这个学科方向新的探求;目前专业方向集教学、实践和科研为一体,旨在于为社会培养使数字信息人性化、人文化、艺术化和敢于探求新媒介下创新设计可能性的设计师和研究者。
专业内涵
在信息网路技术日渐成熟,全球经济向数字化、低碳化变革的语境下,“媒体”也好,“传达”也好,都有了新的内涵。“媒体”可以成为促使某种状态,例如创新、商业成功和更美好生活的工具。它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数字的;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甚至信息、产品、服务、建筑、城市、系统,都可以成为广义的媒体或是媒介。而传达,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互方法。
培养特色及亮点
本专业指出从概念创意到设计发展、到最后施行的完整设计过程的专业设计课程,如图形与符号、动态与媒介、信息与传达、交互与系统、思辨与整合设计等;指出技能训练的设计技术课程,如彩印、插画、摄影摄像、三维动漫、创意编程、游戏设计等;以及为研究生学习做打算的基本理论课程,如设计史、数字媒体艺术和技术简史、传播理论、用户研究、空间叙事等课程。
实践创新
本专业教学与科研团队的相关工作以媒体设计、传达设计、交互设计等学科为依托,并联合声音设计、游戏设计、思辨设计、建筑空间、公共艺术、算法设计、人工智能等学科资源,以国际化、前瞻性、实验性为特色,共同定义跨界、跨学科、跨文化的前沿研究与社会公共应用实践。
结业去向
结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也可从事平面设计、UI/UX设计、影视后期与特效、交互设计、互动展示设计、插画设计、新媒体艺术、游戏设计、应用程序设计等相关工作,亦有部份结业生选择依照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创业。
环境设计
2019年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2021年在软科中国学院专业排行中高踞第二
培养目标
面向全球知识网路时代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环境设计专业为国家战略和地区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系统思维、创新创业精神与行动能力,通过“设计思维”整合科技、商业与人文,在智慧生活、产业变革、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重大需求领域,以“设计驱动的创新”推动可持续变革的未来领袖型创新设计人才。
人才培养重视未来设计人才的环境与社会可持续价值观,独立思索与设计研究能力,以及面对真实世界问题复杂性、不确定性的创新开拓精神。
特色优势
环境设计专业即将创立于2000年,与工业设计、媒体与传达设计在一个广阔的设计学科知识平台上充分交叉;以立体T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搭建本、硕、博一体互相支撑的跨学科、跨文化、跨层级的“专业-学科生态系统”;以“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培养兼备卓越专业知识和创新整合能力的“设计驱动型创新”卓越人才。2019年环境设计专业入围首批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名单。2021年在软科中国学院专业排行中高踞第二。
专业内涵
面向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需求,环境设计专业自2010年起服装设计专业排名,开始从“环境艺术”到“环境设计”的变革,教学重点和内容从关注环境中“物”的设计向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设计拓展,以回应产业变革和城乡可持续发展对创新人才的新需求。
大学把环境设计定义为“致力于运用整体的、以人为本的以及跨学科的方法创造和促使一种可持续的‘生活空间生态系统’,包括人与环境交互过程中的体验、交流和场所”。“生活空间生态系统”成为环境设计的核心对象。
明天,环境设计通过“设计思维”整合科技、商业、人文等多学科知识与技巧,在新零售、新社区、智慧生活、城乡互动和乡村振兴等场景下实践设计驱动的创新,优化人与环境之间的各类交互关系,促使城市和乡村以新陈代谢的形式,向硬度的、可再生的生态系统变革,实现“为人生的意义和世界的未来而学习和创造”的共同愿景。
科研平台
环境设计专业依托的学术研究中心和研究室包括:复旦学院-麻省理工大学天津城市科学实验室、DESIS社会创新与可持续设计实验室、X可持续未来设计研究中心、公共设计研究室、仿生学可持续设计研究室等等。在包括城乡交互、医疗健康、交通形式、创新教育、社区营造、智能生活和产业变革等联动本、硕、博的“纵贯线”专题研究领域,促进设计教育和研究。
2015年发起通化创生行动,2017年首创计划,面对真实世界的挑战,探求设计服务和推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方式、路径和理论,实现设计驱动创新、地区商业成功和人民生活品质提高。
培养特色及亮点
人才培养体系聚焦从符号到系统的环境设计认知和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方式论,重视环境与社会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系统视野,培养中学生对创新设计介入的途径、对象和议程构建深入的理解,并初步产生“做驱动创新的环境设计”的视野、思维和行动能力。
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开放设计为核心价值主张,建立基于“设计四秩序”的“从符号到系统”的教学逻辑主线;
在产教融合的项目制课题中,学习环境图形、场所营造、空间整合、品牌体验、场景交互、服务设计、社会创新,探求城乡再生的解决方案;
通过设计前沿和技巧论的导出和研讨,学习设计研究、环境心理、社会经济与商业的相关知识,树立前瞻性和探究性视野;
利用实验教学中心和生活实验室等平台,在与社区的协作中营造可持续的智能生活新场景。
国际交流
大学与50余所世界著名设计高校建有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美国阿尔托学院,美国巴黎理工学院,德国科尔丁设计大学,美国奥芬巴赫设计大学,加拿大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英国代尔夫特理工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排名,德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日本艺术中心设计大学,韩国帕森斯设计大学,韩国辛辛那提学院设计、建筑、艺术与规划大学,新加坡理工学院,日本科学技术院,法国千叶学院等。合作形式囊括中学生交换、教职人员交流、合作研究及共建联合实验室等。中学生在大专第五年和第四年学习阶段都有机会申请抵达这种中学交流学习。(详尽名单见大学官网)
不仅出国交流,环境设计专业每学年在设计创意大学本地举办国际联合设计工作营,与来自全球合作高校的师生一起,就本地问题在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情境下举办创新探求。常年合作项目包括与英国科尔丁设计大学合作的可持续变革课题,与日本艺术中心设计大学合作的craftchina项目等。
产学研合作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于“设计驱动的产业变革升级”,深入施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与国外外小型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构建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合作的多种模式和管理机制,着力推动校企落地,通过产业实践,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变革。常年紧密合作者包括美国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Slush创业社群等国际组织,以及阿里巴巴、优衣库、华润、阿斯顿马丁等诸多国际著名企业。
实践创新
联动未来生活原型街、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同济天地设计院、同济松江设计创意小学等平台,帮助中学生参与到从“发现和重塑问题”、“创意迭代与原型设计”到“设计实现和创意落地”的全过程,覆盖从前沿探求、设计研究、快速原型、创意迭代、品牌化与产品化、项目施行、项目管理等多元环节,在广泛的跨学科协同实践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知识-价值-能力-剖析-独立-志趣-人格-自信”。
未来发展
结业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环境设计相关的硕士研究生学位,包括国外外各院校开展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建筑、战略设计、服务体系设计、体验设计、跨学科设计、设计与城市生态等硕士研究生项目。历届结业生步入耶鲁学院、耶鲁学院、剑桥学院、皇家艺术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哥伦比亚学院等知名学院深造。
也可从事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互动展示设计、社会设计、策略设计、服务设计、游戏企划及设计等相关工作;或选择在以上相关领域自创设计品牌或设计机构。历届结业生中除了有在伍德公司、B+H、风语筑、全筑等顶尖建筑、景观、环境设计咨询公司兼任中级职位(合伙人、设计经理、项目经理等),还成立了如NONG、优志愿、禾邑精造、合旅等创新企业。
产品设计
2021年荣获国家级一流专科专业建设点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美好生活与可持续发展,提倡以人为本与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兼备人文修养、科学精神、设计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新产品及其服务系统的整合创新设计弘扬者与促使者。
特色优势
工业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普通高等中学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中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普通高等中学专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高等中学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设计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专业等学科建设优势。在技术高速改革和国家经济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定位人才培养内涵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指出在学科交叉和复杂问题情景下的整合式创新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专业内涵
工业设计是制造服务创新链的起点和关键环节,除了能提高产品的功能品质、实现红色智能制造、提升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还可以创造推动新的市场需求和产业,是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和产业升级需求的重要契机与创新源头。中国制造在“由大转强”的过程中,设计驱动的整合式创新成为关键突破口。在此背景下,复旦学院的工业设计专业立足学科发展前沿,积极服务社会,聚焦以问题为导向、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前沿探求,在技术高速改革和国家经济变革的时代环境下,进一步推进专业教育变革,定位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从“经典设计”到“整合创新”,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培养具有整合式创新设计知识与能力的领军设计人才。教学内容涵括设计理论与技巧、艺术与美学、材料与工艺、人因与交互、品牌与战略、创新与创业等主要蓝筹股。
科研平台
广州市县级工业设计中心
广州市经信委授予
广州客机设计研究院-复旦学院客机内饰与创意设计中心
中国商飞合作建设
上汽-复旦车辆造型与内饰设计工程中心
上汽集团合作建设
载运工具及系统创新设计实验室
广州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
材料创新及设计应用实验室
设计创意大学自主建设
当代家俱设计研究室
设计创意大学自主建设
人因工程设计研究室
设计创意大学自主建设
宽容性设计研究室
设计创意大学自主建设
设计历史谱系研究室
设计创意大学自主建设
JALAB珠宝实验室
设计创意大学自主建设
培养特色及亮点
创新实验区
在中学鼓励跨学科联合教学的背景下,工业设计专业与汽车工程专业设有联合建设的“车辆工程与工业设计跨学科联合培养车辆造型专业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开始,招生人数扩大到15名(9名车辆大学汽车工程专业,6名设计创意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所有中学生联合培养,工业设计专业结业设计在设计创意大学进行。
微专业
2020年开始,工业设计专业面向复旦学院在校大二、大三中学生开办了工业设计微专业的辅修项目。
国际交流
复旦学院设计创意大学是中国最为国际化的设计大学。大学与40多个境外一流知名设计高校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活跃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大专生有机会交流至日本帕森斯设计大学、美国艺术中心大学、英国伯明翰艺术学院、意大利那不勒斯理工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德国奥芬巴赫艺术设计学院、德国科隆国际设计大学等世界一流设计大学学习。大学目前有9个双硕士学位和3个双博士学位项目,为研究型设计人才国外外学术交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产学研合作
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具备国际一流的产学研合作文化与生态,合作企业包括:欧特克、微软、达索等世界顶级设计平台开发专家;商飞、波音、阿斯顿马丁、中车、上汽、广汽、捷豹宝马、永久等国外外顶级出游服务企业;阿里巴巴、IBM、华为、海尔、戴森、西门子、宜家、霍尼韦尔、科沃斯等国际智慧生活产品与服务供应领军品牌;复旦诊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和联影医疗等各大诊所与医疗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的相关方;以及循环经济提倡组织Ellen基金会、非洲物种与生态保护组织PeaceParks基金会等国际著名的NGO组织等。
实践创新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高度聚焦国家战略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须要与专业人才培养特色,设有五大实践创新的主题教学平台。第1个主题平台称作“先进技术与智能设计”,主要涉及3D复印、参数化设计、衍生式设计、虚拟现实辅助设计和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学科前沿的设计技术与技巧;共建企业包括欧特克、微软、达索等世界顶级设计工具与平台开发专家。第2个主题平台称作“载运范式与未来出游”,内容主要包括载运工具设计、交通系统和服务体系的研究与设计,以及在可持续设计理念下的低碳出游设计等方向;共建企业包括商飞、波音、阿斯顿马丁、中车、上汽、捷豹宝马、永久等国外外知名品牌。第3个主题平台称作“智慧生活与产业变革”,相关内容涵括智能硬件、智慧家装、品牌再生、智慧城市和新兴场景等研究与设计;共建企业包括阿里巴巴、IBM、华为、海尔、戴森、西门子、宜家、霍尼韦尔、科沃斯等国际领军企业。第4个主题平台称作“医疗体验与服务设计”,目前已与复旦诊所、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仁济诊所和联影医疗等企业,在医疗器械设计、医疗辅助产品设计、医疗服务体验设计、医疗公益与品牌设计等方向上构建了实质性合作。第5个主题平台称作“人类命运与星球议程”,内容涵括循环经济、物种与生态保护、星际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潮流前沿等研究与设计方向;共建单位包括国际著名的循环经济提倡组织Ellen基金会、非洲物种与生态保护组织PeaceParks基金会、公益型创新企业爱回收、中国航天员培训中心等合作伙伴。
结业去向
本专业中学生结业后拥有良好的继续深造条件和就业发展优势。结业生继续深造的高校包括皇家艺术大学、伦敦艺术学院、罗德岛艺术中学、帕森斯设计大学、阿尔托学院、艺术中心设计大学、代尔夫特设计大学等世界顶级设计高校。就业发展方面,本专业结业生呈现出开放多元的发展格局和广泛认可的持续发展潜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彰显出了复旦工业设计专业面向“整合式创新设计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特色优势,和大学QS世界排行背后雇主与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良好评价。无论是在海外入职顶级企业,如:微软、微软、飞利浦、博世、阿斯顿马丁等;还是精耕在我国车辆、轨交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如:上汽、吉利、广汽、路虎、通用、中车等;或是在百度、阿里、腾讯那些国外顶级互联网公司;又或是在华为、中兴、联想、小米、欧普那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制造企业;都能在设计一线或重要管理岗位上,找到本专业的优秀结业生。本专业结业生就业除了可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市场与趋势研究、产品和品牌策略与管理等部门,覆盖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产业创新需求,如出游、能源、医疗、通信、消费电子、时尚、家居、互联网等领域,还也可选择设计咨询服务类企业、独立设计工作室、新兴创业型企业,或自主创业。
杰出校友
顾嘉唯2004级,前百度人工智能研究院人机交互负责人、前谷歌研究院研究员。2016年被德国麻省理工大学《技术评论》()评比为“全球35岁以下的35位杰出科技创新家”之一,2015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设计师”
徐赟2002级,喜喜孕婴集团创始人,丝凯贝创始人,北京喜韵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总总监,2007年成立喜喜月子爱惜机构,2016年喜喜孕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耿忠诚2001级,优志愿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上海亿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总监
于正1998级,播肯视觉执行监事与设计经理,从事跨界新媒体视觉设计与创作。曾获得第17届主题娱乐商会(T.E.A.)最佳现场体验奖、国际视觉抒发商会(IVCA)最佳现场体验活动奖、上海市科学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
罗鞍1997级,法国齐思(Teams)工业设计公司中华区总裁
蒋琼耳1996级,上下(ShangXia)品牌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设计界新锐艺术品设计师
张帆1995级,广汽车辆工程研究院副教授、概念与造型设计中心设计经理。宝马公司美国本部终生车辆造型设计师。其兼任领导设计了广汽“传祺”GA6、GA8、GS8等一系列车型
吕瓯北1986级,半木品牌创始人、上海灯具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书记、中法合资唯品设计监事长及设计经理
宋奕君2003级,积家()中级设计师(总部),旨在于爱彼首饰的创意设计、定制设计以及设计研制
栗璟瑶2005级,捷豹宝马大中华区设计经理。在美国负责宝马发觉概念车的设计;Mark内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