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机械效率的知识点,是可供老师和家长参考学习的优秀数学学习案例文章。
机械效率知识点第1部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利用公式η=W 有用/W 总计进行相关估算,知道机械效率大于1。
(3)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技术。
2)流程与技巧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索化学相关知识、深入理解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让中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以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中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中学生分析
中学生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对“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感受到了“效率”的问题,为本节的教学和知识理解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主要困难
1、重点:讲授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等概念,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原因;
2.难点:举例确定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并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原因。
教学流程
1. 回顾
(一)工作的两个必要的诱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第二个是物体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2) 估算工作方法
W=F·S
2、新课教学
1、思考:
有哪些方法可以将一堆石头从建筑工地运到顶层?
通过比较三种工作,什么是有用的工作,什么是必须要做的无用的工作,引出了机器的三种工作,并总结了三种工作之间的关系。 引入机械效率。
2. 有用工作的定义:
对人有用的工作才叫有用的工作。 W有=Gh
3.额外的工作: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工作称为额外的工作。 W金额=W总数-W拥有
任何机器本身都受到重力的作用,相对运动的部件之间存在摩擦力。 因此,使用任何机器时,除了做有用的工作外,还要做额外的工作,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的工作。 此时,功率所做的总功等于有用功加上额外功。
4、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总重量=FS
5、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有用功总是大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总是大于1。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例如总功为500J,有用功为400J,则机械效率为400J/500J=0.8=80%。
6.了解一些常用机械的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通常为40%-50%,小车架的效率为50%-70%,泵的机械效率通常为60%-80%。
7. 示例:
用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升到2m的高度,拉力F为120N。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W有=Gh=200N×2m=400J
W总计=Fs=120N×4M=480J
η=W有/W总计×100℅
=400J/480J×100%=83.3%
8.如保证提高机械效率
通过修改实例可以得出,同一个动滑轮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而用不同的滑轮提升同一物体时,额外功越低,机械效率越高。重物。 其结果是一种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巩固练习:展示幻影kt板,测量本课内容
4.小结:让中学生说说他们从这节课中得到了什么?
5.作业:同步练习
机械效率知识点第2部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用功、附加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进行相关的估算。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有用功、附加功和总功; 通过参与探索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计划。
3、本班非常重视与生活的联系; 关注生产、日常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以机械效率评价机械的意识,进而提高科学为人类服务的责任感。
2.教学重、难度大
1、有用功、附加功、总功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机械效率的概念。
2.激励措施影响机械效率的大小。
三、教学流程
链接1:导出新课程
【创建场景】
班主任展示了一张照片。 提问:中学生听到生活中有关效率的单词和句子后,才能回答:工作效率、学习效率等。根据中学生的回答,得出主题“机械效率”。
第二节:新课讲座
【产生概念】
组织中学生完成《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力》一书中的实验。
提问:中学生推测定滑轮和动滑轮将同一个物体拉到相同高度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实验:
(1)让朋友上讲台,朋友用弹簧测力计轻轻将吊钩升到一定高度,估算拉力所做的功。
(2)让另一位朋友到讲台上,用弹簧测力计和动滑轮将同一个钩子轻轻提升到同样的高度。 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先询问两个拉力所做的功是否相同,然后开始实验并再次估计拉力所做的功。
问:为什么两个实验中拉力所做的功不同? 提问后总结:虽然使用动滑轮会省力,但由于滑轮本身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等激励作用,所以钩码是由动滑轮驱动的,拉力做的功较多。
第三步:巩固和改进
【加深理解】
学完本课的新内容后,让中学生讨论机械效率是否还能达到100%。
通过总结中学生的回答,得出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
第 4 部分:作业总结
总结:班主任以提问的形式总结了学生的回答,并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
作业:如何提高日常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工作效率。
机械效率知识点第3部分
1. 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既是《机械与人》章节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八年级(一年级)数学学习的综合章节。 其内容包括本章机械功能特性、功、力等相关知识,还涵盖了各种受力分析、判断以及物体运动、平衡等诸多知识。 可以说,这一节的内容基本上把一本书的大部分知识都整合和交织在这里了。 因此,它除了是一门新课,也是一门涉及面非常广的总结课,但同时也是一门难度非常大、挑战性非常大的课。
2.本课除了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机械效率”,能够分析和估算机械效率外,还需要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真正理解“效率”的含义,以便它们可以运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人文与科学的高度融合。
3、本节内容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八年级数学学习一年的最后一课。 只有通过本节的学习,才能使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
4、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简单的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结合实验,让中学生深刻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 考验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创造力、总结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我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学习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和实践技能和能力。 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本班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要照顾到少部分朋友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本课的学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难度较小的理论分析和复杂的多步估算,尽量使具体知识生动化、形象化,让中学生通过生活理解知识,同时用知识来解释、指导生产和生活。
2、适当的坡度和坡度,照顾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朋友,让所有朋友仍然能够参与学习和思考,并有所收获。
3、让学习走向生活,为中学生预留一定的课后练习和不同难度的探究题,培养实践能力。
4、引导中学生总结反思,提高知识和能力的高度。
5、根据当地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本部分内容分为两部分,分两个教学小时进行。 第一部分让中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了解机械效率,从而分析和估计相关问题,达到对机械效率的深刻理解,掌握探索各种机械效率的实验方法,练习探索各种类型的机械效率。下一节的机械效率规划。 第二部分是实践探究课。 朋友们利用上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探讨不同机器在各种情况下的机械效率,但做一个总结,以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 能运用所掌握和发现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① 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来源和联系。
②掌握机械效率的含义和估算方法。
③掌握通过实验、实践探索、测量和分析估算各类机械机械效率的方法。
2. 流程和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可以初步了解机械效率,进而在理论分析层面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机械效率以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各种因素。 最后能否从理论走向生活、生产。
3. 情感和心理目标:
培养中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心态、积极探索、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重点难点:
要点:只有通过实验探索初步了解机械效率,才能进行简单的估算和分析。
难点:深入分析机械效率,掌握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区分功、功率、机械效率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意识。 掌握机械效率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
5、教学设备及教具
多媒体投影仪、滑轮、细线、弹簧测力计、铁架、钩码等。
6.设计思维
这堂课应该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教师要成为中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中学生熟练高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不应该是知识的灌输者,甚至班主任也应该学会假装听不懂,让中学生教老师,以表明中学生在学习。 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实验、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首先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索总结和解决问题。 之后上升到高层次的理论分析,最后回归生产生活。 重点突出化学科技知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3、良好的师生互动,班主任可以集中精力掌握中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并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4、巧妙铺路,储备学习内容,为下一节的实验探索做好充分准备。
七、教学过程
1.学生课前预习
2.以简洁生动的问题在课堂上引入新的话题
4.小练习,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5.深入、高水平的机械效率理论分析,掌握测试机械效率的基本技能
6.安排课后作业和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七、总结
8.针对中学生的详细教学环节和活动
(1)新课程介绍,简单知识构建
1、让中学生选择搬砖的形式引入新课
中学生活动:选取部分中学生回答并请他们说明理由
2. 分析有用功、附加功和总功
有用的工作:为了实现目标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额外工作:为了克服其他约束和激励以实现目标而必须完成的工作
总功:使用机器时所做的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中学生活动:班主任举例指导,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分析搬砖时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引导中学生分析:机器实际使用时,总做的功总是小于有用的功,必须做额外的功。
3、指导机械效率分析
分析一下引入的原因
①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②表达:
③说明:数值以百分比表示,无单位
意义与作用:评价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中学生活动:翻书,找出答案。 并加强知识点的记忆。
(2)实验探索,注重体验现实,检验小车架的机械效率。
1.询问如何进行实验来体验和测试台车架的机械效率
中学生活动:班主任引导思考、讨论、回答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估算,并将每组数据公布在黑板上。 班主任指导中学生总结评价。
然后观看我所做的实验视频
(3)对教材例题进行分析处理,明确和规范解题的格式、方法和要求。
中学生活动:选择部分中学生分析题目,阐述思路。 强化解题形式。
(4)深入分析和理解机械效率
1.针对公式的变体应用,配置大练习题。
练习1.已知某工地块状框架的机械效率为85%。 如果将一块质量为200公斤的砖提升10米,则块框架自由端的拉力应做多少功?
中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练习、强化记忆。
2、机械效率与有用功、附加功、总功的关系
中学生活动:讨论效率越高,机器做的事就越有用?
机械效率与所做的各类功没有必然关系,而只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和份额。 控制变量时,讨论变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3.讨论与思考:机械效率的范围
机械效率大于1,所以各种机械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节省人工或距离,绝对不省工。
4、讨论与思考:机械效率与功率的区别,是否可以说机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或者功率越大效率越大?
两者从不同角度描述机械的性能
5 讨论与解答: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当有用功不变时,尽量减少额外的功(减少总功),增加相同质量的砖的高度
当额外功不变时,尽可能减少有用功。 用同一滑轮架提升重物,并尽可能降低重物的质量。 就像包车一样,座位尽可能多。
当总功不变时,减少内功。 电机提升重物时,应尽可能减少附加负载。
6 实际操作中如何提升机械效率:
减少摩擦,给块架加润滑油等。
减少、减轻负荷
组合机械越多,效率就越低!
(5)观察机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情况,掌握选择机械的方法
(6)简单的练习题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表达式,衡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①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越省力,机械效率越高。 B、降低内部功率可以提高机械效率
C、机械效率越大,功率越大 D、额外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小
②为了提高机械效率,采取以下各种措施是有效的()
A.有用功固定,总功减少。 B、总功固定,内部功量减少。
C、有用功固定,内部功减少。 D. 额外工作量固定,总工作量减少。
③ 有两台机器,A、B,A 的机械效率为 85%,B 的机械效率为 60%,则 ()
A. 机器 A 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 B. 机器 A 花更少的时间完成相同的工作量。
C. 机器 A 比机器 BD 节省劳动力 以上说法不正确
④ 一个滑轮架,不考虑钢丝绳的重量和摩擦力,当用其提升重量为G的货物时,其机械效率为80%。 若用小车架增加重量为2G的货物,其机械效率为()
A. 大于 80% B. 等于 80% C. 小于 80% D. 不确定
(7)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指导如何对待生活和学习。 更多、更快、更好、更便宜。
(8)安排下一节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预测及安排:
1、实践探索同一台车架的机械效率是否恒定,
2.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
要求:提出自己的猜测,并根据猜测设计可行的实验验证方法,提前设计数据收集表格。
9、课后作业:
1、用动滑轮将重1000N的物体提升2m,所用的力为550N,则有用功为 ,总功为 ,该滑轮架的机械效率为_____,动滑轮的重力(不包括绳子重量和摩擦力)
2、如图1所示,用该装置拉动重量为100N的重物,使其在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不包括滑轮重量和摩擦力,则所需的拉力为8N,则为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该装置的实际机械效率为80%。 使物体以0.6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移动,实际拉力为 ,该拉力在5s内所做的功为 。
3、当用500N的力拉动滑轮架绳索自由端连接8m时,可将滑轮架上悬挂的重15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则比额外工作占总工作的比例是 []
A、25%B、75%C、15%D、85%
4.改进了滑轮架,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可以将同一物体以恒定的速度提升到相同的高度,与改进前的比较[]
A. 总功保持不变,但有用功减少。 B. 总工作量保持不变,但额外工作量减少。
C. 有用功保持不变,但总功减少。 D.以上说法不正确
5、起重机可在1分钟内将5.0×104N的物体匀速提升30m,机械效率为60%。 起重机在1分钟内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J? J 中完成的总功是多少? 总功率是多少 W?
6、用滑轮匀速提升360N的物体。 如果滑轮架的机械效率为80%,则绳索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0N。 考虑到省力、方便,请问:这个滑轮架应该由多少个定滑轮组成? 由动滑轮组成? 实际拉力有多大?
10、黑板设计:
机械效率
1、有用的工作:
2. 额外工作:
3、总工作量:
4、机械效率:
① 定义:
②表达:
③理解并强调:
练习分析、绘图、解释、草稿等。
11、课后总结与反思:
机械效率知识点第4部分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了解机械效率并能够计算机械效率
教学重点
1.了解组织效率
2.探索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了解机械效率
教案
讲义、教程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表达式,教案学案,配合达标
教学杂记
教学环节
班主任活动
中学生活动
评论
1.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新课程介绍
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套新房子,顶楼。 如果你想翻新浴室和厨房,你需要把石头运到顶楼。 小伙伴们,请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设备来帮助小明一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一组选择的方法最好?
2.开展新课程
如果你用动滑轮来举石头,请你的朋友观看举石头的过程。
我们需要给谁功呢?
(黑板上写字很有用:这是我们需要的工作。)
哪部分工作是我们不需要,但又必须做的?
(黑板上写的额外工作:工作时为了额外的负担而必须做的工作。)
总共完成了多少工作?
(黑板上的总工作:有用工作和额外工作的总和。)
如果我们用以下三种方法来移动石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 为什么?
讨论答案。 (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因为第三种方法所做的额外工作最少。)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的工作越少越好; 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数学中,机械效率用来表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率。 (黑板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效率; Wyou表示有用的工作; 表示总工作量。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如何表示呢?
根据公式估算,斜坡内部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大于1,常以百分比表示。)
师:朋友们,刚才我们知道了斜坡内部的机械效率。 任何斜坡的机械效率都相同吗? 请朋友们再观察一下推斜面物体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探索斜面的机械效率(黑板探索: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斜面推动物体的情况,你可以对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哪些问题?
问一个问题。
(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度有什么关系?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度有什么关系?...)
请你的朋友推测其中提出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猜想,选择其中一个问题进行实验,并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来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什么推论?
(五)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1.有用功、附加功、总功;
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
3. 研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
讨论答案。 (第三种方法是最好的,因为第三种方法所做的额外工作最少。)
在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的工作越少越好; 即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数学中,机械效率用来表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率。 (黑板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表示机械效率; Wyou表示有用的工作; 表示总工作量。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如何表示呢?
根据公式估算,斜坡内部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大于1,常以百分比表示。)
师:朋友们,刚才我们知道了斜坡内部的机械效率。 任何斜坡的机械效率都相同吗? 请朋友们再观察一下推斜面物体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探索斜面的机械效率(黑板探索: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斜面推动物体的情况,你可以对斜面的机械效率提出哪些问题?
问一个问题。
(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度有什么关系?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度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