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物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 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存在形式随时都在变化。 这些相互作用在数学中被称为:力。
热学是数学的基础部分,本章是热学部分的基础。 重点是学习几种非常典型的力:重力、弹性和摩擦力。 困难在于力量的合成与分解。
考试要求
Ⅰ 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能够识别并直接应用到相关问题中。
Ⅱ 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及其与其他知识的联系,并将其运用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判别过程中。
要求Ⅰ:滑动摩擦、动摩擦诱发、静摩擦、变形、弹性、胡克定律。
要求二: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
知识建构
知识点总结
1. 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
1.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实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力的互易性:受力的物体也是施力的物体。
4、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两种方式:①直接接触; ②非直接接触
5、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而且力具有矢量性质。 用测力计(弹簧秤)检测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新牛)。
6、力三要素:一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功效。 如果其中一种元素发生变化,力的效果也会发生变化。
7、力的疗效:①使受力物体变形; ②改变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决定。 例如,用脚踢篮球时,用力不同,篮球飞行的距离不同; 力的方向不同,篮球飞行的方向不同;
8、力的示意图:力可以用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
它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方向(箭头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头尾部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称为力的作用线。 这些表达力的方式称为力图。 这是一种直观、形象地表达表现力的技巧。
9. 力量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和力的疗效分类:
①物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等。
②有效力:支撑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等。
(2)按作用形式可分为:接触力(如支撑力、压力等)和场力(如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可分为:内力和外力。
(4)按受力关系可分为:共点力、共面力、平行力、平衡力、作用力和斥力等。
10. 重力:物体由于月球的吸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也称为重量,通常用符号G表示。
(1)万有引力的物体是月球,其本质是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能说万有引力就是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月球表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影响。 重力与运动状态和接触表面无关。
11、重力方向总是垂直向上,并且重力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12. 重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及其地理位置决定。
(1)在同一地点,重力G与质量m成反比; 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地方可能会受到不同的重力,但这些差异很小,通常可以在地面常数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感受到其重力的大小。
(2) 估算重力的公式为G=mg。 式中,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为kg; g是与地理位置有关的量,反映月球对物体的排斥力的强弱。 一般来说,g=9.8N/kg,也就是说质量为1kg的物体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 它是基于二力平衡条件和力作用相互影响的原理:由吊绳悬挂的静止物体或由静止的水平支撑支撑的物体摩擦力知识点总结,垂直吊绳上的拉力或水平方向上的压力支持,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1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 弹性
1、变形:物体形状和体积的变化称为变形。
2、变形原因:受外力影响。 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形。 只是变形的程度不同而已。
3、变形分类(从变形是否能恢复原状来看):
(1)弹性变形:只有在外力停止作用后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如弹簧、钢筋在正常情况下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外力停止作用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变形,如保险丝、橡皮泥等的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4、弹性:变形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作用在与其接触的物体上,形成力。 这些力称为弹力。
5、弹力形成的条件:
(1)直接接触的物体;
(2)发生变形。
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弹力取决于是否存在形变。 有些物体变形明显,如弹簧伸长或缩短,很容易判断是否有弹性; 有些接触物体没有明显的变形,可以用假设的方法来判断是否有弹性。
即假设去掉一个接触的物体,看看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不会产生弹性效应;如果没有变化,则不会产生弹性效应。 有变化就有弹力。
6、弹力的方向是从受力物体到受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变形方向相反。
7、弹力的大小与变形的大小有关:变形越大,弹力越大,当变形消失时,弹力也突然消失。
8、胡克定律的意思是:F=kx; 式中,F为弹力大小; x是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k是弹簧的刚度系数。
9、弹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两个物体的接触点处。
3、摩擦力
1、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当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 在这些情况下,形成的力称为摩擦力。
2、滑动摩擦
(1)形成: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其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成形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要非常小心:“相对运动”和“物体运动”不是同一个概念。 “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考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是指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的变化。
(3)方向:始终与接触面相切,与运动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
(1)形成:当两个物体满足形成摩擦力的条件,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之间形成的限制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
(二)形成条件:
① 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形成弹力;
②接触面粗糙;
③ 两个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与滑动摩擦条件的区别为:
①大小:两个物体之间的实际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0<F≤Fmax;
②方向:始终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4)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受力物体上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
4、滑动摩擦力清河摩擦力对比:
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
符号和单位
形成原因
当表面粗糙且有挤压作用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
当表面粗糙且有挤压作用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缩写: 牛
符号:N
尺寸
f=μN
始终等于沿接触表面的外力重量
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5. 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相对静止的物体。
(2) 孤立研究对象,有序寻找力量
将研究对象与实际情况分开,按照先已知力,然后重力-弹性-摩擦力,最后其他力的顺序,一一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力。
(3)只汲取体力,不汲取治疗力
4.力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它所形成的疗效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该物体上所形成的疗效相同,则这个力称为这些力的合力,而这些力称为合力。力称为该力的分量。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关系不同时作用在物体上,因此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视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 共同力量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不同点上,但这些力的作用线延长后相交于同一点,则这些力称为共点力,因此,同一个点上的力不一定作用在同一个点上。
3.力的合成定律
(1)平行四边形规则
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代表这两个力的线段作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称为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三角法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平行四边形由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组成,可以将平行四边形法则简化为三角形法则。
4. 共点力的合成
(1)作图方法:根据力的图,严格以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为邻边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测量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的宽度,从计算出通过与图中刻度的比例关系计算合力的大小,然后用量角器测量对角线与邻边的倾斜角度,指示合力的方向。
(2)估计方法:首先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制作合力示意图,然后利用物理知识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力的分解
1、分力:几个力,如果它们共同形成的疗效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形成的疗效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称为该力的分力(该力称为这个力)力量)。 多个力的合力)。
2、力的分解
(1) 定义:求已知力的分力称为力分解。
(2)力的分解: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力的分解特性:同一个力,如果没有其他限制摩擦力知识点总结,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不同、方向不同的力。
3、根据力的疗效分解力F的通常步骤:
(1)根据物体的状态分析力的作用
(2)根据力的作用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3) 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借助所学的几何和物理知识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
4. 力的正交分解法
(1) 定义:将力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分解的方法称为力的正交分解法。
(2)力的正交分解方法的优点:第三,使用物理学中的直角坐标系(x,y)来描述力; 首先,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很简单,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而且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容易解。
(3)正交分解的通常步骤:
① 建立xOy直角坐标系
② 将x轴、y轴上的所有力依次分解为Fx1、Fx2…、Fy1、Fy2…
③ 分别计算x轴和y轴上的合力Fx和Fy
④计算合力F及其大小
,方向
。
注:若知识点与教材有出入,以教材为准。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