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节 机械效率 第 1 课中了解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能结合例子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 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2. 流程与技巧
1.通过思考和讨论,知道W has、W extra、W Total的含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了解额外功形成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
【教学重点】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了解额外功形成的原因,并能用公式η=100%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知道机械效率 η
弦、弹簧测力计、滑轮、秤、多媒体教案等 【教学时长】1小时
【巩固准备】
班主任指导中学生做好上节课的准备,并讲解中学生做的课后作业,加强中学生的知识巩固。
【新课介绍】
装修房子的时候,需要把一堆石头搬上楼。 有的人选择装在箱子里拎上楼,有的人选择拎着上楼。
第 1 页,共 5 页
W 有用 W 总计 ×
选择使用定滑轮升降上楼,也有人选择使用滑轮升降上楼。 您认为哪种解决方案更有效? 要知道答案,我们来学习第五节“机械效率”。
【课堂案例】【指导预览】
阅读教材P202-P203页的文字和插图,用红笔标记基本概念、定义、规定和规则,完成教案的“课前预习”部分。 各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提出对预览的疑虑。
【通讯显示】
1、中学生代表举手发言,汇报“课前预习”答案,班主任评价并批改。 2、中学生批评,班主任引导解释疑惑。 [扩大研究]
知识点1有用的工作、额外的工作、总的工作
中学生按照课本图10-33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将吊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 使用弹簧测力计和动滑轮将同一个吊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 记录相关数据。
第 2 页(共 5 页)
分析数据,对比两次弹簧测功机做的功,发现动滑轮做的功更多。 小组讨论并交换可能的激励措施。
据分析,在使用机器时,会有省力、方便等有利诱因,但由于机器本身的重量和摩擦等诱因,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中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学生:使用机器时,拉力(或功率)所做的功在数学上称为总功。 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用处,但我们必须做的工作叫做额外的工作。 把额外的功除以总的功物理大师机械效率,就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在数学上称为有用功。
知识点2机械效率
(1)中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 1.机械效率是多少? 那估计公式呢?
健康: 1、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估算公式为 η=
W 总计为 W × 100%。
老师2.“机械效率越高,功率越大”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学生:2.不是,机械效率表示做功的有效程度,公式为 η=
W有W总计×100%,并且工作
效率表示物体做功的速度。 公式为P=W/t。 两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 η 大,P 不一定大; 反之,P大则η不一定大。 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没有单位; 因为 W 总是>W 有,所以 η
(2)中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例题。 练习机械效率的简单估算物理大师机械效率,规范解题格式,正确找出使用机器时所做的有用功和总功。 班主任精选了一些朋友的解题过程,借助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如,如图所示,用滑轮或滑轮架(单滑轮模型,等重力)提升同一个重物,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第 3 页(共 5 页)
搜索有关以下文献的更多文献:胡克版八年级第一卷数学第十章机械与人体第五节机械效率第一期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