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剖析,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书面材料。下边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关于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六篇】,欢迎你们借鉴与参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第1节力
1、力的作用疗效: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
动、使物体速率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数学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作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疗效。
3、在数学学圆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切实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后面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遭到前者对它的斥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
用是互相的(互相斥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互相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先的形状的特点称作弹性。
物体变型后不能手动恢复原先形状的特点称作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因为弹性形变而形成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称作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
跟遭到的拉力成反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阻值(检测范围),加在它前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阻值。②观察分度值,即看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检查它的表针是否指在“0”刻度,检测前应当把表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检测时:注意避免弹簧表针卡住,沿轴线方向使劲。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因为月球的吸引而使物
体遭到的力,称作重力。月球上所有物体都遭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月球。
2、重力的大小一般称作重量。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G=mg。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g=9.8牛/千克(N/kg)(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应用:重垂线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作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第二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取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率大小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率大小改变。
第三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形成与传播
一:声音的形成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震动形成的
2震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震动形成的
3发生物体的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虑: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固体,液体,二氧化碳都可以因震动而形成声音。
2“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震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且原先所发出的声音就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须要介质
2声以波的方式传播,这些波叫声波
要点:
1才能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作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二氧化碳,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方式向外传播。由于物体的震动,物体一侧的空气就产生了明暗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波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波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波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湿度有关。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称作波速
2波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通常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二氧化碳中传播最慢
3波速与节制的湿度有关。通常在氨气中,气温越高,波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去,人们才能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去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率是340m/s
拓展:
1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抵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起码有17m远
2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3回声测距离:2s=vt
第四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日子过得真快,一晃间八年级物理重力知识点,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繁忙,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省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求实创新,认真举办教学工作
教学是我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我任教高二年级的1至4班的数学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好课堂教学“四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打算,“认真"设计课件,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随堂完成,课后"认真"批阅中学生作业,使中学生对化学更有兴趣,同时提升中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课后依据得失及时"认真"的写些教观后感、教学反省,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之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中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中学生八年级物理重力知识点,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中学生能力,增强中学生的素养为目标,努力的找寻器材完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力求让教学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业务素养。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能够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学期以来,我到七中听取了几节区级优质课评比、到上海胶州28小学习,在网路上也坚固了几位博友同行,尤其是潘老师的教学随笔,让我获益颇丰。另外,我还借助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变革与班主任角色的转换》、《教师如何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晰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平常有机会我积极参与中学的听课、讲课活动,通过这种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打算。
三、加强反省,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省本学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在思忖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对于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索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看法和问题记录出来,进行反省;
2、虽然认真学习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里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数学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第五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震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震动的物体喊声源。
2、声音的传播须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抵达人耳,导致鼻窦震动,人就看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地球的宇航员们虽然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攀谈,由于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简称波速。通常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率是340m/s。
第六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浮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疗效,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1Pa=lN/m2。
4、(1)减小浮力的方式: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少浮力的方式: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浮力由液体重力形成,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浮力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形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浮力存在,大气压的检测—托里拆利实验,P0=1.=。
7、在二氧化碳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浮力越小。
第七篇: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浮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疗效,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公式:单位:Pa。1Pa=lN/m2。
4、(1)减小浮力的方式: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少浮力的方式: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5、液体浮力由液体重力形成,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液体浮力公式:p=ρgh。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6、大气压是由空气重力形成,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浮力存在,大气压的检测—托里拆利实验,P0=1.=。
7、在二氧化碳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浮力越小。
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导论知识点总结和每章重点总结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红岩》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附2019年高考真题)
★高中英语诗歌阅读知识点思维导图
★《生产安全车祸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9修正知识点
★小升初科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湘教版
★高中政治会考知识点及总结
关于初中数学透镜知识点总结【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