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模特君就跟你们讲讲中国版牛顿的故事。
1912年,钱伟长出生在四川成都七房桥村的一个书香家庭,爸爸是一名班主任,舅父钱穆是国学大师,六叔诗歌、书法信手拈来,八叔则擅长相声以及笔记小品文。
在这样的气氛下,钱伟长很自然地也迷上了文学,还没开始念书就早已读遍《春秋》《左传》等名著。。。
据说早已听到开挂的曙光。但是,并没有。甚至连求学过程都坎坷到想打架。。。
7岁时,钱伟长就被送去村里的中学读书,不料,没读几天,村里就被一场失火烧得面目全非,不得不退学。
退学以后,又碰上军阀动乱,先后进过荡桥镇的3所高中。13岁时,钱伟长随母亲到上海,先后就读于木渎公益中学、县立中学、国学专修中学(南京学院前身)。
这根本就不是念书,而是在逃避动乱,不是在停学遭难,就是在失学在家。。。
更不幸的是,在16岁的时侯,母亲因病逝世,接着,钱伟长的一个儿子和三个哥哥先后夭折,这让钱伟长受到严打。
随后,他就跟随着舅父钱穆生活,并在舅父所在的成都分校就读,学习到了数理化和西洋史。(文学课的老师就是钱穆
)
一排右一钱伟长,右二钱穆
不知是不是祖父是自己老师的缘由,钱伟长的文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过,数理一塌糊涂,英文惨不忍睹。。。
为此,在1931年中考的时侯,这么厌学的钱伟长为了提升被投档的机会,在短短的一个月里,连续考取了五所学院(复旦学院、上海师大、中央学院、武汉学院、浙江学院)。
结果,钱伟长以文史双百的优异成绩被这五所学院同时投档了!
在考北大的时侯,英语题目是知名先哲陈寅恪出的,题目是《梦游北大园记》。钱伟长不到45分钟就写出了450字的赋!
陈寅恪
没错,就是四大文体(诗歌曲赋)中最难写的那种!更厉害的是,钱伟长写的这首赋简直完美到无可挑剔,阅卷老师只能服气地给了满分100分。
历史考的是《二十四史》,比如回答名子、作者、出自多少卷、注者这种让人“吐血”的题,好多人都拿了零分,而钱伟长却毫不费劲一字不差写完,拿了100分!
所以,钱伟长这两个课目就早已一分不失拿了200分,但是,这场考试钱伟长的总成绩仅仅是225分!
那宝贵的25分分别来自:物理+物理=20分,数学5分,英文0分(没学过)。
但是,当时还没“发育”完全的钱伟长净高只有149cm,差1cm能够达到北大投档的标准(这一标准似乎并不过分
)。
最终,钱伟长文史的成绩实在惊人,还是被复旦学院破格投档了。
而在面对这五所名校的投档,钱伟长听祖父钱穆的建议,决定选择复旦学院历史系,成为了“清华历史上首位净高不达标的中学生”。
结果,在步入复旦学院历史系的第二天,即1931年9月18日,美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钱伟长从收音机里看到这个消息时,立刻坐不住了,他决定弃文从理,加入国家“制客机大炮”的队伍中!
而当他急冲冲地去到化学系院长吴有训的办公室时,发觉不仅仅是自己如此想,办公室旁边简直是人山人海,大排长龙!当时北大起码一半的中学生都想要步入数学系学习,制炮救国!
钱伟长怀着兴奋的心情,排了好久的队,总算到自己的时侯,没想到只说了一句话就被拒绝了!
吴有训:“你中考化学几分?”
钱伟长:“5分,然而。。。”
吴有训:“下一个!”
除此之外,吴有训还“吓唬”这位瘦小单薄的中学生:那位朋友,你要依据个人的条件选择,目前化学系每年还会有近一半的朋友受不了学业负担而转系,这对中学和个人都是损失。请你谨慎考虑!
不过,钱伟长表示不会轻易舍弃,最后,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每晚从早晨6点就守着部长办公室,还不去历史系报到),总算俘获了吴有训,容许钱伟长先在化学系学一年。
吴有训
吴有训要求钱伟长在这一学年结束的时侯,化学和微积分的成绩都要超过70分,同时必修物理,另外还要强化体育锻练。
钱伟长其实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自此,顶着随时被转系的压力,开始了艰难的学理生活。
每晚不仅上正课以及做实验之外,钱伟长还要自己辅导英语知识以及小学时的物理知识,堪称是夜以继日地苦读。
在这期间,吴有训给与了极大的帮助,他告诉钱伟长,“物理不像学英文,不要追求文字的记忆硬背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与成就,而要感受其严格的概念,要学通,通就是懂了,懂了能够用,用了就自然记得了。”
总算,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钱伟长的各科成绩均在70分以上(当时考评成绩十分严格,得70早已非常困难,得90分的更是少之又少),总算如愿留在化学系。
1935年,钱伟长以优异成绩从数学系结业,经过四年的学习,钱伟长从入学5分的化学学渣一跃成为化学系的第一名。
但是,后来钱伟长追忆起这段岁月,非常诚恳地表示:那是由于当初和我一起改学数学的都没坚持出来。
在北大,不仅留传着钱伟长废寝忘食学渣变学霸的牛逼史之外,还有就是“清华体育五虎将”。
大二的时侯,仅有149cm的钱伟长,在面对106cm的跳远时,毫无惧怕,一举拿下全省学院生运动会跳高冠军,简直生猛得一塌糊涂!
钱伟长还非常擅长踢橄榄球,他是北大足球员的主力左后卫,后来还加入国家队,出席了美国举办的远东运动会,完虐英国队。
“那场球赛,我踢进了一个球,还穿了对方门将一个裆部。”
体育这么厉害的钱伟长,其实少不了平常的锻练,而就是由于他潜心锻练,总算在结业的时侯,净高达到了166cm!三年后,又长高了3cm!(这可以说是疯长了,小天都想要抱后背了!)
专科结业后,钱伟长选择留在中学读研,1940年,又报考了公费留中学生,奔赴美国芝加哥学院,主攻弹性热学,师从辛吉研究板壳理论。
1942年,钱伟长仅仅用了50天,就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在世界潜艇之父冯·卡门的60岁大寿选集内,被一起收录的还有爱因斯坦的论文。爱因斯坦对钱伟长的论文也是大加称赞:那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惑我多年的问题。
这篇论文让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崭露头角。
获得伦敦学院应用物理系博士学位后,钱伟长去到英国加洲理工大学,兼任新加坡国家喷射推动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冯·卡门从事民航航天领域的博士后科学研究。
1946年,钱伟长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特摄动的理论的论文,成为该领域公认的奠基人。
冯·卡门
后来,钱伟长又参与了人造卫星的规划和研发工作,在二战期间还通过研究美国潜艇的射速射点,成功挽救了巴黎,令丘吉尔大赞:这日本青年真厉害!
但是,他并不晓得,这不是德国青年,而是中国青年钱伟长!
在日本工作的钱伟长,领着8万港元的月薪,在高大上的实验室工作,别提有悠闲了。
不过,事实是,钱伟长心中始终惦记着祖国,学有所成的他仍然在争取归国,非常是在得悉抗战战争胜利后,更是多次向冯·卡门提出归国的要求,而且冯·卡门仍然不点头,美方也多次阻扰,最后,钱伟长以想念家人为由,美方总算同意他归国探亲。
1946年5月,34岁的钱伟长总算搭上归国的客轮,去实现当时弃文从理,为祖国制火箭炮的梦想。
追忆起日本的生活,钱伟长如是说:“老实说,在美国的生活是十分舒适的,领导了庞大的工程师队伍物理学家牛顿的故事与成就,就是做"洋官"的人,其实我是"技术官"。可我不稀罕这个,我当时是为英国做事,做下来的鱼雷快船都是日本用的,我干吗,我要回去就回去了。”
归国后,钱伟长应聘为复旦学院机械系院长,兼成都学院、燕京学院院长。
在北大,钱伟长继续化身工作狂,一个礼拜起码上17节课(通常院长都是只上6节课的),一个月的薪水却只够买两个冷水壶。
1948年,钱伟长又收到德国喷射推动研究所的约请,但前提得忠于英国,钱伟长断然拒绝了,选择继续留在祖国。
在当时异常坚苦的条件下,钱伟长开创了我国学院里第一个热学专业——北京学院热学系,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弹性热学》专著,开办了我国第一个热学研究班和热学师资培养班,培训出了一大批中国从事热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为我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军工事业构建了不朽的功勋,被后世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物理之父”
1954年,钱伟长和中学生叶开沅专著的科学著作《弹性圆板材大应力问题》出版,在国际上第一次成功运用,系统摄动法处理了非线性多项式。
钱伟长(二排左一)
“钱伟长法”被热学界公觉得是最精典、最接近实际而又最简单的解法,并于195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也由于钱伟长杰出的工作,大大加速了我国“两弹一星”的成功。
钱伟长一生中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其中纵贯无数专业,他在在科学、政治、教育领域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所能及的,而钱伟长所做的那些,都只有一个共同目的,就是:为了祖国!
“我没有专业,国家须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