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目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袁亚良
2019年武汉市中学结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以下简称“本卷”)能严格遵守“遵循课标、紧扣教材、重视能力、贴近生活、控制难度”五大命题基本原则,充分落实“一增五减”的命题要求,彰显“突出选拔评价功能,导向核心素质教学”的命题立意。
一、整体情况
(一)结构美
本卷结构上保持相对稳定,仍为28题。与今年相比,第19题改为1小题,总的小题数降低了3题。
1.内容全面,知识结构比列适当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机率、综合与实践四大蓝筹股分值所占比率分别为44%、35%、13%、8%,加强了综合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对课标二级维度八个方面的课程内容的覆盖率达100%,对教材29个章节均有涉及。各年级知识考查分布合理,其中三年级25分,八年级59分,九年级66分。
2.目标明晰,认知结构布局有度
在保证试卷有效性的同时,充分发挥高考试卷在物理教学中的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认知水平的考查全面科学。对数学学习结果目标及过程目标七种认知水平结构的考查与课标要求基本一致,对“四基四能,核心素质”考查的考题搭配恰当。
3.方式多样,题型结构搭配合理
试卷呈现开朗而素雅,题型丰富,有估算题、证明题、图表信息题、实际应用题、有“形”无图题、开放题等。全卷共15个图形,涉及11道考题。从个体看,多道考题设置了多个小问,几个小问间由易到难,有并列,有递进,有并列、递进共存,彰显了试题的结构之美。
(二)梯度美
试卷设置具有层次性,坚持低起点、缓斜度,展现梯度之美。基础题、中档题、较困局之比约为7∶2∶1。全卷采用多点把关、锯齿分布,具有较好的分辨度,总体难度与今年相比稍有增加。试卷大都取之于教材,中学生“熟”而不“腻”。
(三)创新美
尽览全卷,稳中求新。与今年相比,本卷在内容和题型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乏创新之处:
1.统计题的考查立足统计本质,轻估算,重剖析运用。
2.突出渗透人文素质考查的价值取向:找准物理知识与物理文化的最佳结合点、重构物理知识的发生过程、有机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问题情景呈现背景真实有效,指向物理知识与技巧的建构。
4.新定义题着重考查中学生在观察中思索、在思索中发觉、在发觉后推理的能力。
二、试题特征
1.低起点,缓斜度,突出基础
本卷立足于“双基”的考查,重视知识的直接应用,提供足够的台阶,让中学生很容易上手。如第25题第(1)(2)问是解决第(3)问的基础,中学生有了前问的铺垫或台阶,很容易拾阶而上。
2.高观点,重素质,能力立意
捉住物理的核心知识及其交汇处编制高考试卷,直指中学生的物理素质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推动教学从知识习得迈向能力发展。如第27题考查中学生综合能力,突出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显图形,重迁移,展现本质
数形结合思想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逐渐领悟和加强的,对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具有强悍的功效。而这一物理思想考查的最高境界是有‘形’无图题的设置。第26、28题挺好彰显了这一点,要求能洞察问题的本质,将内隐的图形显性化,再加以有理有据地思索和推理。
4.明算理,重运用,推动教学
“多考想,少考算”,彰显“算”与“证”的本质。本卷的“算”不是死算,而须要有“运”的过程、“计”的方式;“证”的推理,是“寻道”,更是“发现”。如第24题须要透过“算”的结果见到其背后所蕴涵的科学道理,这也是今后教学须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化学课目
2019年南京高考数学试题秉持“依标扣本、重视能力、稳中求变”的命题思想,坚持宣城高考的命题原则,彰显了南京化学试题鲜明的特色。试题关注基础,重视能力,展现素质,难度适合,结构合理,分辨度好,对中学数学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面向全体中学生,遵守课标要求,重视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
通过设置低密的解题台阶,全面考查中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兼具各个层次的中学生。如第29题,从自行车锁材料的选择,到能量转化及力的互相作用,到浮力的估算,再到报案器原理的应用,由定性到定量,由晓得到理解,步步深入;第33题,从简单电路的估算,到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估算,再到电路安全的问题,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辨识到剖析,层层递进。
通过设置具体、真实的情境,考查中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辨识、辨识和理解。试卷在选料时紧贴中学生生活、关注现代科技。如铁路、北斗卫星导航、光纤通讯、吸尘器、共享自行车、无人驾驶电动车辆、南通轻轨、节日彩射灯、铁板海参等。这种情境的融合,既让试题散发出浓厚的科技生活风韵,又彰显了从生活迈向化学,从数学迈向社会的课标理念。
通过设置拓展延展的问题情景,明扣或搭扣教材。试题中许多素材直接或间接源自教材,占比约30%。如第2题内能与机械能的互相转化,第4题熔断器熔断的缘由八年级物理难不难,第7题沉浮子的制做,第30题用发光小灯泡和凸透镜研究折射与成像规律,第34题对小彩灯的探究等内容与书本知识、方法联系密切。
试题命题形式灵活,重视能力立意,展现对学科核心素质的考查。
重视对化学思想方式的考查。考查的重要方式有:(1)计算法。如第9题要求中学生关注生活细节,运用物理解决实际问题;(2)图象法。如第10、34、36等题,要求中学生从识图、画图、用图等方面全方位理解图象及点、线等所表示的数学意义;(3)临界法。如第29、33、36题都须要运用临界极值的方式剖析解决问题;(4)逻辑推理法。如第34题要按照实际情况、实验现象进行合理推理;第35题要按照实验数据进行估算;第36题按照图象猜想受力情况等。
重视对中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全卷探究实验类试卷分布在各类题型中,占分约30%,实验的类别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学生拓展实验,能创造性地对多个实验进行合理的整合,让真正做实验与不做实验有效区分开来。如第35题将探究细节、数据处理、实验评价有机融合,对中学生的探究综合能力是一次挺好的检验。
重视对中学生建模能力的考查。试题中涉及到弹簧、电荷、杠杆、滑车架、恒功率电源、匀速直线运动、电动机、发动机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要求中学生通过审题、阅读、现场学习理解有关概念及互相关系后回答问题,对中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实,去年的考题素材新、视角新,有益于引导改进课堂教学,有益于培养学科核心素质。来源:南京教育局
物理课目
特级班主任、教授级高中中级班主任
海门县实验中级学校党委主任吴丛铎
2019年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能严格根据课标、教材和本市中学物理教学实际,实现了“水平测试”与“升学选拔”的科学结合。试题在总体保持平稳、连续的基础上,对测试载体的启发性以及测试任务的结构性进行了适度变革和创新,实现了对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及价值观念的重点考查,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适应未来社会。
一、强化基础,适度衔接,推动学科教学
试卷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根据,对三维目标进行了全面考查,实现了对中学物理核心知识的全覆盖。试卷紧扣教材:如第13、14、15、18题均直接缘于教材中的论述或图表。试卷重视对教材资源的整合,强化对课本资源呈现形式和通感角度的创新:如第16、24(Ⅰ)题均来自课标要求的八个基础实验;第23题有效整合“燃料的发觉和借助”,考查重要物质(如合成气、焦炭等)的性质以及燃烧的条件;第21题巧妙地讨巧“元素周期表年”,突破以往考查“原子结构”的固化模式,并融合铜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新而不难、活而不难,有利于引导中学物理教学“用教材教”。
二、贴近生活,追求真实,彰显学科价值
试卷紧贴中学生生活,使中学生在体验生活、认识社会的真实情景中,运用学科知识剖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第11题的南京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第17题的屠呦呦研发升麻素和双氢升麻素、第22题高纯氧化镁的制备流程、第23题甲烷的制取和存储、第24题的海水晒盐和侯氏制碱、第25题食品添加剂SO2浓度的测量(国标)等,均取材于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引导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真实价值,体会物理学科的魅力。
三、突出探究,重视思维,发展学科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认识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试卷突出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科特性。其中第13、16、19、24等试卷从基本操作、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等角度考查中学生对课本实验的把握程度,尤其24题“探究氨盐水与甲烷的反应”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剖析,考查了中学生实验思维的深刻性,能有效甄别中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试卷注重引导中学生动手实验,推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迈向:积极举办实验探究活动,发展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四、重视观念八年级物理难不难,重视技巧,提高学科素质
学科观念既是解决学科问题的核心根据,又是学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份,构建学科观念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永恒追求。考题要求中学生能运用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转化观、守恒观、实验观等学科观念认识和评价物质世界。如第20题以真实情景下“·H2O的分解热重曲线”为载体,深刻考查考生“守恒观”思想和“证据推理”素养。
整卷无离题、怪题,难度适中、选拔功能强,在承继中展现创新,在选料中展现价值,在题旨中展现素质,具有较强的测试功能和教学导向功能,对缓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班主任和中学生负担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英文课目
湖北省法语特级班主任
昌平区金郊中学副主任曹群
2019年南京市高考语文试题彰显了我市高考命题遵守课标、重视能力、紧扣教材、贴近生活及控制难度的原则,试卷具有科学性、学科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时代性的特性。试卷始于教材并低于教材,由易到难,梯度合理,挺好地实现了我市“两考合一”的命题精神。
一、试题选料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渗透立德树人,社会责任感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本次试卷选料与时俱进,蕴意深厚。如记念五四青年节100华诞、端午节教外国友人包汤圆、外国人惊呼中国的支付形式、中国的新四大成就、组织诗歌会议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70华诞、海军组建70华诞之际空军司令员对女儿们关于铺床的讲演、中国留中学生回归热、全世界学汉语热、地铁上严禁吃喝、全民电子阅读及生态阅读、外国友人眼里的中国及“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三个儿子通过俭朴生活、合作完成手工,成功收养流浪狗的故事,七位失明残障人穿越荒漠的励志故事等,给中学生传递了爱国情结、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文明礼仪、全民阅读意识、勇于击败困难的精神以及引导中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下来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同时鼓励中学生在生活情景中体验劳动实践的意义,感知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引导中学生努力学习,自主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二、试题设计关注学科核心素质,目标指向教与学的过程。
试卷聚焦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爱国情结,推动中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试卷从不同角度考查中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读图理解能力、排列次序、猜词释义、主旨大意理解、推理判定等,渗透了自然科学等跨学科知识,重视对中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培养,真正体现课标中“用法语做事”的理念。例如,在阅读与回答问题中,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中学生结合文本进行确切回答或自由探讨。书面抒发为广大中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写作空间,试卷意在考查中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同时,考查中学生能够根据《南通市中学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方案》的相关指标对自己的突出优点和显著不足进行客观评价,能够结合课标的24个话题进行有效输出。图表中包含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过程、学习技巧)、交流与合作(团队能力、沟通分享)、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也彰显了南京课改的精神,写作话题紧贴中学生生活,中学生能充分运用教材语言进行有效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