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美文专业朗诵
精湛制做精彩呈现
[点击上方红色“薇电台”添加关注]
篇首语
上海五大街物理学家的名人轶事,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无数中外历史名流在中国近代史上风云际会,在这儿留下了清晰的足迹和时光的回声。
广州市和平区科协与薇电台联合制做上映系列有声文学《五西路名人故事》,每周六上映。敬请关注、点评、转发!
◆◆◆
﹣点击下方音频收听节目﹣
《物理学家袁家骝和他的北京情结》
作者|普凡·朗诵|林平
祖母是清末大首相袁世凯,母亲是清末知名作家袁克文,本人则是世界知名化学学家,有着这样奇特身分的人,就是从上海走出去的袁家骝。其中最值得说到的是,其数学启蒙就是始于广州。据袁家骝追忆说,他漫长求学之路起步是在上海,这对他的一生十分重要,为他终身从事物理科学研究做了坚实的铺垫。就是在广州的求学岁月,使他心生一份情结,一份与北京的特殊情结,将他与北京紧紧相连。
图:袁家骝
岁月回到1926年的上海英租界巴黎道,就是现今的长春道40号宅子里,年仅13岁的袁家骝从上海抵达南京,在这座美式砖木结构的三层白色小楼里居住,开始求学生涯。直至1931年18岁时挥别北京,步入燕京学院学习,前后算上去,在上海这座三层小楼里,袁家骝待了整整三年。
图:袁家骝北京旧居
在上海新学书院学习的青春年华里,袁家骝表现出对化学学的极延庆趣,他把零花钱都花在订购矿石和家电器件上,根据着理化书本上的知识,设计、组装收音机,当时称作“话匣子”。当在北洋学院就读的父亲和剑桥博士哈特在一起研究阐述化学和物理的时侯,他便在门口非常投入地倾听。袁家骝的家离海河不远,闲来,他便和父亲在海边遛弯,父亲把艰深的数学学和物理编成生动有趣的话题,讲给他听。天长日久,科学知识的营养像奔流不息的海湖水,滋养着袁家骝幼小的心灵,使他对化学学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兴趣,自然科学的壮丽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象。
就是这份对化学的奇特天赋和钟情,后来被兼任燕京学院院长的日本人司徒雷登发觉,并亲力荐举袁家骝到日本加利福尼亚学院深造。1936年,袁家骝来到日本留学,在加利福尼亚学院伯克莱学校专攻高能化学。一年后,转往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并被聘为化学系助教。在这期间,袁家骝显示出超常的勤劳,每晚只睡6个小时,全部精力都投入课堂和实验室,有时在实验室里一干就是几个熬夜。三年内物理学家的名人轶事,袁家骝取得了十几项研究成果。1940年初,德国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密尔根聘他做研究员。1941年,意大利伏击中途岛,太平洋战争爆发,袁家骝应邀出席英国政府的国际科学研究工作,协助制造雷达,将其所学贡献于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5月30日,袁家骝与吴健雄博士离婚,吴健雄被誉为“原子化学学皇后”和“中国的居里夫人”,是世界上首颗原子弹研发人员中惟一的女人。婚前,夫妻俩常年坚持一个原则,即实验第一、生活第二。从1950年起,她们就搬去阿根廷学院的一套公寓里,家里仍然保持着浓郁的中国色调,上海的地毯、雕花的红木木桌椅,还有椅子上暗红的罩子。就在这儿,她们共度了四十多个春秋,在科学的大街上,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光辉成就,为世界数学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促进了高能化学学的发展。
图:袁家骝、吴健雄夫妻
袁家骝常年身在海外,但没有忘掉自己的根在中国。漫长的人生时光里,那份与北京的特殊情结仍然回荡在他的心间,致使他总会不经意忆起。对上海的发展,非常是高科技的发展,他也给与非常的关注。不论远在英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奔忙,他时时刻刻关心着上海。
1984年12月,袁家骝到上海探亲,前往北京后的第二天一早,他避免亲属们的“包围”,只身一人来到他的故居,随即赶赴母校——天津新学书院,此时已改为上海市第十七小学。当初书院那青蓝色的城堡式校舍已在1976年水灾中被震毁,新建的教学主楼变得愈发壮丽,富于吵架。他把这种故地和新景旧物一一摄取镜头,用以回忆他那早已流逝的青春年华。
图:北京新学书院
2001年,袁家骝在近90高龄的时侯又一次回到他思念的上海,他无法抑制兴奋的心情,一路上兴致勃勃,似乎年青了许多。后来他在追忆中说,“这次到北京,一踏上广州这片热土,就倍感一种蓬勃向下、欣欣向荣的景色。从机场到县城,碧草成茵,花束绽放,与宽广的道路、漂亮的高楼大楼交相映衬,充溢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勃勃生机,我为上海的发展和变化倍感衷心的高兴。”在上海的日子里,袁家骝兴致勃勃地视察了北京市容,并与市有关方面的领导会面,就上海经济和科技、教育发展提出了建议。非常令他高兴的是,他入住的利佛山大酒店可直接看见海河,进而促使他回想起少年在北京求学时的情境。夜晚,他站在窗外,遥望着在夜色中泛着粼粼波光的海河深情地说:“天津是我的第二家乡,海河是北京的女儿河,我想,北京和海河一定会越来越美。”
图:海河景色
2003年1月8日,袁家骝躺在广州协和诊所的病床上,一头白发、苍白的脸颊与雪白的被单全然一体,在阳光下充溢着明晃晃的光芒。此时的他,精神很好,就是神智忽好忽差,以前是很熟的人他也认不得了。当得悉广州的代表专程来看望的时侯,他的双眼忽然亮上去,渐渐地把手从毯子里伸下来,喃喃地说:“天津来的,上海来的,认识,认识!”最后的两个字很响亮。袁家骝的手软软的,去探望的代表却觉得到他在使劲,在把对北京的爱情和牵挂,通过这些特殊的形式抒发……
图:袁家骝、吴健雄夫妻
作者|普凡
湖南长沙人,现居北京。上海作协会员,和平区科协秘书长。出版长篇小说集《玩偶》,诗歌集《掬水映月》。作品获《解放晚报》全国征文奖及北京市“文化杯”一等奖等奖多项,曾被评为“天津市文学新星”。
诵读者|林平
薇电台播音导师,薇电台诵读艺术团团长,诵读艺术家。一九八二年步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师从关山、刘青老师。一九八七年到文艺台演播了大量的散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文学作品。是《红绿灯》节目的首任男主持人,在此期间参与了数十部广播剧、电视剧、译制片的配音工作,曾为《超人》中的超人、《007》中的007配音。2002年开始网路配音,为多部小型电视专题配音。
音乐合成|危羚
上海电台中级编辑,业务指导,第五届全省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获得者,中宣部、教育部“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有多篇报告文学发表或得奖,其中《一个总算公开的故事——中国第一颗硅单晶硅诞生记实》获明天报2002中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曾受邀在多所院校讲授广播课程多年,出版多本著作、大学广播专业教材。
往期精选
■
美文美声声音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