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是本章的难点,中学生不好理解,由于它和上面的滑辐条相结合,假如后面的内容欠债了,那明天的内容就不好接受,明天讲完新课我就发觉了这个问题,另外,机械效率还涉及到中学生对有用功和总功的理解。所以,我讲完一个班然后发觉我的教学设计存在几点问题:首先,应当让她们先备考一下降车架的相关内容,之后通过实验和记录的相关数据剖析得到有用功和总功的概念,紧接着在讲解机械效率,这样才会有不错的收效。因而,剖析实验推论就能得到其他几个重要的推论。所以,教学设计的次序是很重要的。
让我最头痛的是,当我向中学生举例子向楼上运东西的事例,中学生都能听懂。带中学生剖析相关例题,中学生也能接受。可一旦要中学生自己做相关习题,就如何也弄不明白——为什么提重物的功是有用功,拉绳子的功就是总功呢?看着朋友们困惑的眼神,我也只是暗暗抽泣!我在课堂上出了一个这样的习题:用一个10N的桶将100N的水提出十米深的水井(指海面到井口的距离),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让我惊喜的是,绝大多数朋友很快都做下来了。
记得好多教育家都说过,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假如用生活中的事例,更贴进中学生的实际,增加了中学生的理解难度。
第2篇:机械效率数学教学学案
【设计理念】
1.本节课首先通过具体的情境让中学生晓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在此基础上理解机械效率,并通过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加深机械效率的认识。
2。通过对机械效率的学习,让中学生对效率问题在更宽广的背景下有个初步的概念,使中学生把数学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上去,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心态。
【教材剖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晓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
过程与技巧1.依据生活例子认识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3.学习按照实验数据剖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情感心态与价值观使中学生敢于探究日常用具或元件的数学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中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
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方式讨论,探究
教具和媒体长木板、木块、*簧秤、刻度尺、细线、棉、多媒体辅助教学讲义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小明家近来买了一处新房子,一单元二楼。想把洗手间、厨房家装一下,需把石子运到二楼。请朋友们按照须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瞧瞧那个小组选的办法最好?
生:小组讨论后自由回答
(把石子放入桶中,用动滑轮把石子拉到楼上;在地面与楼面之间搭上木板,将石子放入盒子顺着木板推到楼上……)
二、进行新课
师:如果用动滑轮提高石子,请朋友们观着提石子的过程(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索。
师: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须要的?
生:对石子做的功。
师:(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须要的功。)
哪部份功是我们不须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
师:(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哪些?
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如果用斜面推石子(媒体显示),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各是多少?
生:(估算回答)
师:如果我们用下边三种方式搬运石子(媒体显示),
你觉得哪一种方式最好?为何?
生:讨论回答。(第三种方式最好,由于第三种方式做的额外功最少。)
师: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列越大越好。在数学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列。(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列)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这么,机械效率应当如何表示?
生:
师:依照公式估算,里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生:估算回答。
师:观察估算结果,对“机械效率”,你能发觉哪些?
生:讨论回答。(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大于1,常用百分率表示。)
师:朋友们,刚刚我们晓得里面斜面的机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机械效率都一样吗?请朋友们再来观察用斜面推物体的情境(媒体显示)。
生:观察思索。
师:下边我们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板书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通过观察里面用斜面推物体的情境,对斜面的机械效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提出问题。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哪些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哪些关系?……)
师:请朋友们推测里面提出的问题。
生:作出推测。
(在斜面初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长、高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师:请朋友们按照提出的问题和作出的推测,每一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出实验的方案。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的方案。
师:下边请朋友们按照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
生:小组实验,同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师:剖析实验数据,你能得出哪些推论?
生:小组回答。
师:回想实验的过程,影响实验的偏差是哪些?
生:讨论回答。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思索回答。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定义、公式、计算;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四、动动脑
师:依据生活中你使用的机械,想想:如何提升机械效率?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怎么提升学习效率?
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设计实验,测定滑车架的机械效率
【板书设计】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我们所须要的功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2.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之比公式没有单位,大于1,常用百分率表示。
3.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
提出问题
推测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剖析数据,得出推论
第3篇:八年级数学《机械效率》教学反省
本节主要述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与机械效率等方面的内容。上面早已学习了简单机械和功的基本概念以及功的原理,而引入这种化学概念的目的就在于研究机械做功与机械效率的问题。初学“机械效率”,常常对这种概念陌生难懂,思维不通、前后矛盾,甚至剖析实际问题中把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弄混淆。想要中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数学含意以及估算机械效率,就必须使中学生分清楚那部份功是有用功,那部份功是额外功,或则那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那种力做的功是额外功,那种力做的功是总功。所以本教学设计以及实际教学中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理解上花的时间比较多。
机械做功以及机械效率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应从中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引导中学生进一步的思索,发觉问题,之后通过实例剖析阐明问题的本质,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应该重视更多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让中学生通过学习明晰机械的使用就是为了代*力做功,鼓励中学生认真了解和认识身边的机械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课件,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介绍了各类各样的机器,调动了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和主动*,迸发了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教学设计注意彰显化学学的价值,提升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教与学过程中推动中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
第4篇:《机械效率》沪科版教学设计中学数学
机械效率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用符号η表示,估算公式为η=W有/W总*100%。生活中机械效率的应用有起重机、汽油底盘、柴油底盘、滑车架、滑车架等。下边是应届结业生小编为你们搜索整理的《机械效率》沪科版教学设计中学数学,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晓得W总、W有用、W额外的含意,并清楚她们之间的关系;
(2)晓得机械效率的定义;
(3)晓得机械效率的表达式初中物理机械效率课件,理解机械效率总大于1;
(4)会用公式估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5)晓得增强机械效率的主要方式。
2、过程与方式: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中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实验*作能力:包括组装滑车架、使用*簧测力计及其刻度尺等;
(3)通过参与探究滑车架机械效率的活动,使中学生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认识;学习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迸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中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中学生与别人合作的意识,互相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晓得机械效率的存在,并会测算滑车架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教学方式:
探究、讨论、归纳、总结
教具打算:
*簧测力计、米尺、滑轮、线绳、木板、木块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在使用简单机械提高或联通物体时,我们要对机械做功,机械又要对物体做功,这么我们对机械所做功和机械对物体做功相等吗?
[新课教学]
一、活动:以动滑轮为例,比较手拉绳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
1、设计方案:
2、需检测的数学量和使用工具:
3、实验注意事项:
(1)测拉力时,应匀速带动*簧测力计。
(2)绳自由端的拉力方向以竖直向下为宜,若方向向上,*作、读数均不便捷。
4、设计表格,进行多次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
动滑轮对重物做的功/J
5、得出推论:手拉绳所做的功与动滑轮对重物所做的功是(相等或不相等)的。
二、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1、在前面的活动中,将钩码提高至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目的,所做的功称作有用功,记作:W有用;在使用动滑轮提高重物时,需克服磨擦阻力做功,还要克服动滑轮的重量做功,这部份功似乎并非我们所须要的,但又不得不做,我们将它称作额外功,记作:W额外;而我们把手的拉力(即动力)对动滑轮做的功称作总功,记作:W总。
2、进一步以用水桶打水为例说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且得出总功应等于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3、再次以使用斜面为例说明:将重物提高h所做的功Gh为有用功;使用斜面时,沿斜面的推(拉)力所做的功Fs为总功;服磨擦力所做的功为额外功。
三、功的原理
功的原理——在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等于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即总功。
2、机械克服所有阻力所做的功包括克服有用的阻力,如物体的重力,物体与地面的磨擦力等,还包括克服额外的阻力所做的功,如动滑轮重、绳和动滑轮间的摩擦等。即包含了有用功和额外功。
3、理想情况下,(即:不计摩擦,动滑轮重等时)W额外=0,所以有:W总=W有用
4、一般情况下,额外功不能为零,则有:W总=W有用+W额外
四、机械效率
1、定义:化学学中把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表达式:
η=W有用/W总×100%
3、例题:
用一个动滑轮,将200N的物体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为120N,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指出解题规范及注意事项)
4、说明:
①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列的多少,是一个比值,所以是一个无单位的化学量,用比率来表示。
②因为W有用总大于W总,所以机械效率总大于1。(为何?可请中学生回答剖析)
③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能好坏的化学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目多少也无关。
五、课堂练习:
(1)用定滑轮平缓提高质量为20k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220N,当物体提高2m时,求有用功、总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g=10N/kg)
(2)因为在使用杠杆时的磨擦特别小,故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十分高的简单机械,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0kg的物体提高50cm,须要做多少总功?(g=10N/kg)(提示后可让中学生课后解答)
六、课堂活动:
1、影响滑车架的机械效率的诱因——课本图10-34(机械效率相等吗?)
将实验数据计入课本表格内。
(1)实验、讨论滑车架的机械效率与什么诱因有关?怎么能够提升它的机械效率?
(2)中学生归纳总结:
①增加物重;
②减小机械自重;
③减小滑轮转动时的磨擦阻力。
2、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诱因:
(1)光滑程度相同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越小,机械效率越小;
(2)木板的倾斜角度相同时,木板越光滑,机械效率越大。
课堂小结:
1、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
2、探究机械效率的变化,增强机械效率的技巧。
布置作业:
课本作业第1、3、4题。
第5篇:小学数学功率教学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