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大专课程认定结果。经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院校申报推荐,教育部组织网路评审和大会评审,拟认定5751门课程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大专课程,其中,线上课程109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472门,线上线下混和式课程1801门,线下课程2076门大学物理专业有几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307门。
在本次评审中,数学大学共有4门课程上榜。《数学化学方式》(负责人:吴崇试)和《力学》(负责人:刘树新)被认定为“线上一流课程”,《普通化学实验》(负责人:李智)和《基础天文》(负责人:吴学兵)被认定为“线下一流课程”。在首批国家级一流大专课程评比(2020)中,数学大学有5门课程上榜。
化学大学仍然高度注重大专课程建设,旨在于推动大专生课程变革,将拔尖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未来,化学大学将进一步强化已认定课程的示范和推动作用,促使大专课程教学的开拓创新,持续提高专科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守正创新、志向远大、面向未来的高素养数学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批国家级一流大专课程介绍
线上一流课程
《数学化学方式》
负责人:吴崇试
物理化学方式是化学类专业的选修课和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专业有几门课程,包括《复变函数》和《数学化学多项式》两部份。既涉及到先行课高等物理和普通化学的内容,又与后续化学理论课程密切相关。
上海学院化学大学物理数学技巧课程是上海学院主干基础课程,迄今为止次次都被评为优秀。2004年、2012年两次获得上海学院教学成果银奖。2004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称号。“数学化学方式课程建设(上海学院)”获2004年上海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银奖。2013年荣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大专课程,2023年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线上一流专科课程。
上海学院化学大学物理化学方式教学团队入选“2019年上海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奖”,被评为2019年“北京院校优秀大专育人团队”。
线上一流课程
《力学》
负责人:刘树新
清华数学大学的热学课程经过历朝班主任持之以恒的建设,在承继和创新中仍然在不断发展,精益求精。影响广泛的教材有,丛树桐、蔡伯濓、赵凯华、舒幼生先后编绘的《力学》;教学名师有蔡伯濓、赵凯华、舒幼生、田光善院长等;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的精品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线上一流专科课程。
线下一流课程
《普通化学实验》
负责人:李智
“普通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大专生的第一门实验课,对中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起到基础性和核心性作用。为促进课程不断发展,实验中心在教学中降低了高温、真空等原属近现代化学的实验内容;在仪器和技术上,引入了数字示波器、虚拟仪器技术、光学平台等,将课程“基础”始终定位在较高的水准。课程还重点建设了研究型的“综合普物实验”模块和“专题研究型模块”,以强化对优秀中学生的特殊培养。
线下一流课程
《基础天文》
负责人:吴学兵
《基础天文》是清华数学大学天文专业大专生的第一门专业选修课,也是化学大学及理科其它专业大专生的任选课,春秋两学期均开办。主要介绍天文望远镜、天球与天球座标系、时间与历法、天体运动与距离、测光与波谱等天文观测基础知识,以及行星、太阳、恒星、星系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的基础知识。简略介绍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最新重要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基础天文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科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