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教育部印发的《行动方案》,要求深入推动教育数字化,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对此,您是怎样理解的?
李森:随着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数字与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变迁、教学资源的获取、学生学习活动的举办提供了便利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探求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厚植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国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捉住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高的先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植根中国大地探求走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班主任要树立数字思维,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掌握好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找准人才自主培养的“切口”,促使中学生自主学习和班主任因材施教。要积极探求数字化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我觉得可以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促进教学观念创新。实现教学变革,思维转变是前提。为适应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班主任要转变分数至上、考试主义的教学思维,着眼于未来,从战略的角度,以开放的思维培养中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班主任既要强化中学生的基础学力提高,更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是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内容创新。内容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信息化背景下,为丰富教学内容,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区之间应持续推动新时代“互联网+教育”示范工作,通过“智慧校园”、在线教育平台等方法构建扶贫和合作关系。通过教育和管理平台的共建共享,产生“以点带面”的联动效应,以差别化的教育促进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创新。
三是提高班主任数字素质,促进教学技巧创新。用对方式是提质增效的关键诱因。为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方法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转向“研究探求型”。班主任要善用数字思维,推动教学与技术兼容创新,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掌握好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找准人才自主培养的“切口”,促使中学生自主学习和班主任因材施教。
四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文库,促进教学环境创新。优化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保障。为推动中学数字化变革,一方面应强化网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化课室,对现有多媒体教育进行智慧升级,营造环境支持中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合作学习。建好用好国家中高中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班主任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应鼓励中学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创建多元化学习环境,通过虚拟学习社区、在线合作项目与远程实验室等方法,迸发人才协作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力。
五是丰富人才评价标准,促进教学评价创新。科学的评价标准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基础教育应改变单一的人才评价模式,发展多元的人才评价标准,指出综合素养评价,重视教学评价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教学评价思维可从刚性的“教学评价管理”转变为柔性的“教学评价支持”。通过引入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借助在线测验等手动化评分系统,呈现更及时、准确、高效、全面的教学反馈,强化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省能力,培养其主动参与评价过程的意识和能力。
数字化赋能教学方法改革
主持人:刚刚李森院士围绕《行动方案》中关于建立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这一话题,提出探求数字化背景下教学改革与创新须要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对数字化赋能教学方法的改革,王院长有哪些想法?
王陆:数字化赋能教学带来了对教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技巧论的新认知。结合我们团队举办的数字化赋能教学实践研究,我觉得须要厘清楚三个基本问题。
一是“教学的本质是哪些”。这属于本体论问题。教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学的一切都是问题的衍生物。在数字化变革中,要从问题的类型、基于问题的回答方法、问题结构、师生对话深度和知识建构层级等多维度对教学进行数字描画,因而获得教学的多维数据要素。
二是“如何认识教学”。这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教学现象是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活动规律与本质的重要切入点。而数据是对事物现象的表征形式,通过数据可以得知事物的现象。在数字化变革中,数据除了是用于表征教学现象和提供教学改进的证据,还是使教学现象与教学本质从“二元对立”转变为“一体两面”融合的基础,进而产生新的数字时代的教学认识论。
三是“怎样改进教学”。属于典型的方式论问题。常年以来,我们对教学的研究还逗留在经验范式,主要是凭着研究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价值观等“拍耳朵”对教学怎么改进做出判定。被命名为数据驱动型或数据密集型的科研范式也被称为第四代研究范式,是通过剖析与挖掘各类数据并取得科学发觉,统一于理论、实验和模拟,构建人类经验与知识的循证科研范式,由此也变革了数字时代的教学研究方式论。我们团队与中高中班主任构成研究共同体,根据算法剖析所形成的新知识发觉,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班主任的教学经验等多种证据,循证形成新的教学改进方案,提高对真实课堂改进的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数字赋能教学中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数据剖析与数据挖掘,有效支持了大数据循证的班主任改变,加快了从数据展示到知识标示,从技术热点到技术与班主任智慧经验耦合的推进发展,在大数据价值挖掘的具象原理与具体操作之间搭建起转化的桥梁,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主持人:刚刚两位专家提到了数字化赋能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么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这些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方法在什么方面形成了突破?
石义琦:传统的教学,班主任只关注自己的学科、教材、课堂,紧紧围绕本学科知识进行教与评,即传统教学的“五唯”问题,这么数字教学怎么破“五唯”?
一是突破学科边界,实现跨学科育人形式变革。上海市南山区从2017年开始实行“信息技术支撑下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实践探求,即基于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中学生发觉生活中的小问题或小主题,借助跨学科知识,举办项目式学习。
二是突破教材禁锢,结束“一本书”的时代。南山区从2001年开始探求“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试验”,提出“211课堂”和“111课堂”,即每节课起码要设计10分钟中学生拓展学习时间二力平衡教学设计文库,给中学生提供教材配套的优质拓展资源,以及分享中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实现“选择学习”。
三是突破学习时空,让中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南山区从2014年开始研究“区域泛在学习”,即“4A”学习,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手段、获取任何资源举办学习。也就是借助联通互联技术,打破时空局限,让教学设计与学习内容走出封闭的课堂,关注教学全过程,即“课前自学+课中学案+课后拓学”。
四是突破主体关系,让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每节课班主任都安排了大量时间给中学生进行知识的认知与内化。中学、家庭、社会共同参与评价,给中学生一方快乐成长的沃土,改变知识的来源与评价的双向性。
五是突破评价体系,让中学生自信地幸福成长。通过数字工具记录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大数据,突破唯知识的考评机制,实现能力与知识融合的考评方法,即“过程数据+智能化”。
以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推动课程教学创新
主持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数字化背景下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早已成为现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对课程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是实现基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助力作用。怎么加强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王静: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早已取得一定成就,并且总体来看,依然面临众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不同地区、不同校区之间的数字课程资源建设和使用还存在巨大差别,这些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可能引起新的教育不均衡问题。为有效推动教育公正,加强数字课程资源建设,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统筹规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整体规划,研制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同时做好对数字课程资源的初审与管理。按照课程内容的教学需求提供适配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数据库。同时要深入挖掘对网路教育平台的探求,建好用好国家中高中智慧教育平台,丰富各种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汇集适应区域教育发展的优质资源,为班主任教学、学生学习提供优质服务,实现由传统教育教学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方法转变。
二是深入推动教育教学应用。充分发挥数字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班主任在日常教学中对数字课程资源的应用能力。班主任可以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多种方式的数字课程资源进行规划与组织,产生资源综合体,应用于教学的全流程,支持多层次学习行为的发生。
三是构建数字化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其实数字化课程教材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校区、不同事生之间的资源和技能差别可能引起新的教育不均衡问题,所以要通过新政支持、资源投入、培训提高等方法,确保数字化教材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公正和资源均衡。尤其要加强对中东部薄弱地区的扶植,使更多的农村中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正,着力提升育人水平,促使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加强对数字课程资源的建设,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资源与工具,创设更为生动的学习环境,提升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班主任的教学效率,也将为教育大数据的实践、学习剖析的举办提供基础,是推动基础教育教学变革的基础工程和推动教育公正的重要契机。
主持人: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渐深入,有力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型。除此之外,数字教育资源的引入可以打破时空的边界,推动农村薄弱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校区之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象。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在这方面有挺好的实践经验,请王跃市长聊聊中学的做法。
王跃: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全面深化,宁夏石嘴山市积极响应,通过“城乡协同结对共建”等活动,精准扶贫,幅射全市农村薄弱中学,逐渐削减了城乡教育差别。康巴什区第五小学是包头市最早一批与农村薄弱中学结对共建的中学之一。怎样才能为农村薄弱中学带来更多的帮助与指导?网路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为康巴什区第五小学的结对共建提供了思路。优质课堂案例利用网路从康巴什区第五小学传递到其他校区,为结对共建中学提供更多的教学、教研示范案例。
网际交互寝室的启用实现了跨地域同步教学的及时互动,让更多班主任享受到网际交互课室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为农村藏区小规模中学班主任带来了希望。为实现多学科优质教育共享,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在语数英三科同步教学的基础上,将美术、音乐学科列入同步教学。截止目前,康巴什区第五小学依托网际交互课室已实现与结对共建中学同步教学110余节次,真正实现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
未来,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将继续坚持为周边农村薄弱中学输送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主持人:5位专家从数字化赋能教学方法改革、数字课程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行动方案》,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学质量提高,促进课程教学变革推进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班主任报》2023年10月1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