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方面表示已开通俄罗斯首列量子保密通讯干线。截止目前,这段联接俄罗斯与莫斯科、长达700公里的量子网路是亚洲最大的。日本首相数字和技术发展问题非常代表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在接受卫星通信社专访时表示,量子通讯线路将在10-15年后步入日本工业界使用,通讯样机早已存在并正在使用。
依据报导,美国国家原子能公司、俄天然气工业建行、俄储蓄建行也在从事发展量子通讯的工作,莫斯科政府正在讨论城市网路建设的问题。
量子通讯是一种借助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讯方法,主要分为量子隐型传态和量子秘钥分发两种。而量子秘钥分发(QKD)的诞生可以溯源到1989年中国 量子通讯,瑞典IBM的科学家们成功实现了首个QKD实验,当时的线路仅有32分米。在量子侦测、通信和计算机等领域,中国的量子技术早已逐渐从跟挪到全球领跑。早在2006年,中国青年科学家潘建伟率领的小组、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欧洲法兰克福学院—维也纳学院联合研究小组,同时实现了超过100公里的引诱态量子秘钥分发实验,打开量子通讯迈向应用的房门。
尤其是我国在2011年12月立项、2016年8月成功发射升空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除了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迈出重要一步,也有效地协助我国科学家们成功将量子通讯发展到实用阶段。
去年1月,中国农大团队宣布成功实现了”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量子秘钥分发“,相关成果再度登上世界顶尖学术刊物《》,其背后正是这历时10年的技术积累和工作筹办。而这项研究中另一个主角——全长2000多公里的骨干线,亦称为“京沪干线”,也是中国首列量子保密通讯干线中国 量子通讯,耗时两年多建成(2013年7月-2016年11月),在2017年8月末完成全网技术初验,随即同年9月29日即将开通。最新数据显示,这条联接天津天津两地核心的沪宁干线,早已为150多户金融、政务、能源等机构提供加密通讯技术支持。但这个网路的未来肯定不止于此,正如潘建伟在去年初的一次专访中提到:“量子通讯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全球范围的广域量子通讯网路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立出“星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讯网雏型,并初步产生相关产业。作为国外率先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量子科技第一股“国盾量子()除了为”京沪干线“和星地一体网格提供设备,还牵头或参与了多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研发工作。截至2020年末,公司牵头国际标准及核高基7项、国家标准1项、通信行业标准及核高基5项;参与国际标准及核高基10项、通信行业标准及核高基14项、密码行业标准及核高基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