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1918—2012年)是现代闻名国外外,非常是华人读者中的文化你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他一生经历奇异,愿行非凡,自幼遍览经史子集,学养深厚,融通中华传统文化佛道佛之精华,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身等,对西方科学也有深刻体认。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内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煤厂,道教是超市,佛教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曾经,由儒、墨、道三家,映照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之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
这三家又映照着中国文化思想,仍然到中华清代立国早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六年。
禅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须要它;道教像超市,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得病,非去这个诊所不可;儒学的孔孟思想是煤厂,是天天要吃的,要沉痛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将来如何办,就要研究孝经。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们先祖知道语言三六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弄成独立文字,因而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出来,三年工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
中国小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概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假如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特别大喽!国文院长还认不到1500。
4、升官发财未必是好事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经常问,你发财为了哪些?以中国文化来讲,任何一个人发了财,要注意一件事:一家温饱千家怨,颠沛功名百世愆。
你发了财,好多老百姓会憎恨的,嘴巴歪着看,你如何会发?读书下来出仕,做了几六年的官,也同时缔造了不少恶业。我老祖母就不让我去当官,一代出仕九代牛啊(九代投生为牛)。
5、多读历史
我还有个主张,希望你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我们小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要了解现今时代的趋势,必需要懂得自己古时的历史。观察个人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唐代做穿衣镜,唐代每位时代,如何失败的?如何成功的?没过去就没如今。
6、何为中华道统
比如孟子的话,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我们一个知识分子,假如倒霉,就把自己管好就行了,别管外边的事,至于职业做哪些都可以,职业跟学问根本是分开的。
学问不是知识,做人做事都是学问。假如有机会叫你下来做事,那就不是为个人,是为整个国家社会做贡献。这是孟子的教育
7、有缺陷才是正常
禅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完满的。
8、有孤寂才有境界
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孤寂,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感受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9、易、老、庄、佛,都为医心
《庄子》是医心的,不管中医西医,都只是医身体的。心是个哪些东西?思想情绪这个心很难医。……老庄讲的内容,就是医药。
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经济病,各类病,在《庄子》里头提的特别多了,只看你们怎么去研究。释迦牟尼佛的佛教,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也是治心的方式。通常大夫就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10、知生灭便是觉悟
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夏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
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称作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禅宗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由于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11、生活即是学佛
真正的学佛不只在山上,也不只在庙里,更须要在社会中。要在学佛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佛。
12、文以载道,道以化人
中国古人不轻易写书写文章。明日好多的文章、戏剧、新闻,写的是社会坏的一面,对小女儿有很坏的影响,这些文字对社会的影响比杀人还厉害。
虽然写的人未必有心教人学坏,也有写正面的,并且接受的人不看正面。古人对人类这些心理十分了解,所以下笔十分严谨。
13、每当时代无可救药,总是道教下来拨乱总之
但凡对任何一样东西,立场不同,观点就两样。自己站的角度不同,见到的印象就各异。我们看中国历史,汉、唐、宋、元、明、清开基立业的鼎盛时期,都是由三玄之学下来用世。并且在中国历史文化上,有一个不易的法则,每每时代变乱到极点,无可救药时,下来“拨乱返正”的人物,都是道教的人物。
不过,她们有她们的一贯作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帮助人家打好天下,成功了,之后自己倏然而去。
如商汤时侯的伊尹、傅说,明朝开国时的姜太公,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明朝开国时的张良、陈平,三国时的诸葛亮,都是道教人物。姜太公与范蠡,完全做到了“功成、名遂、身退”的“天之道”,张良则差一点,最后欲退而不能,能耐不算大。至于诸葛亮,他的立命处世,完全是道家。
14、英雄与圣贤之别
英雄才能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苦恼交给他人去挑上去,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位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就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15、古代精典要从小开始背
当初我读孝经五经,都是要背的。小同学们要下班了,心中高兴,一边嘴巴唱着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把的。这样读书,心中会记住,一辈子忘不了。想上去的时侯心中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寻思了一回。……常有人问我,为何能有如此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曾经熟背这种古书的疗效。
16、万物有理,西路至简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怎样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之后,就弄成为平凡,最平凡但是十分简单。
17、吃得了苦,就能享得了福
实际上,好事跟痛楚是一体的两面而已,一个是手指,一个是手掌。即便说,好事他能否真扔掉开的话,痛楚来一样可以丢开,所以痛楚也是一个挺好的测验。假如一个人遇到忧愁、痛苦、逆境的时候丢不开,说他见到好事能丢得开,那是不可能的。
18、佛家只说两个字——无常
禅学为何讲无常?由于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随顺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白痴,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蓄积必有溃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离别……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19、中华文明的基本模式
我们过去的文化历史,一直在帝王极权立宪中,“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一个模式之下,渡过了两千多年。也使孔孟的道统精神,依草附木式地依傍在帝王立宪之下,绵亘存续了两千多年。
20、忧患意识是中国文化大传统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21、把人做好、把事做对,就是学问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22、能利人才是事业
哪些称作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23、君子不怨天尤人
人能否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就反诘自己,为何我站不上去?为何我没有达到这个目的?是自己的学问、修养、做法种种的问题。自己痛切反思,自己内心里并不蕴涵怨天尤人的念头。拿现今的观念说,这些心理是绝对健康的心理,这样才是君子。
24、要读历史,也要读小说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经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种故事却常常是真的。
25、行善即是大士
我常说,中国宋明之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道教的禅宗;老庄道教是道教的佛教,讲解脱的。举那些反例,你说大士在那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好多人行的就是大士道。
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往往听闻佛教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好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她们真是大士。
26、学佛是大丈夫事
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些不同的境界从哪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至,是道体上所形成的,自然而至的。
因而,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禅学的名辞称作无师智,也称作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库房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27、做哪些都有境界
一个人修道,或则读书,一步有一步的不同境界。像一个学艺术的人,明天有了一个新的灵感,或则画一张画,非常有一种心得,就是有它的境界。一个做水泥工的,明天忽然一板砖下去,用水泥一抹,非常平,心中头很舒服,原先这样砌才好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这是他做水泥工时候的境界。
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直率到某一种程度。
28、一切修养方式,都只是三个字
不管道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式,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29、人有三个基本的错误不能犯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30、出身不重要,器度才重要
在坚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常常因为心理的阴影,会造成变态的误差。这些误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一直有一种蔑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怜悯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市侩,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似乎从坚苦困难中成长,反倒更具有怜悯心和慷慨好义的胸怀怀抱。由于他懂得人生,晓得世情的苦乐。
31、做好自己就够了
“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哪些要外边人讲您好,你才认为自己好呢?外边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觉得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他人毫不相干。
32、只有恬淡能够静谧
诸葛亮的千古格言“淡泊明志,静谧致远”。只有先肯恬淡,而又甘于恬淡,甚至享受恬淡,做到孔子所讲的“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就能抵达静谧的境界。
33、人不自欺,天下无敌
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这么而已。天下聪明都相等,谁也骗不了谁,他人看你,你看他人,都是很显著的,尤其不能装假,明眼人一看,便会把你的心肝肝脏都看穿了似的。
人,由于有“自欺”,才能“欺人”,最后其实要“被人欺”。人不自骗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髓,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就能妻子,最后自然可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尊,就能尊人,这样就能使人尊你。
34、好情绪就是最好的养身
养身学理论觉得,“愤怒伤肝,焦虑伤肾,好乐难过,忧患伤肺。”即,容易动怒、容易发性子或性子不好的人,便是阳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担心,胆小懦弱,便是阳气不平和。
癖好过于,非常如饮食、男女方面过于,可使肾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车祸,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
35、古来圣贤皆孤寂
古今中外,许多被后世觉得是多么伟大,能影响千秋万世的人物,在当时,大多数都是这么凄惨孤寂的。由于她们在生前不注重短见的唯利是图,对自己个人,对国家大事,都是以这么的人品人格来为人处事的。
36、任何时代,都是现实者多超脱者少
许多人都在感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太重现实。虽然,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逐渐的,渐渐的,不知不觉都会注重现实。
只有少数的人能超脱现实,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舍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因而,也就遭到人们一种赶超的崇拜,称他为“圣人”了。
37、固执己见,做不了大事
我们研究历史上一些成功和失败人物的性格,会发觉很有趣的对比。有些人的性格,喜欢接受他人更好的意见。
不过,能立即改变,马上收回自己的意见,改用他人更好意见的人太少,刘邦是这少数人中的一个。而项羽对于自己的主意,就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接受他人的意见。
38、成败悲喜,只是自然
以《易经》的道理去看人生,一举一动,都有相对、正反、交错,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赞成就有人反对。人事化学都一定是这样的,离不开宇宙这个大原则。
39、少吹牛皮,多做实事
古今中外,人类心理都是一样的,多半爱吹牛,极少见诸于事实;理想十分高,要在行动上做下来就很难。所以,孔子说,真正的君子,要少说套话,多做实在的事情。
40、先有心态,才有学问
提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讨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
这儿所讲的孔门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做人做事,要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文学、科学、哲学才是知识。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
41、好为人师是大毛病
孟子有句话讲的极好:“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每个人都有傲慢好胜的心理,想比人家好,想教训他人,都想指导他人,这是人的毛病。
42、人最高的智慧
《易经》上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两件事情,就是“时”与“位”,时间与空间。
挺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假若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而且置于某一场合便毫无益处;如果一个美玉的花瓶,置于公厕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
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时、得其位。时就是运气。光有运气,没有位也不行。等于人家请客喝水,请柬上请到你,你跑错了地方,那种卧室没你的座位,照样吃不到东西。
人最高的智慧要做到对自己、对人、对事,晓得机会到了,要掌握机会,应当做的就做。
43、所有宗教的教主都是东方人
我经常告诉西方人,大家讲宗教,世界上哪有大家的宗教?五个教主都是东方人!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佛,东方人;耶稣、穆罕默德,是中东人,也是东方,没有一个大家西方人。大家西方拚命反对东方,虽然大家的文化思想大多是东方人所给的。
44、养生最应当注重的是手掌
衰老、死亡是先从手掌开始的,曾经讲“寒从脚部生”,奶奶冬天那种手掌心还发烫的,都会长寿。所以,我常常叫大家加上衣,尤其女性,衣服要穿厚些。
我们小的时侯听到爷爷,两个裤子都绑上去,所以骨科的病少。现今穿个三角裤,又穿长裤,要美丽,不怕冻,所以骨科病非常多。寒从脚部生,精也从脚部生,四肢、两足是极其重要的。
45、两两相忘才是真
天堂尚且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尚且使人艳羡,心憧憬之,但却有人乐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已经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着于真伪、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逍遥自在了。
46、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
中国几千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是教我们做一个人,职业技术则是另外学的。并且教育从胎教开始,家教最重要,之后才是跟先生老师学习。人格教育、学问修养是贯串一生的。
所以,社会不仅政治力量、财富力量以外,还要有独立不倚、卓尔不群的人格品格修养,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47、不平凡不是真正的涵养
一个人是应当自傲的,但有人是苟求自傲,或则为了标榜自己自傲,因而只得忍痛牺牲。那就大可毋须,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48、打开中国文化房门的锁匙
我们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不懂,简体字不懂等于丢了锁匙,这个财库的门打不开了。
49、中国文化中的人生最高修养
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的一个原则是:乐天知命。乐天,就是晓得宇宙的法则,合乎自然;知命就是也晓得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精髓,乃至自己的生命价值。
50、命运可以改变
命不好自己可以改变,技巧很简单,一德、二命、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人定可以胜天,命运是靠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