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节课
3摩擦小学数学人文教学2003年课程标准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形成条件,了解滑动摩擦的规律。 可知动摩擦的质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质有关,接触面的粗糙度将决定滑动摩擦的方向。
(2). 滑动摩擦力公式可用于估计滑动摩擦力。
(3). 知道静摩擦定律,知道静摩擦的范围和最大值。
(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小于滑动摩擦力。
(5). 静摩擦力的大小将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进行简单估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总结摩擦力形成的条件和摩擦力的特点,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 通过静摩擦和滑动摩擦的区别和比较,培养中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心态价值观:
在分析物体的摩擦力时,要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和无关的原因,总结摩擦力形成的条件和规律。
2 学业情况分析
本课致力于旧知识的备考,让中学生通过知识的传递体验静摩擦,达到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所以中学生的知识总结水平高,要求中学生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方面的能力可能比较薄弱,所以他们做什么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所举的例子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中学生有很强的刺激性,能高效地完成本课要达到的目标。
3 重点难点
要点:静摩擦形成的条件和规律; 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困难:
⑴静摩擦力的形成条件
(2)大小方向判别。
4 教学过程 4.1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 活动一【引言】静摩擦
一:引入新类:
播放视频 1:用力推车
观察现象:推车不推
(2) 播放视频2:乘坐扶梯
观察现象:人相对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但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有变化
注:指出“相对”的意思
(3) 问:当我们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踩踏板,自行车最终会慢慢停下来。 这是什么原因:
引导中学生回忆中学所学的摩擦知识;
回想一下摩擦力的概念: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时,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形成一个力,限制它们的相对运动。 这些力称为摩擦力;
注:这里指的是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
问:摩擦只发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吗? 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摩擦?
引导中学生回忆以上两个视频,知道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可能会产生摩擦。 这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引入新课程:静摩擦
活动二【讲座】静摩擦
二:静摩擦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不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倾向时摩擦力三要素大小,会在接触面上形成一个力,限制它们的运动倾向相对于彼此。 这些力更多的是静摩擦。
注:(1)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三、静摩擦的形成条件
根据静摩擦的现象和静摩擦的定义,让中学生总结静摩擦的形成条件:
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3、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研究一个力,不仅要研究它的形成条件,还要研究它的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静摩擦力的作用点是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其他。 让我们研究一下静摩擦的方向
四、静摩擦方向
班主任活动:班主任示范毛笔实验,让中学生根据力的作用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班主任总结:1、静摩擦力的方向跟随接触面,与运动趋势相反
2、静摩擦的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五、静摩擦力的大小
1、指导中学生进行小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与拉力(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木板、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
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保持铁块与小车相对静止。 这时,根据两力平衡的知识,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2.清单
现象: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的减小而减小,保持f = F
推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减小而减小,保持f = F pull
通过中学生自主实验,问中学生:
(1)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 物体的静摩擦力能否无限减小?
中学生总结: 1、静摩擦力不能无限减小。 它有一个限制。 当拉力超过这个极限时,物体就会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此时物体所受的是滑动摩擦力,而不是静摩擦力。
2、物体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瞬间所受的静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用fmax表示。
可以看出,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值之间,即f
6、影响最大静摩擦力原因的实验考察:
探索一:静摩擦力大小与法向压力的关系
探索二:静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度的关系
查询方式:控制变量法
推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随着物体所受法向压力的减小而减小,同时也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思考:为什么下面视频中的卡车不能推? 货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推广?
中学生根据以上所学知识作答
7.静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1.走路
2.输送带
根据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8.板书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二、生产条件:
(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 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3) 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尺寸:(可变)随着使物体形成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减小而减小,(有范围)0
活动三【作业】静摩擦
九、功课:
调查静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并撰写调查报告
3摩擦
课程设计 课堂记录
3摩擦
一、第一学期教学活动活动一【引言】静摩擦
一:引入新类:
播放视频 1:用力推车
观察现象:推车不推
(2) 播放视频2:乘坐扶梯
观察现象:人相对扶梯的位置没有变化,但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有变化
注:指出“相对”的意思
(3) 问:当我们骑自行车时,如果停止踩踏板,自行车最终会慢慢停下来。 这是什么原因:
引导中学生回忆中学所学的摩擦知识;
回想一下摩擦力的概念: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时,当它们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形成一个力,限制它们的相对运动。 这些力称为摩擦力;
注:这里指的是两个物体的相对运动
问:摩擦只发生在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吗? 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是否存在摩擦?
引导中学生回忆以上两个视频,知道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可能会产生摩擦。 这些发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引入新课程:静摩擦
活动二【讲座】静摩擦
二:静摩擦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物体,当它们不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倾向时,会在接触面上形成一个力,限制它们的运动倾向相对于彼此。 这些力更多的是静摩擦。
注:(1)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三、静摩擦的形成条件
根据静摩擦的现象和静摩擦的定义,让中学生总结静摩擦的形成条件:
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3、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研究一个力,不仅要研究它的形成条件,还要研究它的三个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静摩擦力的作用点是在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其他。 让我们研究一下静摩擦的方向
四、静摩擦方向
班主任活动:班主任示范毛笔实验,让中学生根据力的作用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班主任总结:1、静摩擦力的方向跟随接触面,与运动趋势相反
2、静摩擦的作用: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
五、静摩擦力的大小
1、指导中学生进行小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与拉力(推力)的关系
实验器材:木板、毛巾、木块、弹簧测力计、砝码
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保持铁块与小车相对静止。 这时,根据两力平衡的知识,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2.清单
现象: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的减小而减小,保持f = F
推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减小而减小,保持f = F pull
通过中学生自主实验,问中学生:
(1)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 物体的静摩擦力能否无限减小?
中学生总结: 1、静摩擦力不能无限减小。 它有一个限制。 当拉力超过这个极限时,物体就会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此时物体所受的是滑动摩擦力,而不是静摩擦力。
2、物体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的瞬间所受的静摩擦力称为最大静摩擦力,用fmax表示。
可以看出,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在零和最大值之间摩擦力三要素大小,即f
6、影响最大静摩擦力原因的实验考察:
探索一:静摩擦力大小与法向压力的关系
探索二:静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度的关系
查询方式:控制变量法
推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随着物体所受法向压力的减小而减小,同时也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思考:为什么下面视频中的卡车不能推? 货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推广?
中学生根据以上所学知识作答
7.静摩擦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1.走路
2.输送带
根据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总结
8.板书
静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二、生产条件:
(1)两物体接触面粗糙
(2) 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
(3) 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沿接触面,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尺寸:(可变)随着使物体形成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的减小而减小,(有范围)0
活动三【作业】静摩擦
九、功课:
调查静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并撰写调查报告
标签:摩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