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
基
计
划
为全面贯彻全省教育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变革的施行意见》(国发〔2014〕35号),依照教育部《关于在部份院校举办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批准我校2022年继续举办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俗称“国防科技学院强基计划”),探求多维度考评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抱负、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中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一、招生对象及报考条件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广东、山东、河南、辽宁、四川、江西和广东等7个省份),符合2022年全省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全省统一考试报考条件,综合素养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国内核物理专业最好的大学,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抱负和吃苦肯干的精神,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中学结业生均可申请报考。我校招收的强基计划考生为无军籍学员,申请报名考生除符合教育部颁授的《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工作规定》及《普通高等中学招生复检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外,还须符合以下条件:考生须为应届中学结业生;政治面貌为中共干部或共青团干;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历史清楚,无重大问题;身心健康,无严重急慢性肝病,无传染病,背部与身体各部位无显著缺陷,眼睛矫治视力在4.8以上,无色弱、斜视、对眼等眼疾,触觉、嗅觉及发音系统正常(身体条件以中考复检表为准)。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以下两类考生均可申请报考:
★第一类:中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能够和表现的考生
这种考生中学阶段须在全省青少年五项学科大赛中获得全省复赛一、二等奖。全省学生五项学科大赛奖项名称为:中国语文奥林匹克(中国数学会承办)、全国青少年数学大赛八强(中国数学学会承办)、中国物理奥林匹克(八强)(中国物理会承办)、全国青少年生物学大赛(中国植物学会、中国动物学会承办)、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大赛(中国计算机学会承办)。得奖信息以中国文联公示的全省学生五项学科大赛得奖中学生名单()为准。
二、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
我校根据教育部要求,突出基础学科支撑推动作用,2022年强基计划安排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和数学学()专业招生。施行“3+3”高考变革省份的考生选考课目须包含数学,施行“3+1+2”高考变革省份的考生首选课目须为化学,非中考变革省份的考生须为理科生;考生入校后均以英文为公共英语教学内容安排教学。
我校综合考虑各市考生数目、生源质量和中学人才培养须要等诱因,确定无军籍专科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计划且计划单列。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登陆报考系统查询。
三、报名形式与选拔程序
01
报考时间和办法
4月8日至30日考生可登入国防科技学院强基计划报考平台(网址:),按要求确切、完整地完成网上报考。报名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院校。
02
考生出席统一中考
03
报考确认
6月10日至20日,考生须在报考平台进行确认并签署诚信承诺书,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或签署诚信承诺书者,视为手动舍弃。
04
入选校考办法
6月中旬(具体时间另行公布),在所有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并签署诚信承诺书的考生中,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中考成绩(不含任何新政加分),按中学分省招生计划数的3倍确定各市入选中学考评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选)并公示入选标准。考生中考成绩(不含任何新政加分)须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大专投档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专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关特殊类型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执行)。对于第二类考生,考生中考成绩(不含任何新政加分)达到所在省份第一批大专投档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专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相关特殊类型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执行)即可入选。
05
中学考评
6月末7月初(不晚于7月4日,具体时间另行公布)期间举办中学考评(含面试、面试和体质测试)。笔试采取专家、考生“双随机”抽签的方法,测试全程录音录象。
面试课目为物理与逻辑、经典数学基础(每门课目150分,总分300分)。
笔试考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学科特长、科学思维和创新潜质五个方面,每位方面30分,笔试总分150分。综合素养档案是笔试的重要参考。
体质测试项目包括50米跑、立定跳高、1000米跑(女孩)或800米跑(女孩)。根据《国家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对应项目初三年级标准,考生参考的各项体测成绩平均分须达到60分。体测为合格性测试,体测成绩不列入综合成绩。
因身体缘由未能出席体测者,须递交三甲诊所确诊证明,由体测现场医疗组依据证明和考生身体状况确定豁免单个或多个体测项目。无故不出席体测的考生视为舍弃我校强基计划招生投档资格。
依据教育部对强基计划施行院校关于“严格校考管理”的统一要求,对于确认出席中学考评又无故舍弃(包含面试、面试和体质测试)的考生,通报生源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并如实计入诚信档案。
中学考评工作方案可能将视疫情防治形势等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届时另行通知。
06
投档办法
··综合成绩折算办法
考生综合成绩由中考成绩、校考面试及笔试成绩按比列折算。
考生综合成绩=中考加权总成绩*85%+(校考面试成绩+校考笔试成绩)*N*15%(N系数=生源省份中考加权成绩满分/校考成绩满分)。
中考加权总成绩为中考各单科成绩分别加权后的总成绩,具体为:
中考加权总成绩=(中考语文成绩+中考文综成绩(中考变革省份为中考数学成绩))*120%+中考其他单科成绩总分*100%。
··确定投档名单
依照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和考生补报志愿,所有入选校考的考生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次序(成绩优先)确定相应省份强基计划预投档考生及专业(综合成绩相同的考生依次比较中考加权总成绩、校考面试成绩和校考笔试成绩)。
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按招生计划审定强基计划预投档名单,并报各市级招办初审,代办投档手续。
我校于7月下旬(具体时间按照工作进展确定)公布投档名单并公示投档标准。被即将投档的考生不再出席本省后续中考志愿投档;未被投档的考生可正常出席本省后续各批次志愿投档。
四、培养方案
01
阶段性考评和动态进出机制
大专阶段。强基班采取动态管理,每学年底进行一次阶段性考评。中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情况选择退出,回到普通班学习。有下述情形之一,调整出强基班:连续两学期综合排行在本班后5%(含)者;达到中学学籍管理规定的降/留条件者。第三学年初中学生可选择研究方向,鼓励必修该方向研究生课程,举办结业设计预研究工作;第三学年底取得研究生资格的中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硕博阶段。第一学年底启动开题工作,没法按量完成开题的,可适当延后,最长延后半年。完成硕士阶段课程修读任务并开题通过者,步入博士阶段学习,未通过者转为硕士生培养。第三学年底组织完成中期考评,对品德修养、课程学习、创新研究、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继续完成博士学业;未通过者,如满足硕士学位要求则授予硕士学位准予结业,如不满足硕士学位则按硕士肄业处理。
02
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
课程衔接:从第三学年开始,由导师指导中学生设计其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修读方案,可提早必修研究生课程,研究生阶段承认其学分。
课题衔接:大专期间不定期发布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案例课题,鼓励中学生自由申请,逐渐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从第三学年开始,每学期选拔优秀中学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举办科研工作。取得研究生资格即确定研究生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专科结业设计,并初步确定研究生课题。
本硕博衔接:大专阶段达到结业学分要求的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籍转段”攻读硕士研究生;成绩突出者,可攻读博士研究生。
03
激励机制
施行学分制,个性化培养。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军人才培养目标,施行学分制,兴趣推动,由学术导师针对中学生特性及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激励中学生提早完成课程。学分构成满足结业条件,准许提早结业,提早攻读硕博。
单独开班,大班教学。建立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组成的课程新体系。凝聚国家级教学团队,创新打造“教、学、管、创”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由国家/部队名师推动的高水平班主任团队讲课,由热爱中学生、知识面广、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兼任校长。
学业导师全程指导。每名中学生配备由硕导、青年骨干和管理专家构成的导师组,对其课程学习、科研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困难给以及时沟通和解决。
开放办学,联合育人。约请国际著名学者和名师来校讲课、研讨,参与中学生教学与指导工作。以联合培养、暑期中学、短期学习、国际性学术活动等形式分批送到国外外一流学院进行学习和交流。
科教合作,协同创新。完善优秀中学生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机制,容许中学生深入参与导师课题。大专期间不定期发布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案例课题,鼓励中学生自由申请。第三学年开始,每学期选拔优秀中学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早接受科研实践,实现前沿课题、一流导师和优秀中学生的有机结合。
筹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相关专业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优异的中学生。
五、其他说明
关于中学生综合素养档案。已完善市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养档案提供中学。未完善市级统一信息平台省份,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门汇总本地各学校报名中学生的综合素养档案后,统一上传至强基计划报考系统。
对于综合素养档案作假或在院校考评中舞弊的考生,将取消强基计划的报考、考试和投档资格,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市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初中考报考、考试和投档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与3年内暂停出席各种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早已入学的,按教育部和我校相关规定处理取消学籍,结业后发觉的取消结业证、学位证。学校应该对所开具的材料认真核对,出现弄虚造假情形的,我校保留采取相关举措的权力。
强基计划投档考生入学后大专阶段不容许转专业。
选拔测试期间,考生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自理。入选中学考评的家庭经济困难考生可向我校提出申请,我校可酌情提供保障性车费和住宿补助。
中学未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组织举办强基计划等考试招生有关工作,不举行任何方式的营利性培训活动。
六、监督保障机制
我校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招生工作在国防科技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国防科技学院招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和施行。我校在施行本简章的过程中做到招生方案公开、选拔方式公正、录取标准公示。
我校将对投档的中学生进行入学资格检查,对不具备入学资格的中学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处理。
国防科技学院基础学科招生变革试点招生工作接受国防科技学院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
七、咨询方法
地址:湖北书记荆州德雅路109号国防科技学院招生办公室
邮编:
招生咨询电话:
广东省考生咨询张老师();
青海省考生咨询王老师();
平顶山省考生咨询钱老师();
广东省考生咨询刘老师();
湖北省考生咨询刘老师();
青海省考生咨询余老师();
青海省考生咨询唐老师()。
传真:0731-
电话:-
电子邮箱:
国防科技学院招生网:
或
国防科技学院纪委(非招生咨询电话):0731-
阳光中考信息平台: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与培养方案剖析
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经教育部批准,我校2022年强基计划招收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和化学学专业()考生,选拔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抱负、学科天赋和吃苦肯干精神的青年中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01
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
国防科技学院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起源于哈军工时期卢庆骏、孙本旺先生领导的高等物理院长会,历史底蕴深厚、军事特色鲜明。六六年弘扬,一直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非常是国防科技战略,为我国潜艇与航天测控、装备试验鉴别、高性能估算、密码与信息安全等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一直坚持“问题驱动的应用物理”研究特色,围绕国防科技中的核心物理理论与技术举办学科和科研方向建设,在高精度数据处理与大数据剖析、面向高性能估算平台的高效数值算法、复杂系统建模、装备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编码密码的物理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产生明显优势,孵化了中学系统科学一级学科和应用统计专业,蕴育出智能作战的物理理论、数据驱动下的复杂系统理论等前沿学科方向,以“一个公式改变一支军队”为代表的科研成果在国外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我校物理学科覆盖基础物理、计算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物理、运筹学与控制论全部五个二级学科,融合系统科学和统计学,产生了基础研究与国防应用紧密结合、前沿探求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所属的物理学科和系统科学学科均拥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均为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和“双一流”建设学科。拥有物理公共课国家级教学团队、军队密码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物理学科拔尖中学生培养基地,共建江西应用物理中心(国家应用物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千万亿次计算机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物理学科被评为B+,系统科学学科被评为A+。
中学物理学科及科研平台一流,科研实力雄厚。贴近国家和部队建设重大需求,立足物理本源,积极举办国防科技关键问题研究,为我国武器研发技术攻关、试验鉴别作出了重大贡献。承当国家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器武器探求重大/重点项目、基础强化计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承当二代导航、高分辨对地观测等国家重大专项建设任务,解决了武器系统高精度数据处理、卫星定轨、星载压缩感知等系列关键困局;设计的多个新型密码算法得到应用,保障军队密码安全;作为国家创新群体的主要成员,研究成果应用于海军民航兵军队、陆航基地等,取得了明显的国防效益。
中学物理学科弘扬哈军工“数学霸王课”精神,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声誉斐然,建立高素养人才培养综合教学平台,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教学变革成效明显,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优秀班主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优青等一流师资队伍。坚持开放办学,国外外交流与合作渠道广泛。抽调研究生赴美国知名物理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和攻读学位;与多所世界一流名校保持常年合作交流关系,并签署校际交流合同,抽调优秀中学生赴美国进行课程学习、毕业设计、联合培养、攻读学位等,为中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大专生获国际、国内物理建模、数学大赛和密码物理挑战赛等各项大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200余项。培养的结业生中已有10余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和一等功等奖励嘉奖,20余名结业生荣获国家杰出/优秀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军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军委科技委/武器发展部领域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洪堡学者等。
中学物理学科联合系统科学学科,凝聚国防科技学院信息学科群、空天学科群的优势力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导弹与航天、高性能估算、新概念装备、大数据剖析等国防科技关键领域需求,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物理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国防科技学院物理与应用物理专业强基计划,培植具有献身国防的家国情结、坚实的物理理论基础、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视野、突出的物理应用能力,未来在国防科技关键领域及国家重大需求方向锲而不舍常年攻关的顶级科学家和科技领袖。
02
数学学专业()
国防科技学院化学学专业起源于“哈军工”时期的原子工程系,专业底蕴深厚、军事特色鲜明。六六年弘扬,一直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非常是国防科技战略,为我国相关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围绕国防高科技装备基础原理和新概念装备举办特色研究,在信息技术、极端条件物态物性、聚变能源、激光原理与应用、新概念装备等方面产生明显优势,孵化了核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和量子信息、高能量密度化学等交叉学科。数学学科覆盖理论化学、粒子化学与原子核化学、原子与分子化学、光学、凝聚态化学、等离子体化学等二级学科,构建了以“信息数学”和“高能量密度化学”研究为主的学科方向和人才培养体系,与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航空宇航、微电子技术等深度交叉融合国内核物理专业最好的大学,举办聚变模拟、量子技术、纳米科学、智能芯片、宇宙探求、新型信息元件等前沿科学研究,产生了基础研究与军事应用紧密结合、前沿探求与高水平人才培养有机统一、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我校数学学科是中学步入ESI排行前1%的学科之一,拥有数学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原子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学科、湖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数学学科科学研究水平排行第11位,是广东省惟一获得B+以上的数学学科单位,2021年获准教育部“物理学拔尖中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中学数学学科平台一流,科研实力雄厚。建有1个国家“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5个部队、省厅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共建“国民核生化水灾防护”和“高性能估算”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化学与高能量密度化学”军队重点实验室是军内惟一举办基础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建有强场超快、量子信息、微纳光学、物质科学等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承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国家安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973)课题、航天“921”、863高技术计划课题、武器武器核高基和机型项目等科研课题。在,,,,,The等国际顶尖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成果在我空军亚丁湾护航、“天拓”二号卫星姿态检测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的原子参数数据在国家重大专项中得到重要应用。
中学数学学科交叉特色鲜明,围绕量子技术的潜在国防应用,汇集多个学科,创立量子信息学科交叉中心;对化学与核技术举办深度融合,构建联合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实现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与国际著名学院签署校际合作合同,举办联合育人和人才互换交流。中学数学学科师资雄厚、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拥有学院数学和学院化学实验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特聘教授、杰青、国家级教学名师等各种国家级人才17人。建有国家级“数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普通高等中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国家级、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一流课程4门,获得国家/陕西省/全军各种教学奖励20余项。大专生获国际、国内各种大赛银奖、银奖40余项,在校生年均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全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提名6篇、全军(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篇。培养的结业生中已有7人成为教授,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人才计划;10余人成长为将军,10余名结业生在中国工程化学研究院、国防科工局、北斗办公室等单位任总设计师、总工程师、总指挥、首席科学家等。
中学数学学科立足军内惟一数学学科,凝聚国防科技学院信息学科群、空天学科群的优势力量,聚焦下一代芯片和软件、智能科技、关键通讯技术、量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聚变能源、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关键领域需求,建设我军特色、世界一流的数学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国防科技学院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培植立志献身国防、数理基础扎实、发展潜力突出、科学素质优厚、科学批判能力一流,未来在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和国防科技关键领域应用前沿知识解决实际科学技术问题的顶级科学家和科技领袖。
03
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阶段性考评和动态进出机制
大专阶段。强基班采取动态管理,每学年底进行一次阶段性考评。中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情况选择退出,回到普通班学习。有下述情形之一,调整出强基班:连续两学期综合排行在本班后5%(含)者;达到中学学籍管理规定的降/留条件者。第三学年初中学生可选择研究方向,鼓励必修该方向研究生课程,举办结业设计预研究工作;第三学年底取得研究生资格的中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导师,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
硕博阶段。第一学年底启动开题工作,没法按量完成开题的,可适当延后,最长延后半年。完成硕士阶段课程修读任务并开题通过者,步入博士阶段学习,未通过者转为硕士生培养。第三学年底组织完成中期考评,对品德修养、课程学习、创新研究、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中期考核通过者,继续完成博士学业;未通过者,如满足硕士学位要求则授予硕士学位准予结业,如不满足硕士学位则按硕士肄业处理。
··本硕博衔接培养方案
课程衔接:从第三学年开始,由导师指导中学生设计其本硕博一体化课程修读方案,可提早必修研究生课程,研究生阶段承认其学分。
课题衔接:大专期间不定期发布相关学科及交叉学科案例课题,鼓励中学生自由申请,逐渐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科研创新能力。从第三学年开始,每学期选拔优秀中学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举办科研工作。取得研究生资格即确定研究生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专科结业设计,并初步确定研究生课题。
本硕博衔接:大专阶段达到结业学分要求的中学生,可以通过“学籍转段”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士阶段成绩突出者,可攻读博士研究生。
··激励机制
施行学分制,个性化培养。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军人才培养目标,施行学分制,兴趣推动,由学术导师针对中学生特性及兴趣爱好,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激励中学生提早完成课程。学分构成满足结业条件,准许提早结业,提早攻读硕博。
单独开班,大班教学。建立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以及特色课程组成的课程新体系。凝聚国家级教学团队,创新打造“教、学、管、创”四位一体教育教学模式。由国家/部队名师推动的高水平班主任团队讲课,由热爱中学生、知识面广、管理能力强的人才兼任校长。
学业导师全程指导。强基班课程均由正中级职称者及国家/部队名师主讲。每名中学生配备由硕导、青年骨干和管理专家构成的导师组,对其课程学习、科研工作、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困难给以及时沟通和解决。
开放办学,联合育人。约请国际著名学者和名师来校讲课、研讨,参与中学生教学与指导工作。以联合培养、暑期中学、短期学习、国际性学术活动等形式分批送到国外外一流学院进行学习和交流。
科教合作,协同创新。完善优秀中学生参与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机制,容许中学生深度参与相关课题组的项目。第三学年开始,每学期选拔优秀中学生参与导师组主导的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早接受科研实践,实现前沿课题、一流导师和优秀中学生的有机结合。
筹建专项奖学金。奖励在相关专业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优异的中学生。
··保障机制
组织保障。创立强基计划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兼任主任,副院长兼任副主任,教务处、科研学术处、合作交流处和研究生院主要领导兼任班委。负责强基班重大事项审议决策、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等工作。
创立强基计划专家委员会。约请国外外一流学者兼任委员,负责语文与应用物理专业和数学学专业强基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培养机制建设、过程考评评价等工作。
经费保障。筹建专项经费,保障强基计划建设施行。主要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平台建设、学生合作交流等。
新政保障。从大专五年级开始选聘硕士研究生或“硕博衔接”研究生培养对象。筹建专项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优异的中学生。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捐助项目等优先公派部份优秀中学生赴美国联合培养,全额捐助部份中学生赴世界一流名校攻读学位。
本简章由国防科技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来源|国防科技学院招生办公室
编辑|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