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随着中考综合变革深入推动,教育部围绕加强条件保障、深入推动普通中学育人形式变革、促进教考招有效衔接等变革重点任务,持续加强工作力度,积极改善中学办学条件,着重推动普通中学和院校人才培养衔接。
一是推动加快新课程新教材施行。国家出台了新修订的《普通中学课程方案和数学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提高了课程选择性,促使了教考有效衔接。到2022年冬季学期,全省各市(区、市)已全面施行新课程新教材,步入中考综合变革的29个省份均实现了新课程新教材新中考“三新同步”。2018年以来,教育部面向全省连续举行了18期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培训班,采取线下线上培训相结合,累计培训班主任和班主任达47万人次,同时布署各地组织举办了班主任全员培训,不断提升市长课程施行领导力和班主任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在全省选聘构建了33个普通中学新课程新教材施行国家级示范区和99所示范校,各示范区校面向全省举办了150多次网路公开教研活动,积极发挥示范推动作用。
二是推进普通中学育人形式变革。适应中考综合变革对推进普通中学育人形式变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积极建立相关配套新政举措,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有序推动选课走班,各地普遍制定颁布了选课走班施行方案,根据因地制宜、有序施行的原则,指导普通中学分校制定选课走班手册,开发课程安排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产生了规范有序、科学有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强化中学生发展指导,各地指导普通中学中学普遍构建了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强化专兼结合的指导班主任队伍建设,并通过学科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堂、开展职业体验等方法,积极举办生涯规划教育,着重提升中学生在选科选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完善综合素养评价,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要求全面划入综合素养评价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方案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方案,并将评价档案作为院校招生投档的重要参考。目前,29个中考综合变革省份均已建成市级统一的综合素养评价电子平台,有力保障了评价实施的规范性和方便性。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全面施行普通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中学生结业的重要根据,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作为中学生升学的重要根据。学业水平考试合格性考试统一安排在学期终,初三中学生出席考试的课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选择性考试时间普遍安排在统一中考以后进行,避免出现考试次数过多、时间安排不合理、加重中学生负担等问题。
三是加强普通中学基础条件保障。国家连续施行了普通中学改建计划和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中学建设项目,中央财政累计投入711.86万元,推动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了中学建设投入,明显改善了中学办学条件,为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实施选课走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六年来,普通中学校舍资源快速降低,2021年全省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达6.4亿平方米,比2012年降低2.2亿平方米,下降52.38%。小班额比列急剧下滑,全省普通中学56人及以上小班额比列由2012年的47.8%增长到2021年的4.81%,增长了43个百分点。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全面构建,2019年,国家首次制订了普通中学生均公用经费不高于1000元的拨款标准,截止目前,全省各市(区、市)普通中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均已达到1000元以上的要求,有效保障了中学正常运转。班主任补充力度持续加强,普通中学专任班主任总量急剧降低,由159.5千人降低到202.83千人,下降27.17%,生师比由2012年15.47:1优化到目前的12.84:1,有效纾解了中考综合变革施行选课走班面临的师资紧张问题。
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通中学教育的重大决策布署,围绕推进中考综合变革重点任务,深入推动普通中学育人形式变革,大力施行县域普通中学发展提高行动计划,推进办学质量评价变革,促使普通中学多元化有特色发展,整体提高我国普通中学教育质量,为到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